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如何确认“悟空”是否发现了暗物质?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426
0
2016-11-22 20:00:46
<p> 承载着中国人空间科学梦想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17日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上太空。它的火眼金睛,能否揭开笼罩在现代物理学天空的两朵“乌云”——暗物质和暗能量?且看《经济日报》记者采写的报道。</p><p> <strong>看不见的大多数</strong></p><p> 宇宙如此浩渺,星空如此璀璨。当你仰望星空时,你发现了什么?</p><p>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用它解释了
太阳
系天体的运动规律。</p><p> 爱因斯坦得出了相对论,它可以描述时空的弯曲,也可以预示宇宙的膨胀。</p><p>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恒星的运动速度会随着与星系中心距离的变远而下降。但天文学观测结果却是,星系边缘的恒星运动速度并未变慢,这意味着有看不见的物质影响了星系间的引力效应,它们被称作“暗物质”。</p><p>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速度会因为物质之间的引力作用而逐渐减慢,但天文学观测结果显示,宇宙在加速膨胀,这说明有一种与引力相反的斥力,在促使所有星系加速远离。这种神秘的斥力来源,被称作“暗能量”。</p><p> “暗”字,表明它们看不见、测不到。</p><p> 最新天文观测结果说,如果把宇宙看做一块大饼,暗物质占26.8%,暗能量占68.3%,而我们人类能看到或观测到的普通物质,包括普通重子物质、光子和中微子等,仅占4.9%。</p><p>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上的两朵乌云,飞上太空的卫星“悟空”,就肩负着用它的火眼金睛拨云见日的伟任。</p><p> “一旦找到暗物质,将会带来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性突破。”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常进说。</p><p> 既不带电荷、也没有磁场的相互作用,暗物质像幽灵一样神秘而无法感知。对大多数参与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研制工作的科学家来说,它是素未谋面的朋友,最熟悉的陌生人。</p><p>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卫星系统总师李华旺介绍,要找到这位神秘朋友,目前有三条路线:</p><p> “创造”法,靠标准模型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暗物质。“创造”暗物质粒子需要能量,虽然暗物质粒子不能被直接观察到,但从丢失的能量和分布可推测暗物质的某些性质。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被认为可能“创造”出暗物质粒子。</p><p> 直接探测法,探测暗物质粒子和普通原子核碰撞所产生的信号。由于发生碰撞的概率很小,产生的信号也很微弱,为降低干扰,需要把探测器放置在很深的地下。我国已在四川锦屏山地面以下2400米处建立了世界上最深的锦屏实验室,开展暗物质探测研究。</p><p> 间接探测法,暗物质和暗物质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可见粒子,通过它来反推暗物质的存在。暗物质卫星“悟空”就属于此种。</p><p> “悟空”不是唯一的,却是最棒的,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p><p> “4个月前日本发射的暗物质探测器,接收面积只是我们的1/4。悟空1个月顶它4个月,上天后很快就会积累超过日本的数据。”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安琪自豪地说。</p><p> <strong>超精密的小蛋糕</strong></p><p> “悟空”是第一颗完全由中国科学院系统研制、生产的卫星。从2011年立项至今,科学家们为了炼出它的火眼金睛,可谓殚精竭虑、妙想纷呈。</p><p> 卫星的结构设计方案与过去用载荷来适应卫星平台、载荷只占卫星总重量几分之一的中国式卫星设计不同,采取了以载荷为中心的一体化结构设计,让“悟空”体积小、重量轻、本事大。</p><p> “悟空”只有一张办公桌大;体重不足两吨,1850公斤的质量中,载荷就达1410公斤,卫星平台才440公斤,用“小车”拉动了“重货”。“悟空”的载荷主要是四大探测器,从顶部到底部依次为:塑闪阵列探测器、硅阵列探测器、BGO量能器、中子探测器。它们一层层组装起来,就像一个昂贵而复杂的蛋糕。</p><p> 如何区分一个粒子?你需要知道粒子的信息,用能量、质量、电荷、入射角度、径迹来描绘它的模样,四大探测器便为此而设,构成了悟空的火眼金睛。</p><p> 塑闪阵列探测器主要由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是一个扁平结构的探测器,主要测量入射宇宙线粒子的电荷。塑闪的温度适应性结构设计,是整个暗物质探测器研制中攻破的关键技术之一。塑闪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刘杰说:“塑闪条很长,伸缩大,我们为适应太空环境,设计了一端可滑动的结构。一端固定,一端放松,克服了形变带来的问题。”卫星上天加速度巨大,震动剧烈,一般部件都要拧紧,放松滑动的结构是个全新挑战,怎么做到的?刘杰表示,这是个秘技,她才不会告诉你,但这个秘技毫无疑问可以用到未来我国其他航天器的设计中去。</p><p> 硅阵列探测器主要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主要功能是测量粒子入射的路径和轨迹。该分系统主管设计师龚轲介绍:“我们的科研难点和重点,在于通道非常多,共73728路硅微条,每个条宽只有192微米,必须有这么密集的硅微条,才能保证很高的位置分辨率。”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航天器中如此大规模采用硅微条,它的功耗控制也超棒,才84瓦,相当于一台家用电风扇。</p><p> BGO量能器主要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制,它是卫星的核心部分,占整个卫星的一多半质量,功能是测量宇宙线粒子的能量。BGO晶体的长度决定了探测器的能量分辨能力。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发出长达60cm的BGO晶体供“悟空”选用,而其他国家的BGO晶体一般只能长到30cm。308根世界最长的BGO“水晶棒”在量能器中纵横交错排列,让“悟空”的能量测量能力远超同侪。“悟空的能量测量范围,是阿尔法磁谱仪2号的几十倍。”该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封常青说。</p><p> 中子探测器主要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制,中子探测器主任设计师马涛介绍,它会测量宇宙线粒子与探测器上层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中子,让科学家进一步区分宇宙线的成分。</p><p> 在
地球
上研究粒子物理,需要非常大的探测器,但卫星不能做那么大。为此,四个探测器结构紧密,能省则省,让小块头也有大本事。暗物质卫星有效载荷数据管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朱岩介绍,整个探测器有42000路电子学读出电路,接近8万路探测器通道数。如此复杂的探测器主体,却需要安装在约1立方米的狭小空间内,技术难度超过了我国目前所有的上天高能探测设备。</p><p> <strong>不确定的新发现</strong></p><p> 在国际同类探测器里,“悟空”处于什么水平?</p><p> “能量分辨率、观测能段范围都是世界第一,空间分辨率、本底抑制都达到国际最高水平。”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对“悟空”的“神通”如数家珍。</p><p> 现在,“悟空”正在高度约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快乐地飞行,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有三个:暗物质粒子间接探测、宇宙射线起源和伽马射线天文。它的火眼金睛,每天要观测约500万个高能粒子、传回16G数据。</p><p> 按设计,“悟空”将在轨工作三年以上。头两年采取巡天观测模式,对全天区进行扫描,探测暗物质存在方位。两年后转入定向观测模式,观测前一阶段探测结果分析出的暗物质最可能出现区域,如果巡天模式下未探测到暗物质,则考虑定向观测国外研究显示最可能出现暗物质的银心区域。</p><p> 在“悟空”巡天期间,有100余人的地面科学家团队对它传回的数据开展分析研究,首批科研成果可能会在半年至一年后公布。</p><p> 宇宙空间是人类最后的实验室,宇宙射线最高能量比目前最大的加速器高1亿倍以上。“悟空”所提出的观测对象和观测能区到目前为止都是国际上的第一次。“人类的每个‘第一次’观测,都会有许多预见不到的科学发现,我们期望这次观测也能得到许多‘第一次’的发现。”常进说。</p><p> 如何确认“悟空”是否发现了暗物质?</p><p>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马涛向记者介绍,暗物质粒子相互作用,正反物质发生湮灭,产生电信号,会在科学仪器中体现出来。“不同电子的流量分布,正常情况下是平滑的衰减曲线。如果曲线上出现小鼓包,就可能有暗物质。我们怀疑,这鼓包会出现在‘悟空’可以探测的高能谱区。”马涛说。</p><p> “‘悟空’开始工作后,我们能在太空中,在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里探测暗物质,有希望获得比较准确的、可以说服所有科学家的暗物质迹象。”马涛说。</p><p> “‘悟空’为我们在空间打开一扇新的窗口,我不能肯定它会找到暗物质,但肯定会有新发现。”常进表示,暗物质的基本物理性质还不清楚,但高能谱区电子有异常则可以肯定,“我们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来自暗物质,但只要弄清楚这个异常,就是很大的成果”。</p><p> 事实上,不仅是高能电子能谱,“悟空”观测到的伽马射线谱线、伽马射线空间分布等都可用于研究暗物质。</p><p>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p><p> 我们期待,携着水晶棒上天的“悟空”,能用它的火眼金睛,让暗物质由暗转明,让人类看见一个更清晰的宇宙。</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