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空间机器人:代替宇航员探秘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179
0
2016-11-22 20:08:24
<p> □空间机器人使航天器无人在轨维修成为现实,有望改变现行航天商业模式</p><p> □为人类开拓深空探测新领地,有效降低载人航天探测带来的高成本高风险</p><p> 本期邀请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杨乐平教授为您讲述——</p><p> 空间机器人:太空领域“多面手”</p><p> <strong>视点提要</strong></p><p> 太空具有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特点,其恶劣环境使人在太空中的活动风险极高。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探索用空间机器人代替宇航员工作,完成抓捕、释放、装配、加注、维修、巡视、采样等多种作业任务,如美国航天飞机上的大型空间机械臂、“轨道快车”计划中的空间机器人等,它们可协助宇航员对航天器进行在轨维修、加注等服务;美俄等航天大国研制发射的“月球车”和“
火星
车”则可以在天体表面行走,对天体实施观测、采样等探测活动。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大量空间机器人应运而生,在太空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p><p align="center">
</p><p> <strong>可让成本昂贵的卫星重复使用</strong></p><p> 自从人造卫星上天以来,维修保障困难、生存能力弱,一直是制约卫星发展与运行的“短板”。由于无法实施在轨燃料加注,一旦燃料耗尽,卫星就难以维持正常运行的轨道与姿态,成本昂贵的卫星就意味着寿终正寝。</p><p> 由于上述这些因素,卫星成了“一次性使用”的奢侈品,不仅其研制与发射费用居高不下,过分追求可靠性也使得新技术的应用发展缓慢。同时,一些大型复杂航天器发射对运载火箭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通过在轨装配降低航天发射技术难度与成本。</p><p> 人类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后,科学家试图通过宇航员进行卫星在轨维修、加注服务。1984年,美国宇航员完成了一颗故障卫星的修理,但成本高、风险大,使得有人在轨服务难以推广应用。2007年,美国首次利用空间机器人进行卫星在轨加注和模块更换试验,使太空无人自主在轨服务技术取得重大突破。</p><p> 2011年12月,美国又提出“凤凰计划”,其目标是发展具有精细操控能力的多臂空间机器人,以实现
地球
静止轨道废弃通信卫星的回收利用。随着在轨服务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未来航天将形成“制造-发射-运行-维护-更换”新的商业模式,大大拓展人类太空活动的价值空间。</p><p> <strong>代替宇航员探寻天体奥秘</strong></p><p> 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实现了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取样等科学活动。但由于受到高昂成本和人的生理限制,宇航员无法长时间在月球停留。事实上,自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结束后,宇航员再未在月球等天体留下足迹,空间机器人成为代替宇航员开展天体深空探测的好帮手。</p><p> 利用空间机器人进行深空探测不受人体生理限制,不需要复杂的环境与生命保障系统,风险系数小,成本相对低廉。前苏联于1970年11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着陆到月球的天体表面运动机器人——“月球车”一号,开启了空间机器人深空探测的先河。</p><p> 1997年7月,美国发射的首台火星表面运动机器人“索杰纳号”在火星上工作了3个月,发回数以千计的图像,让人们第一次对火星表面及天气情况有了全面了解。此后,“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空间机器人又陆续登陆火星,通过钻探获取了火星岩石样品及分析结果。2014年11月,欧洲“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经过长达10年、总长超过64亿公里的太空飞行,首次在一颗彗星上登陆,为人类了解
太阳
系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p><p> 空间机器人凭借在空间环境适应性和重量成本方面的突出优势,已经成为人类深空探测的“主力军”,其独特作用和广阔发展前景将成为未来深空探测新的制高点。</p><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
</p><p> 专家小传:杨乐平,国防科技大学太空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863计划专家,长期从事太空安全战略、新概念航天器、在轨服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p><p> <strong>争夺“制天权”的先遣特战队</strong></p><p> 正如飞机出现之初在军事上最先应用于侦察,后来逐步发展出战斗机、运输机、加油机一样,随着空间机器人在太空广泛应用,未来也有可能发展形成专门的太空“战斗机”“加油机”等新装备。西方发达国家正利用空间机器人具备“察打一体、攻防兼备”的特点,将其发展为争夺“制天权”的先遣特战队,以抢占太空军事竞争制高点。</p><p> 当前,西方军事强国为保持军事竞争优势,试图通过空间机器人充当“侦察兵”,近距离接近目标航天器,对目标航天器进行持续与详细的侦察监视,利用其搭载的机械手、飞网、飞爪等载荷,开展对目标航天器喷涂致盲物质、实施信号干扰,甚至直接捕获目标航天器等行动。同时,着力打造太空作战平台,建立天基对抗系统,将空间机器人发展成类似地面战场的特战队,使其具有“短兵相接”的作战功能。近年来,美国以在轨服务为掩护,加快发展“轨道快车”“凤凰计划”等多种空间机器人,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在为太空战做准备。</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