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海昏侯墓发掘用航天技术在考古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310
0
2016-11-22 20:10:35
<p> <strong>
</strong></p><p> <strong>将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来解密</strong></p><p>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持续吸引着公众关注。为了确保文物发掘及出土后不被破坏,此次发掘采用了诸多高科技,甚至连低氧工作这类以往多用于航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也首次采用。1月30日,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领队、四川大学考古系毕业的杨军来蓉举行公众考古讲座,讲述了海昏侯墓考古的幕后点滴,考古发掘所体现的科学严谨和高新技术,让现场听众大开眼界。</p><p> <strong>一个陶片也有自己的三维坐标</strong></p><p> 在盗墓小说和影视剧中,“洛阳铲”堪称“摸金校尉”必备神器。考古发掘的确在前期勘探中,会使用“洛阳铲”,但这个神器在现代考古中已经不够用了。在海昏侯墓的发掘中,三维复原、X光等多种现代技术已是常备手段。</p><p> 据杨军介绍,去年海昏侯墓首次公开考古成果时,公众通过三维复原图,清楚看到了墓室的立体结构,这就得益于前期的科技介入。在调查发掘前期,考古人员大量使用了
地球
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控、航拍以及三维扫描等科技手段,将调查资料信息化,复原出海昏侯国大遗址的全貌。在发掘工作中,“大范围长时间高精度扫描,既确保最真实留存文物信息,又快速制图、快速分析,有效支持了对现场遗存的分析判断。”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采用了复原整体布网测绘技术,有利于文物存放位置的复原。杨军解释,以前考古发掘结束,原来的地表就不存在了。但这次发掘,工作人员在现场布置了9000多个测绘点,哪怕一个陶片也有自己的三维坐标,有助于还原未发掘前的地表情况。</p><p> <strong>考古研究模拟低氧太空环境</strong></p><p> 海昏侯墓出土了两万多件珍贵文物,为了最大程度保护这些历史的信息,发掘中首次引入航天领域的低氧工作技术。</p><p> 杨军介绍,对文物最好的保护其实就是不发掘。因为文物离开原来所处的恒定环境,将被氧化破坏。而此次为免盗墓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要进行保护和修复,就必须在无氧或低氧状态下进行。为此,江西省考古所搭起了20平方米的低氧工作间,工作间内可以产生并输出氧含量少于1%、相对湿度可在20%-80%范围内调节的纯净氮气,以降低正常空气成分对文物的损伤,考古人员则需要戴着氧气面罩工作。</p><p> 为了看清楚出土文物上的纹饰或文字,考古人员还给出土竹简进行红外扫描,对车马坑的车马器照X光。车马器的木质结构已经腐朽,但金属构件和配饰还保留着,为了看清这些金属构件上的纹饰,文保专家便先给它们照X光,再根据探伤结果进行修复。竹简的辨识中使用了红外扫描技术,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墨迹,在红外线下可清晰显示,方便专家进一步识读。</p><p> 被考古专家称其考古价值超过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海昏侯墓考古,转入了实验室考古阶段,未来对历史的探秘将长达10年以上。</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