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第一代航天老兵:选择无悔 逐梦未歇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航天
213
0
2016-11-22 20:31:17
<p> 几天前,年近耄耋之年的中国第一代航天老兵史良接到了官方的电话,邀请他去参加4月24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举行的“首个中国航天日”座谈会。这是很多年“再没进去过”发射基地的他,退休十多年来收到的第一次“正式邀请”。</p><p> “这样的纪念很有必要,看来我们没有被国家遗忘。”在踏上21日傍晚前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行程前,史良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航天成就,说明在那片荒芜的大漠里长达数十年的坚守十分值得。</p><p> 勋章、获奖证书、纪念章,以及一只上着锁的“两弹”试验时使用过的电爆管盒子……当史良在书桌上将一大堆“见证”了当年所有艰辛与荣誉的珍贵老物件一一铺开时,他再一次被“拖回”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里。</p><p> 1959年,17岁的高中生史良告别故乡中原农村,经过六天六夜辗转到达甘肃“东风基地”(即今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越走越荒凉,一路上没有村庄,也没有树林,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只有一个一个像碉堡一样的沙丘……”在他当时的日记里,如此记录着初来乍到时的心境。</p><p> 与其他第一代航天老兵一样,史良的这种“纠结”直到参军一年后,在发射中心的厂房里见到一枚横卧着的巨大“教练弹”时才被打消。“一年多艰苦严格的军事和文化素质训练,加之来时路上的荒凉,偶尔的悔意,在那一刻都被眼前的稀罕物激发起莫名的激情。”他回忆说。</p><p> 此后的26年间,决心坚守于此的史良住过帐篷、地窝子、车库,吃过沙枣、野菜,经过严寒酷暑和狂风暴沙,参加了中国第一枚苏制近程弹道导弹发射、第一枚国产导弹发射、导弹核武器发射、第一颗人造
地球
卫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p><p> “26年里,先后参加过火箭、导弹、卫星等发射试验任务约40次,这些都为今天中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中国首批火箭发动机操作系统工作人员,史良认为,现在的成就都是在当年探索积累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技术原理万变不离其宗,少不了发动机和控制系统。</p><p> 史良在谈及那个年代的航天事业时,眼里总会忽然泛起亮光,“那是中国航天的‘活跃期’,紧张的时候要3天试射2枚火箭。”他说,尤其是1964年至1966年间,当地进行了28次试射试验,这些都为现在的精确发射奠定了技术支持。</p><p> 数十年之后的现在,听力渐衰的史良已难以将过去所有的关键瞬间全盘托出,不过退休后的他依然关注中国的航天事业,有关航天发射的每一次报纸、期刊,他都有整理收藏,因为“他见证过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p><p> 戈壁之思,战友之情,“两弹一星”之念,以及“飞天梦”之盼……当诸多朝思暮想的期许纷涌而至时,即将踏上“归乡”之路的史良感叹道,“我们不仅要有‘嫦娥’,还要有来去自如的太空空间站……”。</p><p> “如果人生还有一次再出发的机会,我还会选择回基地当一回兵。”退休后的史良根据几十年前的日记、笔记和写过的文章,历时10年完成的一本名为《大漠军魂》的书中后记中如是陈述。</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