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奋进六十载 太空写辉煌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264
0
2016-11-22 20:31:51
<p>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21日 06 版)</p><p align="center">
</p><p>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今年的4月24日,又被赋予了新一层寓意,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这一天为“中国航天日”。</p><p>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
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奏响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华美乐章。弹指一挥间,中国航天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从“两弹一星”建功到航天神剑惊艳亮相“九·三”阅兵,从航天员成功往返太空到“嫦娥”探月传回五星红旗的图像,从一枚枚火龙拔地而起、直上云天,到航天技术一次次摘得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的桂冠……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的腾飞和跨越。</p><p> <strong>祖国的卫星打多高,我们华侨的头就能昂多高</strong></p><p> 如果说航天是一部史诗、一部巨著,那么每一次飞行都是一首壮美的诗篇。随着火箭喷出烈焰,发出耀眼的光芒,中国飞船犹如璀璨夺目的明星汇入浩瀚的太空。</p><p> 来到世界著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着高高的发射塔,工作人员介绍说,迄今为止,这里先后发射了99颗卫星、连续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神舟十号10艘飞船和1个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把10名航天员,12人次安全送上太空,创造了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p><p> 在采访过程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孙家栋院士和一位老华侨的故事。</p><p> 上世纪80年代末,担任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的孙家栋第一次带队赴美国谈判,要将中国航天带入世界舞台。限于当时国家的经济条件,每人出差一天的生活补助才一到两美元,住宿的旅馆条件也很差。一位爱国老华侨看到后,热情地帮助代表团住进了条件较好的酒店。</p><p>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美国休斯空间公司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休斯公司的董事长说,休斯公司已经发射同步轨道卫星67颗,中国火箭的这次发射精度是最高的。</p><p> 此时,坐在发射指挥大厅的孙家栋,再次想起那位老华侨的话:“我们期盼成功,因为祖国的卫星打多高,我们华侨的头就能昂多高!”</p><p> 如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先后成功研制了10余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形成了长征火箭系列型谱,能发射近地轨道、
太阳
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或航天器。实现了从常规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的技术跨越,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p><p> 而火箭的强大心脏“固体火箭发动机”也出自一批卓越精干的航天人之手。坐落在青城呼和浩特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是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和试验基地。六院创造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史上的多个“第一”。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曾这样评价: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取得的成绩,完全是靠自力更生得来的,没有外国援助,没有经过仿制阶段,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p><p> <strong>尖端技术不可能从国外直接“拿来”,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会掌握主动权</strong></p><p> 第一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p><p> 第一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p><p> 第一支在世界第三极成功点燃的奥运火炬……</p><p> 这一连串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可管窥我国航天事业自主创新的光辉历程。这两项十分宝贵的“1号”专利证书都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获得,已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收藏在展厅里,并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北京奥运火炬也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创新研制的。</p><p> 还是让这些事实说话吧。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从此,我国运载火箭开始角逐国际市场。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航天英雄杨利伟送入浩瀚的太空。2007年10月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2011 年9月29日和11月1日,长征二号FTl火箭和F遥八火箭,分别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送入预定轨道,成功搭建了为交会对接任务而用的安全“天梯”,为空间站建设提供了坚强的运输保障……2012年6月16日,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九号飞船,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2013年6月11日,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圆满完成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及交会对接任务。2013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现月球软着陆……</p><p>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有三个里程碑:“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发射。这颗卫星、这艘飞船、这个探测器,都诞生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这里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截至目前,已发射192颗空间飞行器,106颗星在轨稳定运行。这些年里,在这群航天人的支持下,卫星、飞船、探测器和空间站百花齐放,国家空间科学不断实现新突破:</p><p> 载人航天工程。我国已成功研制发射10艘神舟飞船和1个目标飞行器, 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连续突破了出舱活动、交会对接等多项关键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p><p> 探月工程。按照“绕、落、回”三部曲实施,我国已成功完成3个月球探测器的研制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创造了中国深空探测最远记录。</p><p>
火星
探测工程。当前火星探测工程研制任务已经开展,计划进入火星大气,释放探测器巡视火星,进一步向更遥远的地外天体进行深空探索。</p><p> 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俄罗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减灾、应急响应和控制、国家安全、精确授时等多个领域。</p><p> <strong>高达1∶10的投入产出比,让航天科技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倍增器</strong></p><p> 航天器越飞越远,高科技渐行渐近。“上天揽月”已经够震撼和浪漫了,而看似“高高在上”的航天事业更是逐渐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p><p> 烟雾报警器、保暖内衣、太阳能热水器、卫星导航,都离不开航天科技。“其实,人人都在使用着航天科技,而且是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享受着航天科技带来的便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原党委书记梁小虹表示,曾经被认为神秘莫测的航天科技已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p><p> 办公室、宾馆和家庭厨房的烟雾报警器,原是为了检测太空站里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而研制;医院里的ICU(重症监护室)源自“阿波罗”载人登月成就,由航天员训练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的实验室演变而成;方便面调料包里的干菜,其雏形是航天食品……</p><p> 其实,悄悄隐藏在人们身边的航天科技还有很多。据统计,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被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民用航天产值已占据航天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投入产出比高达1∶10。</p><p> 走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松柏苍翠,春花含情。这里长眠着730多位航天英烈,被称为“不朽的军阵”。他们中,有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有航天老领导、老专家、英年早逝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也有英勇牺牲的部队指战员。这些英烈,用生命展示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私情怀、“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奉献心胸、“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赤胆忠心。无论是逝去的航天英烈,还是当代的太空精兵,他们的身上都凝聚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彰显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p><p> 航天探索永无止境。</p><p> 逐梦之行永不停歇。</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