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为了飞向深空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233
0
2016-11-22 20:49:49
<p align="center">
</p><p> 6月23日下午,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即将点火升空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旁,厂区工作人员正在搬运设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隽辉/摄</p><p> 6月25日晚上,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成功首飞,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在发射任务中首次亮相。在发射现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见证了这两个即将写入中国航天史的“第一次”,并采访相关专家,解码这一新建发射场。</p><p> <strong>与酒泉、太原、西昌发射中心形成沿海内陆、高低纬度结合的布局</strong></p><p>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坐落于海南岛东北角,背靠省会海口,坐拥广阔南海。</p><p> 因此,它是我国第一个滨海发射中心,同时也是纬度最低的航天发射场。</p><p> 2009年9月,这一新建发射场举行开工奠基仪式,2014年11月基本建成。记者在现场看到,海南文昌发射场主要包括龙楼发射场区、文昌办公生活区、海口试验技术部、琛航岛测控区等功能区,包括测试发射、测量控制、气象、通信、技术勤务保障五大系统。</p><p> 目前,这一发射场由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管理使用。6月2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易自谦说,发射场选址海南,优势明显——</p><p> 一是离赤道更近,即纬度低、发射效费比高,能够提升
地球
同步轨道运载能力;</p><p> 二是射向宽、安全性好,火箭残骸落区均在海上;</p><p> 三是海运便捷、可行性强,能够解决大推力火箭的运输难题;</p><p> 四是布局优化、优势突出,与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卫星发射中心形成沿海内陆、高低纬度、各种射向相结合的科学布局。</p><p> 根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了解,酒泉发射场主要承担载人航天器和大倾角中低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太原发射场主要承担
太阳
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西昌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p><p> 相应地,文昌发射场未来将主要承担货运飞船、大吨位空间站、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发射任务。</p><p> 易自谦告诉记者,在发射能力方面,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射向范围覆盖90度至175度。在测控能力方面,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具备执行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以及西昌、酒泉、太原发射场多种射向任务的测控支持能力。</p><p> <strong>曾遭遇超17级大风 主体结构安然无恙</strong></p><p> 蓝天、白沙、碧海、椰林,这是海南岛给旅游者最美好的憧憬。然而,对于建设者而言,面对更多的却是“高温高湿盐雾”和“强降雨强台风强雷暴”等恶劣地理条件。据介绍,整个发射场建设过程采用了多项措施以应对台风、雷暴和盐雾腐蚀。</p><p> 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不期而遇,从海南文昌正面登陆,瞬时最高风速达到99m/s,超过我国最大测定风值17级的上限。</p><p> 目击者回忆,第二天,发射场一片狼籍,航天器垂直总装测试场房保温外墙的铝镁蒙板,像撕碎的纸片一样四处纷飞,施工临时板房被尽数夷平,两人合抱粗的百年老树也被拦腰吹断……然而,根据发射场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包括塔架在内的所有发射场建筑,主体结构都完好无损,经受住了这次质量“大考”。</p><p>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称,文昌发射场发射塔架为钢框架核心筒结构,是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的一个混合结构,能有效抗击台风。</p><p> 据介绍,针对室外不同设备面临的盐雾环境问题,发射场开展了3种类别、3种防腐等级试件、加速腐蚀试验和室外暴露试验验证,确定了室外金属构件的重度防腐涂装保护体系。在室内防盐雾腐蚀方面,发射场利用空调系统进行室内除湿和盐雾吸附,同时加强建筑防雨防潮设计,改善通风条件,创造低湿低盐雾的室内工作环境。</p><p> 受气候条件影响,文昌每年维护成本是否高于其他发射场?易自谦说,海南高温高湿高盐雾,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的工作量不可避免地要大一些。比如,要除湿降温,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环境。要防腐除锈,工作量极大。</p><p> 他们采取把设备集中存放保管、大小空调机组结合使用,提高效率;采取主动防护措施,加强设备设施防腐防锈蚀防护,提高使用寿命等。他们还将加强调研国内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提升发射场使用管理水平。</p><p> <strong>为保首飞编制了113份应急预案</strong></p><p> 目前,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已成功执行长征七号、长征五号发射场合练任务,19次我国火箭发射主动段跟踪测量任务,今天,该发射场刚刚执行长征七号的首飞任务,未来还将承担长征五号的首飞任务。</p><p>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相关负责人称,该发射场的建成还有另外两个重大意义,一个是成功实现了大推力火箭发射能力的突破——采用“新三垂一远”测发模式,缩短火箭测试发射周期,攻克了新型运载火箭推进剂贮运、加注、控制难关,实现运载能力由10吨级到20吨级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已经跨入世界大吨位火箭发射行列。</p><p> 另一个是成功实现了信息化指挥控制能力的突破——首创国产化软件开发平台,研发测控指挥监控系统等配套软件,确保了航天发射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绝对安全。研制发射中心运行管理平台,对测发测控设备进行远程操作控制,实现了组织指挥一体化、操作使用远程化、信息管理网络化、技术保障智能化。</p><p> 在长征七号发射之际,有媒体记者问到,发射场如何确保长征七号发射任务万无一失?</p><p> 易自谦表示,航天发射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的事业。这次任务是长七火箭的首飞,也是文昌发射场的首次,可以说风险更大。他说,从国内外案例看,世界各国近20年18次大中型火箭首飞,成功率约70%,风险远高于成熟火箭发射。任务又正值海南汛期,雷暴、强降水、台风等危险性天气多,对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提出了很高要求。</p><p> 易自谦说,发射场系统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立足最困难、最复杂、最恶劣的情况,从岗位人员、航天产品、设备设施、文书软件、环境场地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逐个系统、逐个阶段、逐个项目、逐个步骤评估风险等级,拟制测发、测控、通信、气象等7份系统级风险分析报告,识别了37项主要风险,制定了146条防控措施,编制了113份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群众疏散、抢救抢险等19次桌面推演和应急演练,确保正常情况有程序、异常情况有预案、特殊情况有对策。</p><p> 今晚,南海滨,椰林旁,长征七号实现了首飞,同样经受大考的新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也开启了“首飞”大幕,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相关负责人称,这标志着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出了关键一步,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