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返回全程四大看点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航天
427
0
2016-11-22 20:50:05
<p> 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26日电 “与以往的飞船返回相比,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返回过程亮点频频,精彩不断。”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2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返回舱着陆过程中的四大看点。</p><p> <strong>看点一:返回舱首次以弹道方式返回</strong></p><p> 在飞船返回阶段,返回舱首次以弹道方式返回——在长征七号上面级和返回舱组合体分离后,指挥控制中心不对返回舱进行控制,返回舱依靠分离时的速度和姿态返回着陆。</p><p> “这与我们发射任务的试验目的有关。”卞韩城说,这次发射就是验证返回舱的气动外形设计,获取返回再入过程中返回舱的气动力和气动热特性等试验数据,为我国新一代多用途飞船的论证设计和后续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支持。</p><p> “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些不同状态特别是复杂条件的试验环境以获取更为全面的数据。”卞韩城说:“以弹道方式返回就可以获取返回舱在不受地面指挥控制中心控制的条件下的相关参数,对于实现我们的试验目的起到积极作用。”</p><p> <strong>看点二:着陆点首次瞄准在沙漠</strong></p><p> 以往的飞船返回点大多是较为平整陆地、海上。这次把返回舱着陆点瞄准在沙漠在载人航天工程历史上还属首次。“这样做的目的同样是为了获取返回舱更全面的试验数据。”卞韩城说。</p><p> 这次设定着陆的沙漠是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其地形复杂多样,有沙山、沙梁、湖泊等。这对于获取试验数据的实践意义非常大。</p><p> 此外,在沙漠里进行搜索回收,对空中和地面搜索回收分队是一次极大的考验,比如,直升机如何降落、车辆如何行驶、如何通过沙梁沙山、如何实施返回舱回收等,这些都需要搜索回收力量努力攻关解决。“从另一方面看,这也锻炼了队伍,提高了队员在恶劣环境下完成任务的能力。”卞韩城说。</p><p> 卞韩城说,从工程建设和任务实施角度看,选择在沙漠着陆还有诸多优势:沙漠基本为无人区,回收难度虽然大一些,但安全隐患相对较小。由于沙土较软,对返回舱损害较小;多一些落区选择,有利于飞船、卫星的应急返回。</p><p> <strong>看点三:三道“接力棒”确保返回舱着陆“全程透明”</strong></p><p> 长征七号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作为新一代多用途飞船返回舱模型,在完成气动外形数据采集之后,首次以弹道式返回东风着陆场。在2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怎样才能实时监测、快速回收返回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研究员卞韩城告诉记者,返回舱着落监测就像一场长跑接力赛,需要传好4道接力棒。</p><p> 第一棒:返回舱进入距地面100公里的高空后,在着陆轨道附近的多个雷达和光学观测站开始启动,这些测量设备从新疆阿克塞到内蒙古阿拉腾,延绵近几千公里,主要负责返回轨道测量和返回景象拍摄。</p><p> 第二棒:随着返回舱不断下降,测量通信分队将观测数据发送给空中待命的运八飞机,继续对返回舱进行接力式跟踪。返回舱下降至距地面10公里高度时打开主伞,信标机发出信号。此时,飞机上的定向仪对返回舱信号进行搜索获取返回舱坐标,同时将数据传回北京指挥控制中心。</p><p> 第三棒:直升机搜索分队在接收到北京指挥控制中心传来的返回舱预报落点后,指挥直升机引导3架直升机布阵展开搜救,从不同的方向向返回舱着陆点快速推进,同时引导地面搜索分队赶赴着陆点。</p><p> <strong>看点四:沙漠应急停机坪确保直升机起降</strong></p><p> 返回舱运出沙漠最便捷的方式是直升机吊运。但在实际演练中发现,直升机在沙漠中吊运返回舱需要较长时间的低空稳定悬停,期间阵风、扬沙、发动机过载等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具有较大安全隐患。如果能让直升机在沙漠中着陆,搜索回收人员就可以从容地将返回舱拖挂到直升机。</p><p> 如何在沙漠中搭建一个合适的着陆平台成为一个难题。搜索队员经过多次实验后找到了“独门秘笈”:用16块加厚帆布拼成一个1600平方米的应急简易停机坪,同时就地取材,把沙子装袋固定帆布。一个稳定而适合直升机着陆的停机坪就建成了。</p><p> 卞韩城说,使用这种方法既有效解决了直升机降落问题,同时还节省了成本。“整个应急停机坪的成本只有2万元,而一个普通停机坪建设费用动辄数十万元。”</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