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长征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角逐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或面临激烈竞争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中国航天
233
0
2016-11-22 20:59:02
<p align="center">
</p><p> 2016年6月22日,执行海南文昌发射场首发任务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图为火箭正在缓缓离开垂直测试厂房。 </p><p> 【编者按】长征七号成功发射已过去一月,在欣喜之余,我们必须看到长征七号肩负的重担并非仅仅为中国航天事业提供新一代运载火箭,它还将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角逐。那么,影响中国航天参与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因素有哪些呢?长征七号的竞争力又如何?</p><p> 航天商业发射是宇航活动中一个潜力和盈利很大的领域。据美国航天基金会报告显示,全球航天产业年经济总量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占比76%。可以说,商业航天的前景和“钱景”都是非常诱人的。</p><p> 长征七号是未来中国航天的主力中型运载火箭,将承担未来中国70%以上的发射任务。目前,中国火箭商业发射还处于爬坡阶段,长征七号的未来商业发射前景值得探讨和关注。</p><p> <strong>政治与技术因素使中国火箭商业发射之路跌宕起伏</strong></p><p> 1985年,经中央批准,当时的航天工业部门决定开展中国火箭对外商业发射活动。1987年,长二丙火箭通过搭载发射将法国微重力实验装置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发射上小试身手。</p><p> 1990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轨道,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发射。之后,中国与澳大利亚、瑞典等国签订了发射合同,但由于长征系列火箭可靠性问题的影响,一些发射以失败告终,这对初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长征火箭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和舆论也朝着不利于中国方向发展,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美国不仅禁止中国发射美制卫星,还禁止发射应用美国零部件的卫星。</p><p> 当然,以“火箭可靠性问题”、“中国窃密”等原因禁止中国发射美国卫星只是表面借口,其实质不想中国从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分一杯羹,更不想中国借商业发射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p><p> 由于美国是卫星制造大国,不少卫星都是美国制造,即使一些国家自主研制的卫星也会使用美国的零部件。受此影响,从1998年起至今,中国火箭再也没有发射一颗美国卫星。</p><p> 2005年,中国通过发射欧洲生产的卫星——“亚太六号”成功重返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然而,欧空局却是近年来国际商业发射的龙头老大,实际上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因此,与欧空局竞争发射欧洲生产的卫星无异于“虎口夺食”。</p><p> 从中国火箭进军国际商业发射跌宕起伏之路可以看出,国际商业发射一方面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大,但另一方面也与火箭可靠性和卫星技术水平有着紧密关联。目前,中国通过出口卫星、提供火箭发射、建设地面支持设施“一站式”服务等方式,成功为尼日利亚、老挝、委内瑞拉、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提供商业发射服务。这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火箭可靠性提高和卫星技术水平发展的结果。</p><p> <strong>长七将面对“前狼后虎”的商业发射市场</strong></p><p> 在火箭发射报价上,现役的长征系列火箭使中国处于有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卫星技术水平与国外同类型产品在同一层次上,用户选择中国火箭进行发射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采用常温推进技术的长征系列火箭报价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以长征三号乙火箭为例,其
地球
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力是5.5吨,报价低于6000万美元,并且还有很大的操纵空间,而发射同等重量的卫星,俄罗斯质子火箭报价在7000万美元以上,欧空局的阿里安5火箭报价在8000万美元左右。</p><p> 一般情况下,低温推进火箭的价格高于常温火箭。长征七号火箭是中国首款采用低温推进技术的中型火箭,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通过组合不同助推器和上面级,将替代现役长征二号、三号和四号等中型火箭,成为未来长征系列火箭的主力。既然是主力,价格上涨之后的长征七号火箭必须认真对待面对国际日趋激烈的商业发射竞争。</p><p> 目前,各航天大国都在积极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俄罗斯的“凤凰”、日本的H-3、欧空局的“阿里安”-6及印度的GSLV Mk3都是在研的新一代中型火箭,而提高可靠性和经济性是全球新一代中型火箭发展的两大特点。H-3的目标是将单次成本降低至4200万美元,“阿里安”-6的目标是比SpaceX公司的5500万美元更便宜。最令人吃惊的是,印度的GSLV Mk3报价低至3000万美元!虽然长征七号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但在技术水平上与H-3和“阿里安”-6火箭还有一定差距,价格上的优势也会因大量采用新技术被吞噬。</p><p> 长征七号火箭除了要面对来自“国家队”火箭的竞争,还要面对SpaceX公司、蓝源公司等竞争力强劲的私营航天企业的挑战。近年来,新兴商业航天企业快速崛起,这些航天的“新生力量”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颠覆了航天发射、卫星应用等领域的惯例,将商业航天推向了新的高度。以SpaceX公司为例,其“猎鹰”-9火箭目前报价在5400~6200万美元之间,并且在实现第一级火箭的完全回收后,可将报价降低约30%,达到惊人的3700万美元左右。</p><p> 对于处于成熟阶段的长征七号火箭来说,若要在未来商业发射市场保持竞争力,必须在未来家族化的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性,通过使用固体助推器、提高火箭运载系数等措施降低发射成本,尽量将发射报价与国际报价保持在同一层次,才能继续保持目前中国“一站式”卫星发射服务的优势,避免出现买中国卫星用国外火箭发射的情况。</p><p> 此外,中国应继续提高卫星技术水平,提高卫星的可靠性和国产化程度,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国家购买中国的卫星,为长征七号火箭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更多的可能。</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