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墨子”:你是第一也是第三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航天
329
0
2016-11-22 21:08:44
<p> ——我国科学卫星从跟跑向领跑转变</p><p> 16日,“墨子号”升空,中国人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p><p> 从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提出量子卫星计划,到量子卫星遨游太空,经历了13年的时间。</p><p> 2001年,31岁的潘建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光量子操纵实验室。两年后,他提出了量子卫星计划。这个计划在当时或许就是一个梦。因为在那时中国根本就没有发射过科学卫星。</p><p> 转机出现在2010年。当年的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科院“创新2020”规划,决定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2011年1月,中科院批准实施空间科学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研制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实践十号”微重力科学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并在“十二五”末和“十三五”初相继发射。中科院希望通过发射这些具有先进科学目标的科学卫星,实现我国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的突破和进展。</p><p> 去年12月1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发射。今年4月6日,“实践十号”微重力科学卫星飞向太空。8月16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再次升空,不仅圆了潘建伟等科学家的梦想,而且使我国在这一新兴科技领域从跟跑逐渐向领跑转变。</p><p>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虽然发射成功,但它仅仅是我国发射的第3颗科学卫星,我们离空间大国的地位还相差很远。</p><p> 在两个月前召开的中科院院士大会上,顾逸东院士说,2014年全球在轨卫星共937颗,其中科学卫星92颗,而我国竟没有一颗科学卫星。科学卫星之少,与我国空间大国的地位不相称,“我国的空间科学论文数量排世界第7位,被引用次数排世界第12位,严重依赖对他国公开数据的二次分析,目前尚无被国际同行公认的重大成就。”</p><p>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特别强调科学卫星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他说,1957年10月人类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地球
卫星之后,空间科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交叉性很强的前沿学科。自此,空间科学以前所未有的崭新手段和强大能力开展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革命性的发现源源不断,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总和。众多的科学发现已向人类提示出全新的宇宙景象,深刻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吴季强调,中国不能只作为空间知识的使用者,也应成为空间知识的创造者。</p><p> 今年3月,中科院组织国内专家编写了我国《2016—2030空间科学规划研究报告》。《报告》提出的战略目标是:至2030年,我国要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系外行星和地外生命的探索、
太阳
系的形成和演化、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等热点科学领域,通过系列科学卫星计划与任务以及“载人航天工程”相关科学计划,取得重大科学发现与创新突破,推动航天和相关高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提出了23个空间科学计划,包括“黑洞探针”计划、“天体号脉”计划和“链锁”计划等,至2030年预期要发射总计20颗左右的科学卫星。</p><p> “墨子号”等3颗科学卫星的升空,只是中国科学卫星发展的先锋。路还很长。</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