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SpaceX
中国火箭公司预计2020年上市 估值超spaceX只是小目标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国外航天
410
0
2016-11-22 21:31:49
<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
</p><p> “坐长征火箭20万美元游太空”“推出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等发射服务计划”……</p><p> 当这些语句在新闻中出现时,人们发现:曾经颇显神秘的中国航天业,已悄然转变“画风”。而这背后,是中国航天商业化的大幕开启。虽然让公众兴奋的太空游还略显遥远,但作为交通工具的长征火箭其实已开始“专车”服务(指发射卫星等)。</p><p> 与19日战略发布会上的宏伟计划相比,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火箭公司)位于一间普通写字楼的办公室颇显朴实。没有过多国企做派和军工的神秘,也还没有互联网企业足够的简明高效,但这家企业已经站上中国航天商业化的时代“风口”。</p><p> “对标SpaceX(一家美国太空运输公司)只是近期目标。”对马斯克(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和SpaceX颇为赞赏的中国火箭公司总裁韩庆平显得信心十足。10月20日下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韩庆平透露,中国火箭公司将成为国内航空商业化大平台,背靠强大的中国航天基础竞争力明显,将逐步注入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资产证券化也是目标之一,预计2020年在主板上市。</p><p> 在韩庆平的描绘中,中国火箭公司的布局并不止于目前披露的商业发射服务、亚轨道飞行体验、空间资源利用三大业务板块。但被韩庆平反复强调的是,不能用搞国家重点工程的思路去搞商业航天。”</p><p> 对于未来的战略投资引入,韩庆平透露,愿意投资的企业很多,但公司更看重投资者的业务、技术和市场支持。“互联网企业能有市场支持,我们很欢迎。”在他看来,中国火箭公司的空天通信网布局对互联网大咖也颇具吸引力。</p><p> <strong>●载人游太空约10年后实现</strong></p><p>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简称NBD):“20万美元游太空计划”大概何时可实现?</p><p> 韩庆平:目前方案论证阶段基本完成,关键技术在别的型号也有所突破,现在正在寻求更多的资本,加大项目的投入力度,预计要在2019年能够做到样机的演示验证,再过两年进行商业飞行,真正的实现载人上天大概要十年左右。</p><p> NBD:20万美元的价格是怎么测算的?</p><p> 韩庆平:这个价格目前没有完全确定,国际上美国、英国的相关公司的计划也是20万美元左右。想要达成一种能让大众消费的东西,价格制定不能太高昂,要在可承受范围内。</p><p> 而实现亚轨道飞行体验,需可靠性更高,重复使用的次数更多。目前,我们经过分析,重复使用60次没有问题,倘若能做到100次,价格还下降空间,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得到体验。</p><p> NBD:商业化的关键问题是不断降低成本,在这方面中国火箭公司有何规划?</p><p> 韩庆平:目前成本还是比较高,这和管理体制、运作模式有关系。军工企业内部的创新和研发都是相对封闭的状态,且内部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分工,缺乏市场竞争的要求。下一步想要降低成本,就要打破传统的模式,按照商业规则运作。</p><p> 例如在某些环节上,要对外合作,遵循开放共享的理念,也有引入民营企业的可能,如今国家也在鼓励军民融合,因而航天也对民营经济中的研发成果、技术创新、成熟资本抱着开放的心态。</p><p> <strong>●SpaceX商业模式值得学习</strong></p><p> NBD:目前,最为外界熟知的商业航天公司是SpaceX,您如何看待这家公司的崛起?</p><p> 韩庆平:SpaceX公司从诞生起就是一个商业公司,靠着3亿美元起家,用13年的时间在飞船、火箭等航天方面布局,目前又开始做回收,整体而言都是在做市场化的运作,自身也善于宣传和营销。NASA航天计划和SpaceX公司很契合,SpaceX公司也赶上了成熟的时机。</p><p> SpaceX公司从3亿美元走到今天,其商业模式是值得学习的。</p><p> NBD:您认为中国火箭公司与SpaceX相比有何优势?</p><p> 韩庆平:中国火箭公司推出面向商业市场的空间发射服务,并提供从搭载发射到卫星组网的全套系统解决方案,是将商业航天提到了战略层面进行运作。中国航天60年的沉淀基础,底子在这里,肯定远远超过(SpaceX公司)。</p><p> 马斯克的事业很多,资金上有捉襟见肘的感觉,而中国的资本力量更强大。火箭的可靠性是“0”和“1”的问题,相对而言,目前SpaceX公司最近的事故使其可靠性受到质疑,而我们的可靠性是全球公认。</p><p> 此外,SpaceX公司只有“猎鹰”两个型号,中国火箭拥有十几款的都在这里,重量从几百公斤到二十吨,型组非常完善的。</p><p> <strong>●计划2020年主板上市</strong></p><p> NBD: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要求和具体方向是怎样的?</p><p> 韩庆平:19日,我们引入了两个公司,一个是我们集团的公司,还是一个是北京市属国有企业。</p><p> 在不同的的项目中,我们可能也会相应的引入民营资本,比如以后从太空旅游引入就不错;单纯考虑火箭的话,资本量可能比较大,民营资本进来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尚不清楚。</p><p> 愿意给我们投资的很多,单纯从资金上讲,我们是不缺钱的。我们看重能不能在业务、技术、市场上带来支撑。</p><p> NBD:是否考虑引入互联网巨头企业?</p><p> 韩庆平:像是“阿里”、腾讯(这类互联网平台)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话,我们也欢迎,当然大家需要有共识,相信空天通信网组织起来他们会感兴趣。这个和互联网结合很紧密,可以说是“天网地网”结合,对于互联网大咖肯定也是很有吸引力。</p><p> NBD:未来是否考虑上市?目前有上市时间表吗?</p><p> 韩庆平:我们未来肯定要做成上市公司,打造这个平台,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我们的火箭资产证券化率。我们集团也提出到2020年资产证券化率45%,这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火箭公司计划在2020年在国内主板上市,今后的3年的时间完成准备工作。</p><p> NBD:未来估值会超过spaceX?</p><p> 韩庆平:只能算是个近期目标,远期看的话,我们体量更大。</p><p> <strong>●借鉴互联网模式开放共享</strong></p><p> NBD:中国火箭公司的商业运营战略是怎样的?商业航天与共享经济、互联网模式的结合点在哪?</p><p> 韩庆平:首先我们要把火箭的基础夯实,再往高端技术发展,提升到卫星的组网、应用,再向媒体、电信,人们的生活消费不断延伸,提供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才是一种共享经济的体现。</p><p> 商业航天的共享经济不局限于互联网,商业航空要有开放共享的理念。</p><p> 不过,不论开放共享到哪种程度,火箭的是航天最基础的产业,火箭的优势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p><p> NBD:太空班车、太空专车的概念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探索吗?</p><p> 韩庆平:也算是,这个探索很有意义的。太空班车是做发射的标准化,也是在商业化。火箭也是一个运输工具,“太空专车”这类概念确实反响还不错。</p><p> NBD:对于互联网思维的借鉴还有其他方向吗?</p><p> 韩庆平:现在有互联网+,我们也是提出航天+。航天不是神秘的,我的能力向社会开放,航天投入带动其他产业的产出,实现航天+。航天的美誉度、可靠度高,很多方面都愿意合作,形成航天+可能性很大。</p><p> NBD:和国内做卫星或航天的企业会有相关合作吗?</p><p> 韩庆平:有可能,目前国内做航天的很多,中科院和很多大学也在做,我们下一步的计划,除了火箭运输,卫星制造和应用也在不断推动。在卫星运营的角度,我们现在正在探讨,要做一个卫星组网计划,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和手机结合起来,这样手机也能收到卫星信号,实现大众消费。</p><p> <strong>●商业化后将如何盈利?</strong></p><p> NBD:目前航天商业化的盈利模式明确吗?</p><p> 韩庆平:根据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形成的火箭发射报价是有利润的。我们的系统集成项目也是一个盈利点。盈利方向主要在火箭、系统集成、终端设备的制造、卫星通信和导航。</p><p> NBD: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中国火箭公司如何考虑企业的盈利性?</p><p> 韩庆平:盈利模式必须考虑,商业航天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财政补贴少,更多靠自身的发展,此次提出的20万美元也是一种追求目标,能够达到略微的盈利。</p><p> NBD:对于中国火箭公司而言,未来发展面临哪些挑战?</p><p> 韩庆平:可能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设计对我们很重要。以前航天大部分是在国家计划经济状态下发展,管理人员对市场不完全熟悉,以前也有尝试,但是远远不够。互联网创新的商业模式,例如滴滴出行,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