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谢剑锋:听不到掌声的追梦人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525
0
2016-11-22 21:34:10
<p align="center">
</p><p>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室主任谢剑锋</p><p>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室主任谢剑锋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p><p> 19日凌晨,经过该中心5次远距离导引控制,神舟十一号飞船如约来到了天宫二号后下方52公里处的天地交班点,踏上了实施交会对接的精准轨道。谢剑锋把身体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眼睛,拧了拧脖子,又立即回到工作岗位。</p><p> 作为负责此次任务轨道计算、预报与控制工作的专家,自天宫二号发射升空以来,谢剑锋一直保持着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每项数据处理,每次轨道计算,每个控制策略,他都全神贯注,丝毫不敢大意。</p><p> 尽管参加过历次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任务,拥有丰富的大战经验,但如履薄冰的感觉始终伴随在谢剑锋左右。“轨道人计算的是飞行器的轨道线,关系的却是航天员的生命线。”他说,尤其是载人交会对接任务,频繁的控制环环相扣,任何一次出现失误都会影响后续任务实施,都可能影响航天员的在轨安全。</p><p> 因此,带领团队创新攻关、提升飞控技术水平,把每个环节都做到精准无误,始终是他最关注的事。</p><p> 早在2015年初,北京飞控中心就成立团队,集中备战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面对393公里的崭新交会对接轨道,以及飞船发射前21天实施轨道维持,如何兼顾调相和圆化控制的任务要求,提高长时间轨道预报精度,成为谢剑锋首先要攻克的难题。“一个月内保证解决。”他立下军令状。</p><p> 谢剑锋带领技术攻关小组日夜浸泡在轨道测量数据里,通过对天宫二号进行精细化建模,反复对大气密度估值与空间环境参数应用策略进行优化,逐步提高轨道预报精度。最终,他们只用20天就突破了高精度中长期定轨预报技术。经过多次联调演练检验,定轨预报精度完全满足任务指标要求。</p><p> 关键技术创新是任务执行的基础,轨道控制计算精度则是任务成败的关键。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与天宫二号相距万里之遥。如何成功牵引神舟十一号飞船抵达相距52公里处天地交班点,5次远距离导引控制至关重要。谢剑锋带领团队反复推敲每一个控制细节,认真核对每一个控制策略,充分考虑每一个可能故障,直到能确保万无一失。</p><p> 17年前,当神舟一号飞船遨游苍穹时,他的团队把轨道精度做到了百米量级;5年前,面对被称作“太空穿针引线”的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他们把轨道精度提高到了十米量级。如今,随着中国人迈向太空的脚步迈得越来越远,他们也将“中国精度”不断刷新。</p><p> 谢剑锋温文尔雅,却有一颗倔强的心。带着这份执着,他创造了北京中心飞控领域的多项第一:开发第一个轨道监视软件、第一套轨道仿真系统,设计我国第一个飞船上升段大气层外逃逸救生控制策略,拟定我国第一份载人飞船的自主应急返回控制方案……他先后创新突破了“高精度定轨”“精确返回控制”“地月转移轨道控制”等二十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飞控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p><p> 在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圆梦时刻,都是谢剑锋最忙碌的时候。虽然听不到飞控大厅内欢庆胜利的掌声,他却坚信自己是离梦想最近的人。</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