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看,2016年中国的航天这样捷报频传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航天
583
0
2016-12-30 10:19:50
<p>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航天和航天人一起在充满希望的沃土上坚守、磨砺——长征七号首发,中国新一代发射场首次启用;</p><p> 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p><p> 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两名航天员在太空驻留30天;</p><p>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任务破百;</p><p> 北斗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稳健性;</p><p> 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成功;</p><p> 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p><p> 月球车玉兔完成使命;</p><p> 高分三号成功发射并传回卫星首批影像图;</p><p> 脉冲星试验卫星成功发射;</p><p> 高景一号成功发射,搭载首颗中学生小卫星;</p><p> ......</p><p> 中国航天科技领域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p><p> 【长征七号首飞】</p><p> 6月25日20时07秒,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p><p> 火箭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2.25米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达到近地轨道13.5吨、
太阳
同步轨道5.5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长征七号总设计师范瑞祥表示,长征七号首飞成功,将大幅度提高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p><p> 根据已披露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拟在2017年上半年用“长征七号”送“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空,随后将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试验。</p><p> 【新一代航天发射场惊艳亮相】</p><p> 6月25日,随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绿色生态环保、技术创新跨越的新一代航天发射场正式投入使用。</p><p>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优势十分明显:</p><p> ——纬度低、发射效费比高,同等条件下能够使
地球
同步轨道航天器运载能力提升15%以上;</p><p> ——射向宽、安全性好,火箭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均为海域,火箭残骸落区均在海上;</p><p> ——海运便捷、可行性强,通过海运方式,能够解决大推力运载火箭利用铁路、公路和空运均无法运输的难题;</p><p> ——布局优化、战略优势突出,与现有酒泉、太原、西昌3大航天发射场鼎足而立,形成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科学战略布局。</p><p> 同时,航天发射场建设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相得益彰,对于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p><p> 从2009年9月14日到2015年,数千名建设者齐聚南海之滨,打响了抢工期、抢进度、强质量的中国航天攻坚战,涌现出了“全国向善向上好青年周湘虎”北京特种工程技术安装总队等一系列典型人物群体。</p><p> 走在文昌发射场内,各建筑物之间,原生的椰林郁郁葱葱,水塘、湿地星罗棋布,呈现出低纬度滨海航天发射场特有的风光。在火箭转运前,每天都有游客在8个观光点中穿行,近距离领略航天发射场独特魅力。环保、开放两大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完全贯彻。</p><p> 【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p><p> 9月15日22时04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国佳节,月圆之夜,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p><p> 天宫二号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其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二是考核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补加、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运营关键技术。</p><p> 天宫二号与天宫一号在外观上基本一样,但为完成新的使命任务,在天宫一号的基础上,天宫二号进行了改造,增添了新的设备,实现了新的功能。</p><p> 一是装载空间应用载荷以及航天医学实验设备,将开展多项空间科学试验活动;二是对推进分系统管路进行适应性改造,增加配置压气机等设备,用于同货运飞船配合完成推进剂补加技术验证;三是对载人宜居环境进行了优化设计,改善了就餐和睡眠环境,增加了锻炼设备和娱乐设施,可以使航天员30天的天宫生活更加舒适、更加便利、更加丰富多彩;四是搭建了由机、电、液等部件组成的液体回路验证系统,以及机械臂操作试验终端等,开展在轨维修试验,将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维修设计积累经验。</p><p>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飞行任务中的主角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这也标志着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p><p align="center">
</p><p> ↑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p><p> 【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p><p>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这是继3年前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后,中国人再次进入太空。</p><p>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p><p> 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任务主要目的有三: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p><p> 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的4艘无人飞船,4次圆满彩排;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首次一人一天飞天,首次多人多天飞天;神舟七号到神舟八号:首次太空漫步,首次交会对接;神舟九号到神舟十号:女航天员首度出征,太空授课首次进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张育林说,神舟十一号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探索试验的任务即将完成。随着下一步空间站的建成,我国载人航天将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p><p> 【天链一号 04星成功发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破百】</p><p> 中继卫星被称为“卫星的卫星”,为航天器提供中继服务。</p><p> 11月22日23时2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一号04星送入太空。</p><p> 天链一号04星是我国第4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将与天链一号01星、02星、03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为我国神舟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提供数据中继与测控服务,支持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同时为我国中、低轨道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破百次。</p><p> 【北斗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稳健性】</p><p> 6月12日23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p><p> 据介绍,这颗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与其他在轨卫星共同提供服务,进一步增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稳健性,强化服务能力,为系统服务从区域向全球拓展奠定坚实基础。</p><p> 从2000年“北斗一号”实验导航卫星升空到2016年,16年时间,北斗导航卫星已经发射了23颗,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建设在“三步走”战略道路上稳健迈进——</p><p> 第一步,在2000年建成北斗试验导航卫星系统;第二步,在2012年建成区域导航系统;第三步,在2020年左右,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p><p> 目前,前两步已实现,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p><p>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斗的高精度系统正服务于越来越多的产业中,这也符合当前我们国家整个经济转型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要求。</p><p>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量子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开展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完备性检验的实验研究。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p><p> 【量子卫星,世界之首】</p><p>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p><p>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单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态的不可复制性保证了信息的不可窃听和不可破解,从原理上确保身份认证、传输加密以及数字签名等的无条件安全,可从根本上、永久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p><p> 这颗以中国科学家先贤墨子来命名的卫星也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中国在高科技赛场上持续发力。</p><p> “墨子号”在轨测试顺利,11月中旬已经开始科学实验。中国人将人类认知的触角伸向未知领域,必将在世界科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p> 【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p><p> 近年来,大力发展“可重复使用”航天设备,以降低高昂的航天产品研制成本和缩短研制周期,成为世界上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的发展目标。</p><p> 我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外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实践十号是我国发射的第25颗返回式卫星。实践十号的特殊性在于这是首颗大规模实施无人空间微重力实验的返回式科学卫星。</p><p> 于2016年4月6日发射的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被称为“超级实验室”,其搭载的19个实验项目涵盖了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微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6大领域。</p><p>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实践十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唐伯昶说:“实践十号卫星的承载能力、微重力水平、实验载荷服务支持能力等均进一步提升,将成为中国新一代安全可回收、适应中长期在轨实验、应用灵活和成本低廉的空间科学实验平台。”</p><p> 唐伯昶说,“为了满足科学实验的需要,我们还要研制新一代返回式卫星。下一代返回式卫星将在能源、控制、数据管理、结构、热控等方面有比较大的改进。”</p><p> 【月球车玉兔完成使命】</p><p> 两年半前,一只中国制造的“玉兔”偎在嫦娥三号的怀抱里,从西南腹地的西昌启程,“闯”进了月宫。</p><p> 玉兔号月球车在宇宙中孤独战斗了972天, 直到2016年7月31日,它在微博上最后一次跟大家道晚安后,永远离开了我们。</p><p> 设计寿命是3个月,但却在数次“休眠”和“被唤醒”中超期服役了2年半,这只兔子辛勤工作,创下了创下了月面工作的最长纪录。</p><p> 这只兔子都干了什么呢?</p><p> 它与嫦娥三号共记录下7 TB的数据,并为人类的空间探索事业创下多项重要研究成果;</p><p> 它忙着给网友科普各种宇宙小知识,并成功圈粉一大波;</p><p> 同时不忘时不时卖个萌......</p><p> 从2013年12月到2016年7月31日说再见,它在月球上坚持了972天,2016年8月1日,我国官方确认,月球车玉兔停止工作。</p><p> “兔子不怕,我们会接你回家。”“这只兔子为科研作出了这么大贡献,希望将来条件允许时把这只兔子带回来。”......60万网友与这只兔子“挥泪道别”。</p><p> ↑8月10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卫星发射升空。</p><p> 【高分三号成功发射】</p><p> 北京时间2016年8月10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p><p> 作为中国首颗“雷达星”,高分三号最大特点就是有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能力,无论白天或黑夜、晴空或雷雨多云,都可以随时对地成像,尤其适合于防灾减灾的应用。</p><p> 国家海洋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高分专项应用系统副总师蒋兴伟表示,“高分三号则能穿透云、雾、雨、雪、霾等进行微波成像,迅速为灾区提供第一手图像信息。”</p><p> 同时,高分三号具有12种成像模式,既可探地,又可观海,其可在轨工作8年,在工作寿命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p><p> 科学家相信,高分三号将在海洋、减灾、水利、气象等多个领域“一展身手”,为海洋监视监测、陆地环境资源监测和应急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使天基遥感跨入全天时、全天候、定量化、米级的应用时代。</p><p> 【脉冲星试验卫星成功发射】</p><p> 11月10日7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脉冲星试验卫星。</p><p> 脉冲星被称作宇宙中的灯塔,它们特征明显、易于辨识,在宇宙中的定位位置比较精准。</p><p> 值得一提的是,脉冲星具有极其稳定的周期,其稳定度比目前最稳定的氢原子钟还要高1万倍以上,被誉为自然界最精准的天文时钟。</p><p> 被誉为最稳定“天文时钟”的脉冲星,可以辅助飞船在导航过程中摆脱对地面依赖,直接利用宇宙星体实现自主导航。</p><p> 此次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将解决三个问题——“看得见”、“测得准”、“用得上”。即在轨试验验证自主研制的X射线脉冲星探测器,进行X射线脉冲星观测,验证脉冲星导航技术体制、探索新型导航技术。</p><p> 一旦脉冲星导航得到应用,将解决现有地面导航方式精度不足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未来星际航行和深空探测,具有重要的战略研究价值。</p><p> 【高景一号成功发射 搭载首颗中学生科普卫星】</p><p> 28日11时2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八一·少年行”卫星。</p><p> 高景一号卫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是未来商业遥感卫星系统首发星,由2颗0.5米分辨率的光学卫星组成,具有专业级的图像质量、高敏捷的机动性能、丰富的成像模式和高集成的电子系统等技术特点。</p><p> 高景一号卫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是未来商业遥感卫星系统首发星,由2颗0.5米分辨率的光学卫星组成,具有专业级的图像质量、高敏捷的机动性能、丰富的成像模式和高集成的电子系统等技术特点。</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