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航天的未来远超想象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航天
291
0
2017-3-20 10:10:58
<p> 3月11日,发射天舟一号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运抵海南文昌发射场,而在遥远的北京,中国航天的未来发展也牵动着全国两会每一个航天领域代表委员的心。</p><p> “中国航天的未来远超想象。”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几乎每天都在接受记者的采访,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航天的下一步是什么?</p><p> 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多名代表委员,他们描绘了一张中国航天的未来图纸,在那张图纸上,不仅有宇宙空间站,还有载人探月计划、
火星
探测计划,等等。</p><p> <strong>2022年左右,建一座空间站</strong></p><p> 在全国政协科技界别小组会的间歇,今年60岁的周建平站在走道里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谈到中国航天的未来了。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到2022年,中国将建成一座空间站,研究探索“大家关心的一些关于宇宙的重大科学问题”。</p><p> 据此前相关媒体的报道,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已于2016年年底完成总装,目前进入整舱测试阶段,预计2018年发射升空。</p><p> 对此,周建平介绍,空间站是一个在轨长期运行的大型空间设施,里面有很多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的设施设备,可以进行对太空的探索,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人们关心的一些宇宙重大问题,比如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大爆炸等,还有一些经典理论的研究都可以在空间站中实现。</p><p> “我们还要利用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进行材料、生命科学、基础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因为
地球
上是不具备微重力条件的。此外,空间站还可以帮助我们研制新的材料,探索制造品质更高的产品。”周建平说。</p><p> 对于空间站的基本情况,周建平介绍:“我们的空间站有3个舱段,每个舱段20多吨,最多可以对接两艘载人飞船,一艘货运飞船,共计90多吨。”</p><p> 他表示,我国的空间站跟国际空间站相比要小很多。“我们考虑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力求在最有希望产生突破的领域开展研究。中国的空间站可以扩展,如果今后有新的科学需要,我们可以继续扩展”。</p><p>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也在密切关注着远在海南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动向。</p><p> 包为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征七号的成功研制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p><p> “以前的长征二号、三号都属于第一代运载火箭,推进剂是有毒的,比如偏二甲肼、绿色四氧化二氮。现在,长征七号用的是液氧煤油推进剂,长征五号还带有氢氧发动机。这样,新一代的运载火箭就是以纯绿色的推进剂作为大推力。”包为民说。</p><p> <strong>探月计划下一步,取两公斤月壤回来</strong></p><p>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如今已进入第13个年头。2013年,玉兔号月球车因为技术限制沉睡在了月球上,不少网友都为此感到惋惜。令人期待的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谭永华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下一次探月,关键就是要解决“回来的问题”。</p><p> “2017年12月,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进行第三发,也就是发射嫦娥五号。嫦娥五号的主要任务是要落到月球上,挖两公斤月壤回来,它承担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最后一步‘回’的任务。”谭永华说。</p><p> 据了解,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4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p><p> 谭永华强调,从月球上“回”是难度最大的任务。“这个系统要复杂的多,包括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着陆器4个方面。它的采样、起飞上升、交会对接等任务都将是重大挑战”。</p><p> 谭永华还透露,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全世界的第一次,这对于通讯、导航等方面都是很大的考验。”</p><p> 而据包为民介绍,在月球采样可以实现之后,火星采样返回预计在2030年左右实现。“2030年以后,我们还要实现载人登月,我们还要向
太阳
系边缘遥远的星系进行探测。以上这些都已经在我们的规划当中了,国家很快会讨论这些问题。”</p><p> 包为民表示,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长征九号运载火箭首飞,这是为了下一步的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做准备。“长征九号可以为载人登月、火星的采样返回以及其他航天探测任务提供更大推力”。</p><p> “长征九号是我们国家未来要发展的重点,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它有140吨左右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包为民强调,长征九号有望将我国的航天技术推到世界领先水平。</p><p> 探月、火星探测以及今后我国将要进行的其他深空探测究竟有何意义?包为民表示:“我们要认识我们生存的宇宙环境,就跟认识地球环境一样。宇宙环境、深空环境对我们地球的影响是什么?这些还需要探索。航天的发展对于保障我们的生存条件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p><p> <strong>我国仍在向“航天强国”的目标奔跑</strong></p><p> 近年来,不少人发现,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越来越快了,发射任务更是一个接一个。在今年两会现场,航天领域的代表委员也成了众多记者“追逐”的对象,他们大多不善言辞、衣着低调,在面对记者提问时,都用着亲切而带有一点“小自豪”的态度描绘着中国航天的未来。</p><p> 然而,谭永华坦言,目前我国的航天水平跟美国等航天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p><p> 谭永华说:“我们现在处于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阶段。如何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到了‘航天强国’,可以看运载能力、空间站建设、深空探测等指标,具备这些能力就达到航天强国的标准了。”</p><p> 我国的航天事业还有哪些不足呢?谭永华解释说:“我国的空间站还没建立,深空探测才刚刚起步,运载火箭能力还比较低。就运载能力来说,我国的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才25吨,还没超过50吨,当初美国阿波罗登月的时候已经到120吨。”</p><p> 那么,航天领域的国际竞赛究竟能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什么?</p><p> 包为民表示,航天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性的高科技产业,一方面对国家的国防有很大的支撑,同时也要支撑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航天技术还通过商业化的方式,把航天技术回馈到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文明生活的需要,这也是商业航天的目标”。</p><p> “其实,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航天技术,比如广播通信、农业、气象、出行导航等。”包为民说,“通过航天技术,未来的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天地信息一体化,传统地面网络的弊端是有死角的,如沙漠、海洋、山区等地方都没有信号。利用航天技术,手机终端网络就可以实现无死角的覆盖,改善我们的生活。”</p><p> 对于航天科技的未来,谭永华也表示,未来航天的商业化可能有多种模式,包括太空旅行、商业卫星、数据服务等方面。“一类像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它是拥有自己运载火箭的商业公司;另一类可以是不直接参与发射任务,仅进行相关数据服务的公司”。</p><p> 而在包为民看来,未来将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商业航天时代。“我觉得商业航天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我们对航天应用开发的想象有多大,未来的开发就有多大”。</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