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九天追梦有红颜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298
0
2017-4-22 13:39:05
<p> 她们视事业如生命,把绚烂青春播撒在逐梦航天的每一刻;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在勇攀科技高峰的道路上赤胆忠心、成果迭出;她们以女性独有的执著与坚韧,挺立在飞控领域 的最前沿……</p><p> 她们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女科技专家,是航天战线的“巾帼之花”,她们为理想而奋斗,用智慧与美丽点亮了飞天航迹!</p><p> <strong>孔静:愿你如蔷薇</strong></p><p> 孔静给人的感觉,就像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里所说,你描述一片森林,只要描述一捧潮湿的树叶,就可以闻到森林的气息。孔静就像是一捧一捧的甘霖树叶,清新的气息之外还能感受到她瘦弱身体里蕴藏的无穷力量。</p><p> 轨道计算,在外行人看来就是电脑屏幕上不断滚动的一行行数据和代码,而在孔静眼里,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数据中筛选出最优值来确定航天器轨道的初始轨道参数,是很牛的事情。作为一名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轨道计算岗位工作四年的她来说,在广袤深邃的宇宙中探索轨道的数字奥妙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p><p>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航天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的孔静来说,虽然她有着很强的专业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积累。“天舟一号任务入轨段由于数据源的减少,给轨道计算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带来了很大考验,这也意味着我们对应急处置的操作要求很高。”孔静的工作主要是给轨道确定的过程,根据测站提供的外测数据,确定飞行器的位置。如果说轨道计算追求的只是一个准确的定位,那么孔静追求的则是完美的精度。</p><p> 研究定轨的过程,需要具备的技能就是“行走的天体学家”。因为利用遥测数据定轨,除了要精通力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基础学科外,还要根据模型经过多次迭代和逼近来外推航天器轨迹,算出轨道最高的精度水平。尽管这次交会对接将全程由飞船自主完成,但在远距离导引段中,对飞船跨圈的轨道精度及空间辨识的策略都需要孔静和她的同事根据前期试算结果来具体分析比对,然而这并无资料可以参照,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才能在应急处置中做出最精准的操作。</p><p> 去年天宫二号刚刚入轨之后,在面临需要马上定轨,又无法使用遥测数据的情况下,孔静和她的同事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提出,并迅速对这些数据进行手动处理,在指定时间之前把结果算出并投入参数。孔静说,那次太惊险了,全身的毛孔都竖起来了,精神高度紧张。经历过应急处置后,她更加爱上自己的工作,用她的话说就是轨道计算是一个具有挑战的工作,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工作。在轨道监视的过程中,孔静说经常可以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同时还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在神舟十一号飞船升空后,孔静意外发现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船两目标的大气阻尼系数差值较大,她通过空间环境参数的辨识发现面积参数需要做出一定修改,通过修改,不仅提高了定轨精度,对于预报参数也提高了很多。在数据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得到收获,这让孔静很有成就感。</p><p> “经历过很多次任务,但每次任务还会紧张,手心还会汗涔涔的。只要想到大家在一起共同承担,那股力量始终支撑着你去做好本职工作。”那间狭窄拥挤的轨道机房见证了孔静和她的同事一起奋斗的点点滴滴,也承载了飞控人所有的期盼。</p><p align="center">
</p><p> <strong>姜萍:天舟一号这部大片的编剧</strong> </p><p> 半夜12点,当记者在办公室看到她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认错了人,高挑的身材、干练的短发、白皙的皮肤、温暖的微笑,形象与预先设想的严肃与高冷大相径庭,禁不住感慨,这就是传说中的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真实写照啊。</p><p> 她就是姜萍,这次天舟一号任务的总体主任设计师。主要负责完成整个天舟一号飞行任务飞控实施的规划和设计,组织总体各岗位开展飞控实施方案的准备以及任务中的状态监视。通俗地讲,就是为这次天舟一号飞行表演量身定制一套剧本。“什么时间什么测站与我通信”“每个时间每个弧段我都要做些什么”“出现故障该怎么做”等等关键信息,姜萍都要一一告诉飞行器,同时也传达给地面每一名科技人员和相关测控站。</p><p> 乍听起来,姜萍的角色就像编剧,没错,她就是天舟一号这部大片的编剧之一。宏观的系统把握与细节的精准控制,注定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统筹考虑各类测控资源、应用系统以及飞行器的相对约束关系,制定的规划实施方案既要满足各系统的任务需求,又要考虑飞行器在太空的实际状态,特别是,这次任务目标多,新技术状态多,载荷研制部门多,技术状态协调变得更加复杂。不仅要编写总体计划方案,还有燃料补加方案、在轨试验方案、遥测方案、遥控方案、应急方案……每个方案都要详细到极致。</p><p> 这次天舟一号大大小小各种实施方案上百个。从领受任务开始,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5+2”“白加黑”成为姜萍工作的常态。高强度付出的背后,是对家人的亏欠,特别是需要陪伴和呵护的孩子,她说:“每次半夜回到家,看着熟睡的儿子,心里的愧疚感特别强烈。儿子的小脸蛋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赶走我一天的疲惫。”说完,她笑了,那笑容就像4月的阳光,格外温暖明媚,还透着服从大局的坚毅。</p><p align="center">
</p><p> <strong>曹玉娟:理性与感性的黄金分割</strong></p><p> 理性因感性的融入而有了灵动和色彩,感性因理性的指引而具备了严谨和智慧。她,身材娇小,性格上却有着北方人的爽朗。她,既能准确把握数据和代码以确保航天测控精度,又不乏仰望星空的人文情怀。所有的安排在她身上都彰显着黄金分割的魅力。她就是曹玉娟——天舟一号飞行任务软件主任设计师。</p><p> 此次天舟一号飞行任务要实现航天器的推进剂补加、绕飞以及快速交汇对接这些新技术,相较以往,飞行任务空前艰巨,新的模式、不一样的交互技术对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软件开发人员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p><p> 除此以外,天舟一号任务在天地通信格式上也了有新变化,首次运用天地互联数据传输技术,这项技术用于天地间数据传输尚属首次。一旦成功,未来航天员在空间站直接访问互联网将不再是梦想。“这是一项具有突破意义的挑战!”曹玉娟自豪地说。为了实现这一技术,曹玉娟和她的软件团队一年前就开始着手筹备,从制定方案到对比实验再到系统验证,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极其精准和严谨,曹玉娟全身投入,丝毫不敢懈怠,</p><p> 然而谈及家人,对待数据严肃理性的她霎时变得柔软起来,在为人女为人母上对亲人有太多的亏欠和遗憾,遗憾不能常陪父母左右以报养育之恩,遗憾错过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由于工作任务重,她与女儿之间的沟通大多通过电话进行,女儿总是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能够正常下班一次,陪我写写作业啊?”有时女儿实在是太想她了,就会坐在沙发上等她下班,然而常常还没有等到就已经睡着了。在她的团队里有许许多多科研人员同她一样,这是一个集体的共同难全之隐,里面包含着太多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内涵,大家亦是小家。</p><p> 每天面对的是枯燥的数据和代码,但曹玉娟骨子里却透着一股清新的文艺范儿,酷爱阅读的她求学时常在浩瀚的图书馆里博览群书,独立思考,夜回宿舍时仰望星空,星空浩淼。现如今,从事着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与那时的追求遥相呼应。</p><p> 理性和感性的有机交融与完美呈现,不正是飞控人最贴切的状态吗?也正如航天事业需要我们做的——脚踏实地,仰望天空。</p><p align="center">
</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