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载人航天族谱大盘点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294
0
2017-4-24 14:31:43
<p> <strong>
</strong></p><p> 中国载人航天家族再添新丁:天舟一号。4月20日晚,这个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飞向太空。我们距离太空筑家的梦想,又近了一步。</p><p>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千百年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浩瀚宇宙的探索。在
地球
之外的太空建起一座“自由家园”更是这一探索中的重要一环——为我们走向更深空建立起一座补给站、前哨站、试验室。</p><p> 航天器可以停泊在此维修、补给,以最佳的状态扬帆再战;“中国哈勃”太空望远镜-巡天号光学舱可以扎根在此,心无旁骛地探寻生命起源、宇宙奥秘;中国航天员可以舒适地长期工作、生活在此,利用独特的宇宙环境资源,开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试验,拥抱“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p><p> 这一切的前提是,属于中国人的太空家园的建立。如今载人航天家族已有四大成员就位:神舟载人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以及刚刚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搭起”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p><p> <strong>太空巴士、补给专车撑起天地生命线</strong></p><p>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浩瀚宇宙中建家、驻守绝不是件简单事,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资供给,特别是航天员在轨所需要的燃料、食品、空气等资源必须得依靠地面的支持。</p><p> 当然,航天员飞天“上班”、落地“下班”所乘坐的通勤工具也必须安全可靠,既能经受住火箭发射的高强度震动,太空环境极端温度“冰火两重天”的考验,高能粒子、太空碎片撞击等重重挑战,还得具备自动驾驶、室内恒湿恒温、24小时“Wi-Fi”覆盖等多样功能。</p><p> 根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的说法,专家采取了“客货分流”的方式,通过神舟飞船、货运飞船不同解决方案联合作战的模式,来支撑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的生命线。</p><p> 神舟飞船是航天员专属的“太空巴士”。为了打造好这艘太空生命方舟,五院技术人员采取了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小步快走”的验证方式。</p><p> 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四兄弟”是勇闯太空的先行者,他们以身试险,联手进行无人飞行试验,全面验证了飞船发射、舱段分离、从太空返回等各项关键技术。</p><p> 在“四个哥哥”榜样力量的带动下,神舟五号不负众望,搭载航天英雄杨利伟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也树立起我国“太空巴士”建造标杆。</p><p> 随后的神舟六号至神舟十一号兄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在功能、性能上进行了持续完善,为太空巴士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p><p> 货运飞船,顾名思义以货物运载为初衷,没有了保障航天员“舒适”功能的羁绊,它把载重本领练到了极致。</p><p> 按照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一号总设计师白明生的说法,神舟飞船只能携带数百公斤物资,还不及货运飞船的一个零头,采用了高性能减重设计、轻量化货架设计的货运飞船能一次装载6吨多的物资,本领超过俄罗斯现役货运飞船。</p><p> 货运飞船还有一项独特的本领——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太空加油,这也是“太空之家”能得以连续工作15年的重要屏障。根据专家的说法,有了货运飞船超强运输、补给能力的支撑,3名航天员能在“太空之家”连续工作180天,各类试验物资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抵空间站,把空间站建设成为我国在太空的新技术试验田。</p><p> <strong>交会对接技术、组合体控制技术:让“太空之家”的搭建成为可能</strong></p><p> 受制于火箭运载能力等因素,中国人尚不能一次性地把近百吨的空间站发射升空,空间站在太空的构建采取的是“搭积木”方式,需要先单独发射各舱段、再拼接组合,实现“1+1+1=1”整体性能最优的效果。</p><p> 此外,空间站的构型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神舟飞船、货运飞船及特殊功能载荷舱的加入,空间站整体构型会如同垒积木一样,越来越大。</p><p> 而支撑空间站“百变如一”的关键,就是交会对接技术、组合体控制与管理技术。</p><p> 交会对接要实现两个航天器在高速运行中毫厘不差地对接成功,难度堪比“万里穿针”,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两国掌握此项技术。</p><p> 根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的说法,为了突破并掌握这一空间站构建的关键技术,五院技术人员专门研制了神舟八号、九号、十号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通过多次对接试验全面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人控/手动交会对接等多项技术。</p><p> 此外,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还要与天宫二号开展快速交会对接试验,验证“6小时快速对接”的独门秘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一号副总设计师徐小平告诉记者,这将为空间站应急救援提供支撑,推动我国把交会对接技术从“练好”到“练精”跃升。</p><p> 交会对接完成后,如何实现原本独立航天器间的资源统筹,让其成为一个统一整体,也是一道难题。</p><p> 徐小平说,五院技术人员在神舟八号、九号、十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等多次任务中,反复试验了组合体控制与管理技术,在神舟、天宫组成“天神”组合后,“块头较大”的天宫接管了整体控制权,对电力、动力、飞行状态等进行统一调度。</p><p> 如今,天舟一号货运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中,五院技术人员还将进一步验证“以小控大”“以大控小”模式,运用块头较小的天宫二号控制整个组合体,并检验货运飞船短时控制组合体的能力。</p><p> 徐小平说,这一技术成果在今后的空间站建设中应用广泛,如在天舟一号停靠、接驳空间站期间,将担当与空间站组合运行期间的“充电宝”功能,为空间站提供稳定的能源输出,减少空间站本体的能源消耗;在空间站姿态出现异常时,货运飞船可以接过组合体控制权,为航天员撤离和营救争取宝贵时间。</p><p> <strong>出舱技术、在轨维修技术:让“太空之家”的稳定运行更有可能</strong></p><p> 群星闪耀的浩瀚宇宙虽风景独好,可长期驻守的生存环境却十分恶劣:在这里“白天”即阳照区、“夜晚”即非阳照区的温差能达到200多摄氏度,没有空气的外部环境中却遍布着高能粒子、宇宙射线,还要时时小心空间碎片等“流弹”的侵扰。</p><p> 如此,要保证“太空之家”在15年任务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在轨维修的硬本领必不可少。</p><p> 当故障发生在“太空之家”外部时,航天员必须穿上严密的出舱航天服,到舱外执行维修工作。对此,在神舟七号飞船任务中,五院的技术人员成功进行了此类技术的试验验证。</p><p> 当故障发生在“太空之家”内部时,维修就简单多了,如同科幻电影表现的那样,当一套大型设备发生故障时,技术人员像插拔U盘一样,快捷地拔下损害的部件,插上一个新部件后,设备恢复了正常运转的场景。现实中,技术人员打造出了可快速更换的模块单元,只需进行“插拔式”的工作,就能快速完成在轨维修工作。</p><p> 这一点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任务交会对接中也得到了验证,航天员和自动化机械臂都可以胜任此项工作。</p><p> “天舟一号不是载人航天家族的‘老幺’,随着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的研制成功和投入使用,载人航天家族人丁会更兴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院长张洪太说,这些航天器为正式启动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p><p> 不久后,我国载人空间站组建即将正式启动,作为空间站构成的本体舱段,核心舱、实验舱I、实验舱II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当中,将与货运飞船、神舟飞船一同在太空建起我国第一个“太空之家”。</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