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为了星空的奥秘~厉害了,中国航天!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477
0
2017-4-24 16:02:31
<p> 今天,是第二个航天日。2016年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砥砺前行的中国航天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开拓着中国人探索和利用太空的新征程。</p><p align="center">
</p><p> △2017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效果图</p><p> <strong>天舟一号零窗口发射——中国火箭技术的全新跨越</strong></p><p> 2017年4月20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我国首艘货运飞船。</p><p align="center">
</p><p> 其中,01指挥员王光义的一句口令“起飞时,19点41分35秒”,透露了中国火箭技术的一次全新跨越。</p><p align="center">
</p><p> 将最终的发射时间定格为秒,这是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第一次,也是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精准交会对接的前提。火箭起飞时间确定在分秒不差的时间点,这被称为零窗口发射。</p><p>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副总师 宋征宇:</p><p> 这是我们国家的低温液体火箭第一次完成零窗口发射,对我们以后的深空探测任务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有的窗口是很宝贵的。说明我们的能力整体提升。</p><p> <strong>重型火箭——中国航天的新目标</strong></p><p> 能力提升不仅在于精度,更在于力度。4月23日,新一发长征五号大火箭在天津港正等待启运,前往文昌执行第二次发射任务。</p><p align="center">
</p><p> △天津港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启程前往发射场</p><p> 这型去年刚刚完成首飞的大火箭,最大运载能力达到了25吨级,这让中国人进入空间的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完成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中国航天又把更大的重型火箭设为了目标。</p><p align="center">
</p><p> <strong>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 李洪:</strong></p><p> 在未来,我们还要把现在目前20多吨的能力再提升4到5倍,就是百吨级运载火箭进入空间的能力,未来我们还要进行载人登月,甚至
火星
。重型火箭是支撑这个航天强国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的标志。</p><p> “嫦娥五号”今年发射 在月球表面无人自动采样</p><p> 今年,我国将执行无人月球自动取样返回,它将把第一份属于中国人的月球样本带回
地球
。 </p><p align="center">
</p><p> <strong>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系统副总师 张伍:</strong></p><p> 在月球表面无人自动采样技术是以前我们国家没做过的,在月球表面进行一次上升起飞也是首次。</p><p> “北斗三号”今年首发——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p><p align="center">
</p><p> 也是在今年,我国将发射6到8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计划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构建空间基础设施的同时,中国的空间应用卫星也把技术和服务带出了国门。</p><p> <strong>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总工程师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 田玉龙:</strong></p><p> 今年我们将全面实施“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使航天装备走出去,更多地惠及世界各国人民。</p><p> 2022年前后建成中国空间站 ——为走向太空打下坚实基础</p><p> 目前,由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组成的组合体正在太空飞行,验证多项太空新技术。我国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在接受央视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中国人的第一个空间站,目前研制进展顺利。</p><p align="center">
</p><p> 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而这个空间站也将成为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的太空实验室。</p><p>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指挥 王翔:</p><p> 空间站的建成,让我们国家有了让人进入太空长期生活的能力,是我们由地球走向太空一个坚实的基础。</p><p> <strong>探索不止:为了星空的奥秘</strong></p><p> 过去的一年,中国航天,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一往无前。</p><p> ——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完成19项科学实验并成功返回;</p><p> ——暗物质卫星“悟空”在轨一年多,探测到黑洞爆发等多项发现,未来还会带来更多惊喜;</p><p>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开启人类在空间尺度上的量子科学实验,为未来在外太空开展广义相对论、量子引力等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检验做好了坚实的技术准备;</p><p> ——中秋之夜,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顺利升空。此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空间冷原子钟、探索空间微重力和强辐射条件下生物生长规律等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圆满完成。</p><p> 面向未来,中国人对星空奥秘的追问永不止步。</p><p> 今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将飞入太空;嫦娥五号将从月球“打包”回两公斤左右月壤。“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预言,只要国家立项,从科技发展趋势看,中国可在十年内实现载人登月梦想。</p><p> 在未来5年左右时间里,中国计划研制并发射5颗新的科学卫星;基于X射线属性特征、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能量与空间分布等的科学探测将进一步深入,在空间科学探索中中国有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