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打造太空中国“名片”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航天
337
0
2017-5-2 09:58:45
<p align="center">
</p><p> 北京航天城 XY-4卫星研制现场。</p><p> 4月中旬,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引起外界极大关注。它一举突破了我国高轨卫星领域电推进、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激光通信等多项关键技术,成为国内通信卫星的“新标杆”。</p><p> 研制实践十三号卫星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通信卫星创新团队”,目前平均年龄只有33岁。</p><p> 2000年以来,这支以东方红四号、五号卫星平台开创者周志成为核心的团队,已成为我国通信卫星设计、研制及应用的中坚力量,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跨越。</p><p> 他们用21星连续成功、7星出口四大洲的骄人战绩,把“东方红”品牌铭刻于国际通信卫星领域之巅。</p><p> <strong>从“跟跑”到“并跑”,掌握发展主动权</strong></p><p>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启了通信卫星实用化征程。1997年东方红三号卫星发射,拉开了我国通信卫星产业化发展的序幕。然而受卫星平台能力限制,广播电视等领域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卫星。</p><p> 为使我国通信卫星产业迅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周志成率领五院通信卫星团队,从2000年开始担负起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公用平台的攻关重任。</p><p> 他们用6年时间,攻克了大型通信卫星总体设计、高电压大功率复杂电源等关键技术,让该平台实现整星功率达到万瓦、寿命突破15年、整星质量超过5吨等里程碑指标,核心能力比东三平台提升近20倍。</p><p> 2007年5月以来,19颗基于该平台的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彻底扭转了国内相关领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p><p> 随后,该团队相继推出了全新升级的东四E平台、小巧灵活的东四S平台、基于全电推进技术的东四SP平台,形成了一系列适用范围广、技术性能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卫星平台产品。</p><p> 为在国际前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该团队于2010年开始研发性能更为先进的东方红五号大型卫星公用平台。</p><p> 又是6年,他们全面掌握了桁架式主承力结构、二维二次展开半刚性
太阳
翼、大功率电源控制器等国际顶尖技术,并用18个月就完成了东五试验星研制。</p><p> 从“跟跑”到“并跑”,该团队始终牢牢掌握着发展通信卫星事业的主动权。</p><p> <strong>敢为人先,抢占技术制高点</strong></p><p> 空间电推进技术在通信卫星领域是世界性难题,美国为此曾付出4颗卫星在轨失效的惨痛代价。国内专家也曾为是否采用电推进技术而争论不休。</p><p> 但周志成认为,电推进技术可大幅度减少燃料携带量,提高航天器承载能力,是提升通信卫星能力的有效途径。</p><p> 在青年骨干王敏的带领下,研制队伍形成了142项设计验证项目,电推进产品经受了长达12000小时的寿命考核试验,并在实践十三号卫星上实现了工程应用。</p><p> 多年来,该团队正是倡导着“创新制胜、敢为人先”理念,全力推动通信卫星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应用。</p><p> 综合电子系统是卫星实施自主管理和控制的智能化系统。在青年骨干陈晓的带领下,该团队将卫星上原有的测控、控制等分系统进行集成优化,不仅减重50%,还大幅提高了卫星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该系统在老挝一号卫星上实现了工程化应用。</p><p> PIM问题会导致转发器通道阻塞,卫星无法正常通信,低PIM控制技术一直是国外高度保密的尖端技术。我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研制时,总师陈明章带领青年科技骨干孙治国、李殷乔等,探索并积累了关于PIM的大量数据,为后续卫星项目建立了无源互调技术体系和卫星测试规范,打破了国外数十年的技术封锁。</p><p> 在不断攻坚克难中,该团队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际发明专项金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等。</p><p> <strong>统筹国内外市场,打造高端装备“名片”</strong></p><p> 多年来,该团队研制发射的系列通信卫星,已成为我国高端装备的一张“名片”。</p><p> “中星”“亚太”系列通信卫星,建立起覆盖中国全境的广播电视网络,不仅完成了国家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电视转播任务,还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村村通”工程、应急通信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p><p> “天链”中继卫星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全球覆盖能力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该系统为神舟七号以来的载人航天任务提供了数据中继,为“太空授课”、习近平总书记与航天员“天地对话”等活动提供了保障。</p><p> 我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实现了对海洋、沙漠、山区等各类地形的无缝覆盖,可在野外勘探、边境巡逻、地震抢险、南极科考、南海维权等活动中大显身手。</p><p> 该团队还先后为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等国家交付7颗商业通信卫星。当前,他们的产品已覆盖全球60%陆地和80%人口,帮助数十亿人享受到航天科技带来的现代文明。</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