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藏在文物里的载人航天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364
0
2017-5-15 14:25:13
<p align="center">
</p><p>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主题为“筑梦太空”的航天文物展上,观众在观看雕塑“掌中苍穹”——我国11位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员留下的手掌印。</p><p align="center">
</p><p>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活动时使用的舱外航天服手套和挥动的五星红旗。</p><p align="center">
</p><p> 航天文物展中的太空茶饮。</p><p align="center">
</p><p> 中国自主研制的太空专用笔。</p><p align="center">
</p><p>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p><p> “从最初载人进入太空,到天地往返,再到首艘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挑战永远都在,航天人一直在努力。我们也希望更多人通过展览,了解中国科技和航天领域的发展。”4月24日~5月25日,“筑梦太空”航天文物展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如是说。</p><p> 在国博航天文物展大厅里的一面墙,展示着一张巨大的红蓝相间的降落伞,它曾为杨利伟保驾护航。</p><p> 记得2003年10月16日那天清晨,神舟五号出现在中国西北的天空。返回舱与稠密大气层的强烈摩擦产生的高温,将飞船烧得像个火中的铁砣。当时全国人民都为杨利伟捏了一把汗,不知道降落伞能否从滚烫的金属壳中弹出并及时打开。好在这个救命伞不辱使命,中国人征天获得了宝贵的首战成功。</p><p>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展品是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它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出发前那雪白的金属表面已被烧尽,细密的六角蜂窝网格,在返回
地球
怀抱的过程中被烧得坑坑洼洼。但这套生命保障系统劳苦功高,护卫着景海鹏和陈冬毫发无损。</p><p> 本次展览的承办单位负责人简一平告诉记者,这次展出的73件(套)航天文物中,有10件(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从近10年来数百件载人航天实物中精选出来充实本次航天文物展的,也是第一次在国家博物馆与公众见面,最具看点。这10件(套)展品是: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出仓时戴的手套、翟志刚出舱时挥舞的中国国旗、神八特别搭载见证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陶瓷艺术品搭载专用证物、中国人自主研制的太空专用笔、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时使用的教具、神舟十一号的返回舱、天地通话时习近平主席使用的“一号话机”、神舟十一号特别搭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湘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旗(湘绣)和神舟十一号搭载的中国太空瓶设计图稿、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太空食品,以及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在太空佩戴的标识。</p><p> 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展柜里,摆着金、银、蓝、红色各一支笔,那可是中国自己研发的太空笔。不为人知的是,笔的背后也是一段自主创新的故事。</p><p> 载人航天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在太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记录书写各种参数和状况,太空笔是必备工具。早期的太空任务中,使用铅笔曾是唯一的选择。</p><p> 但由于铅笔碎屑是石墨产物,导电性极强,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很容易进入各种操作仪器,或者被吸入航天员的肺中,给任务造成安全隐患。但由于要适应失重、太空舱压力以及太空行走时舱外使用等极特殊书写环境,因此对太空笔的要求很高。太空笔必须达到能够在零下34℃至121℃环境下、无重力环境下、水面下、油污环境下正常使用,并且可在任何角度书写。笔虽小,发达国家却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屏蔽。</p><p> 在杨利伟的时代,他用的是进口太空笔。神七上天时,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使用了一种特别研制的中华牌铅笔。直到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时,才有了我们自己的太空笔。“中国太空第一支笔”是我国自主研制,拥有多项专利,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太空笔。它的书写环境甚至超过了国际标准,在零下40℃至140℃环境下都能正常书写。</p><p> 神舟十号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聂海胜、张晓光辅助下,王亚平的太空授课,中国上亿中小学生同时听讲,轰动一时。他们演示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5个实验的教具这回也在国博的展品之列。不过实验器材被固定在一个饭盒大小的帆布盒子里,需要参观者细心寻找。</p><p> 另一种不起眼的展品,是景海鹏陈冬在神舟十一号上喝的红茶绿茶。这可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中泡茶。</p><p> 航天员进入太空后,要用吸管才能喝水。在从太空发回的视频里,享受中国人泡茶乐趣的景海鹏告诉大家:“这在前几次飞行中是没有的,其他国家的航天员也很少这样做。我和陈冬基本天天都要泡茶喝。”</p><p> 他们这回喝的红茶和绿茶每个茶包3克,装在特制的包装袋中。每个茶包可以泡四五次。茶包在制作的时候便放进饮料袋中,使用的时候将水注入——但这是凉水——然后连茶包一起放入加热器中。根据个人喜好,加热到一定温度。复水是重新吸回水分,即干燥脱水的逆过程。但因为太空没有热对流,需要用电热板夹住食品加热。</p><p> 另据介绍,本次航天文物展,展示的手绣丝质国旗和中国载人航天旗,是在特制的红旗绸上由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绣制,与“中国载人航天陶瓷艺术品搭载专用证物”,以及从近百种航天食品中选择以中国茶为代表的太空茶食品,就是要将中国传统元素丝绸、茶叶、陶瓷聚齐,也是对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在太空中的呼应。(堵力/文 陈剑/摄)</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