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日本航天
日本发展商业航天赚钱 是否有“金刚钻”?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国外航天
490
0
2016-11-22 16:52:17
<p> [摘要]11月24日,日本成功发射加拿大通讯卫星Telstar 12V,这也是日本首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任务。那么,日本商业发射的市场前景如何呢?</p><p> 近日,日本在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将一颗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的通信卫星送入
地球
同步转移轨道,这是日本国产火箭H-2A首次执行商业发射任务并获得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或将推动日本进军国际卫星发射市场。</p><p> 日本发展商业航天赚钱,是否有“金刚钻”?</p><p align="center">
</p><p> <strong>日本航天想赚钱</strong></p><p> 广义上讲,为国内外企业和科研单位以及外国政府机构发射卫星等航天器都可以算作商业发射,所以这并非日本的第一次商业发射。</p><p> 早在2012年,日本就通过搭载发射的方式帮助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发射了阿里郎3号遥感卫星。</p><p> 日本发展商业航天赚钱,是否有“金刚钻”?</p><p align="center">
</p><p> 阿里郎3号遥感卫星</p><p> 狭义上讲,商业发射是指为盈利性机构提供有偿发射服务,只有这样的发射才能给本国航天工业和政府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火箭生产厂商和其他配套厂家有了政府拨款以外的收入,可以灵活安排使用这些资金,经济上走向了独立。此外,还可以根据国外用户的需求开发新技术、新型号,对留住人才、提升研发制造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也有好处。</p><p> 一直以来,日本的航天发射都是以政府载荷为主,包括通信、遥感和导航这类由政府部门或军方直接管理的应用卫星和一些由科学机构管理的科学卫星、天文卫星以及技术验证卫星。整个航天工业完全是政府投资、政府消费,不但没有丝毫收益可言,反而还因为发射数量有限、任务单一等因素导致航天科研人才大量流失,青黄不接问题突出,生产工艺难以及时更新,限制了航天工业的进一步发展。</p><p> 基于正反两方面的考虑,日本进入新世纪后开始积极投身商业航天,试图把自己的航天工业做大做强。</p><p> <strong>多项措施降成本</strong></p><p align="center">
</p><p> H-2A火箭</p><p> 目前,代表日本液体运载火箭最高水平的是H-2A/B火箭。H-2A/B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分别是4吨和8吨。H-2A火箭在2001年执行了首次发射任务,至今总计28次任务中,只有1次由于SRB-A固体助推器提前分离导致发射失败。</p><p> H-2A火箭的发射成本较“前辈”H-2火箭令人咋舌的1.5~1.7亿美元降低到9000千万美元,但这样的成绩在国际市场并没有竞争力。日本需要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H-3火箭项目应运而生。</p><p> H-3火箭继承了H-2A火箭先进与成熟并举的技术路线,以新一代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LE-X为芯级动力,助推器以“艾普西龙”先进固体运载火箭的二子级为基础研制。通过搭配0、2、4、6枚固体火箭助推器实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2~6.5吨,800公里
太阳
同步轨道运载能力3吨的目标。</p><p> 为了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日本对H-3火箭的生产周期进行了压缩,以便生产商及时“把握商机”。发射场和测控系统也进一步“瘦身”,发射工位的单臂型脐带塔将取代H-2A火箭系列的门型脐带塔。H-3火箭采纳了“艾普西龙”的自动化检测与发射控制模式,发射场作业人员由100~150人缩减至30人左右。发射场作业周期也由目前的70个工作日缩减到30个工作日。</p><p> H-3火箭单次发射成本预计降至约4300万美元,是H-2A火箭的一半。从价格上讲已低于美国联合发射联盟的“德尔塔”和“宇宙神”系列,略高于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p><p align="center">
</p><p> 艾普西龙火箭</p><p> 在小型运载火箭方面,2013年9月成功首飞的艾普西龙号火箭代表了日本固体运载火箭领域的最新成果。</p><p> 该火箭动力系统由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均为成熟型号。艾普西龙火箭是为满足日本国内航天发射市场要求而研发的,运载能力在各国固体运载火箭中并不出色,可将1200公斤的有效载荷发射到250×500公里、轨道倾角30度的近地轨道。</p><p> 艾普西龙火箭的优势在于首次在航天发射测试流程中大规模应用发射场自动化测试技术,官方宣称他们只要一台电脑即可完成火箭的发射控制工作。极大缩短了发射准备周期,他们最终目标是在火箭一子级完成发射台起竖后的1周内发射。</p><p> 市场广阔看表现</p><p> 中国有句老话,“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在进军国际商业发射上,日本航天工业还是有这个底气的。</p><p> 商业发射看重的就是提高产品可靠性和降低发射成本,前者的直观体现就是发射成功率,背后则要靠产品质量支撑;后者靠的是出色的科研、生产管理体制和成熟的技术、工艺。技术先进性反而是次要问题,能用最低价把卫星送入轨道的火箭才是好火箭。</p><p align="center">
</p><p> 日本政府的目标是在今后10年左右每年接到1个以上国外或商业公司的卫星发射订单。放眼世界,各大商业航天公司研制的微小型应用卫星即将迎来组网高潮,而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发展中国家对中型通信、气象、遥感卫星也有长期需求。这都是日本航天工业的潜在市场,市场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