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航天专家遭美拒签 美学者:政治损害科学!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433
0
2017-3-22 14:30:46
<p class="otitle"> (原标题:中国航天专家遭美拒签 美学者不满:政治损害科学的又一例!)</p><p>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据美国Spacenews门户网站3月21日报道,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拒绝向负责中国月球和
火星
开发计划的一名专家发放签证。</p><p> 这位被拒签的中国人员是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于国斌,他原本计划3月19日在美国举行的“microsymposium 58”研讨会上作关于中国开发月球和火星计划的报告。据悉,在“microsymposium 58”研讨会后,将举行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p><p> 据该研讨会组织者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吉姆·海德(Jim Head)教授表示,于国斌已经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参加此次研讨会,然而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却拒绝向他发放赴美签证。</p><p align="center">
<br>资料图</span></p><p align="center">
<br>截图来自美国Spacenews门户网站</span></p><p> 海德教授还称,如果美国使馆不说明任何理由,他也并不清楚于国斌被拒签的原因;使馆至今尚未回复3月19日询问拒签原因的电子邮件。不过,类似拒签并没有延伸至其他的中国科学家,海德教授称,大概有20位来自中国高校、研究院、科研机构的中国科学家参加此次研讨会。</p><p> 海德教授称,经过中国政府审批同意,于国斌被授权允许提供中国月球和火星发送计划的“重要更新”,但他没有详细说明这些更新的实质内容。</p><p align="center">
<br>图中加粗部分即于国斌原本计划在研讨会上作报告主题,截图来自网络</span></p><p> 报道称,海德教授曾访问中国并与中国科学家会面,还向中国科学家的探索计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计划非常有雄心”,海德教授介绍,今年中国计划发送嫦娥5号,从月球带回采样结果,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认为,过去中国没有出现主要的月球和行星科学团体,但最近十年发展非常迅速。</p><p> 尽管有拒签和其他的合作障碍,例如NASA近年的拨款法案中有限制与中国双边合作的规定,海德教授称,他非常期待未来能与中国有更大的合作。他还提到,自己曾与俄罗斯和前苏联科学家一起工作近45年,即使在冷战期间也克服了技术转移和其他障碍,科学领域的合作才能取得巨大的进步。</p><p> 与会人员也此事件表示了不满:</p><p align="center">
<br>这(拒签)真是耻辱。这场研讨会是一次关于空间探索的重要挑战和合作。</span></p><p align="center">
<br>这是另一个政治损害科学的例子。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于国斌遭美国拒签,他本来今天将做主题演讲。</span></p><p> <strong>不是第一次:NASA曾封杀中国科学家</strong></p><p> 早在2013年10月,美国宇航局(NASA)本月因国会立法拒绝6名中国科学家(包括在美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参加一个天文学术会议,遭到美英科研人员的强烈抵制。NASA局长出面致歉,表示将重新评估中方人员的申请,但可能为时已晚。据此,该学术研讨会主题涉及NASA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由美国与国际研究团队报告寻找
太阳
系外行星的研究结果。</p><p> 当时,包括耶鲁大学天文学实验室中国博士后王吉(音译JiWang)在内的6名中国研究者遭到会议组织者的拒绝,引起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主办方解释称,拒绝中方人员参会正是遵循了“沃尔夫条款”。</p><p> <strong>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商业、司法、科学及相关机构小组委员会主席沃尔夫(Frank </strong><strong>Wolf),曾于2011年度美国财政开支法案中塞进了一条禁令,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宇航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甚至还以以反间谍为由禁止NASA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strong></p><p> 美方作出这一决定后,有科学家担忧他们或许将无法与中国同行合作,也不能再从中国招收学生。众多学界同行对歧视行为表示不满,多名美英重量级天文学家更号召抵制会议,决定撤出会议的还包括一些高级学者个人和整个研究团队。最终,连会议能否如期召开成为了最大问题。</p><p> NASA局长博尔登(Charles Bolden)表示,该情况“极为不幸,令人遗憾”,并承诺将重新审查中国研究者的与会申请。但是,这些科学家仍需要通过安全检查,过程通常要耗时数周,当时由于美国政府停摆,NASA97%雇员无限期休假,埃姆斯研究中心也处于关门状态,无法进行审查流程。</p><p> 因研究地外或太阳系之外的行星而有望赢得诺贝尔奖的加州伯克利大学天文学教授马尔西(Geoff Marcy)批评称,“该条款损害了中美科研人员间的联系。美国将纯粹进行科学研究的特定国家的科学家排除在外,是完全不道德的行为。”他在给会议组织者的一封邮件中表示:“出于我的良知,我不能参加这种歧视性会议,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位于数万亿英里外的行星,毫不涉及政治及所谓国家安全。”</p><p> 英国皇家天文学家里斯(Martin Rees)也表示,美国的禁令将政治因素强加于科学,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呼吁彻底抵制这次会议直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p><p> 中国外交部也对此事回应称,中方注意到这种歧视性做法已经引发许多欧美科学家的反对和抵制,认为学术性或科研性活动不应被政治化。中国科协也通过发言人表态,“宇宙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希望有关国家和学术机构及时纠错、妥善处理,推动科学研究的开放与合作。”</p><p> 讽刺的是,制定该条款的沃尔夫本人却把禁止中方人员出席天文会议的责任推给了NASA,<strong>声称由他发起的禁令不禁止涉及中国个别人员的活动,除非他们是中国政府的官方代表,NASA的决定是“对这项法律的错误和不准确的解读”。</strong></p><p> <strong>特朗普政府的入境规则“更加严厉”</strong></p><p> 此外,近期美国正在考虑提高签证门槛。今年2月7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凯利(John Kelly)称,各使馆未来对申请入境者进行背景审查时,可能会询问他们的社交媒体帐号的密码,这项规定尤其针对“禁穆令”国家,可能会成为“禁穆令”的一部分。</p><p> 据中国问题专家、《生意人报》记者科罗斯基科夫2月27日在俄罗斯卫星网发表文章称,中国人有可能被问及社交网络账号密码。</p><p> 文章称,从去年12月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美国签证持有者,必须更新自己在签证更新电子系统中的个人信息。2月21日,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建议向该系统增加必须向美方提供有关签证持有者在社交网络中的个人信息一项。</p><p> 美方强调,目前这一要求在执行时只是基于自愿,不提供自己在社交网站的个人信息不会影响获得或延期签证。不过他们并不否认,这些个人信息“会让受过专门训练的边防人员获得有关签证获得者的公开信息,以便筛选目标”。</p><p> 据悉,约翰·凯利在2月国会听证会上的话称,收紧移民政策的美国新政府不会仅局限于一个“公开”信息,“如果他们想来我们这里,我们应当知道他们都上什么网络,他们应当把自己的密码告诉我们。”</p><p> 该措施只适于那些希望获得10年商务签证B1或旅游签证B2、B1/B2的中国公民。科罗斯基科夫称,目前这类人有360万。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所谓的社交网络暂时只包括Facebook, Twitter, Google+, Instagram, LinkedIn和YouTube,至于在中国广泛使用的WeChat, Baidu, Kakao和Youku并没有在名单中出现。不过一旦决定通过,这些社交网站也会被纳入名单。</p><p> 文章引述香港《南华早报》对那些有可能受到美国新规影响的大陆公民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新规并不感冒。一名持有美国十年签证的广东人表示,她不会提供这样的信息。她称:“我在社交网络中所做的,属于我的隐私,与我去美国的愿望没有任何关系。我认为,把我的邮箱告诉他们就足够了,但让我告诉他们有关我在社交网络的信息就太过分了。”</p><p> 2014年,时任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把中国赴美学生签证和商务旅游签证分别延长至五年和十年,这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一大突破。但特朗普政府的新政策,可能会对想去美国的普通中国公民产生影响。</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