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从运-10到C919:37年的凤凰涅槃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404
0
2017-5-5 16:33:47
<p> 来源:环球科学公众号</p><p> 从无疾而终的运-10,到即将于今日首飞的C919,中国的大飞机制造在过去40年间发生了怎样的变革?</p><p> 撰文 《环球科学》特约记者 陈耕石</p><p> 今天下午,国产大型客机C919即将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从2007年国务院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到2015年首架试飞飞机总装下线,再到今日的首飞,中国的“大飞机梦”即将成真。</p><p align="center">
<br><br></span><p> 等待首飞的C919</p></p><p> 中国官方新闻中报道C919干线客机时用到了“涅槃重生”这个词。这里指的就是同样在上海设计制造,并于1980年试飞成功的运-10大型民用客机,然而这种被一代国人给予厚望的飞机却在生产了两架样机后落得了个无疾而终的凄惨下场。运-10这个词也从国人的希望变成了失落。是什么原因,让上世纪的中国与大型客机失之交臂?</p><p> <strong>生不逢时的运-10</strong></p><p> 至于运-10下马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法是设计落后;有的说是财政困难;有的说是为了引进麦道飞机生产线;甚至有人说是为了“清算四人帮遗产”。事实上,运-10作为一款不折不扣的大飞机在当时看来是非常优秀的,只是他的出现不合时宜。</p><p> 中国发展大型民用飞机,得到了早期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陈毅元帅曾说过:“我这个外交部长,出国不能坐自己的飞机,地位就与别的国家不同。”1970年,毛主席视察上海时也指出:“上海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搞飞机嘛。”同年,运-10项目(当时叫708工程)正式上马。在某种意义上讲,运-10项目更多的是对世界证明中国的能力。然而,对于一款民用大型飞机来说,当时的工业基础和市场需求不够完备。</p><p> 站在今天的角度,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落后得难以想象。单从飞机机体需要的最主要材料铝来说,1979年中国全年的铝产量仅为36万吨,1992年时达到了109万吨,而刚刚过去的2017年3月份一个月,中国的电解铝产量就是270.7万吨!铝仅仅是一个方面,当时的中国工业体系薄弱,在试制运-10样机时甚至需要从其他进口客机上拆卸一些国内生产不了的航电设备应急。在如此低下的生产水平下,做出运-10这样的大飞机真的举全国之力了。</p><p> 即使勒紧裤腰带可以造出大飞机,但也不能让国民勒紧裤腰带坐飞机。上世纪80年代,坐飞机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当时一张机票会花去一个普通劳动者数月的工资,1980年全年中国民航的旅客输送量仅343万人次,而刚刚过去的2016年,仅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个机场的旅客发送量就超过了9000万人次!可以想象,运-10首飞时国内的民航市场的蛋糕才多大,1980年,整个中国民航体系超过100座的飞机仅有17架。即使运-10做得再好又能卖出去几架呢?而运-10的设计参考的是1954年首飞的波音707飞机,即使不考虑意识形态问题,出口这种严重过时的机型也是不现实的。 至于军用方面,波音707的原型机曾经派生出过KC-135这样的加油机和E-3这样的预警机,但当时的中国空军经费有限,做好国土防空尚且力不从心,也不会奢望预警机或空中加油机这样的高大上装备的。</p><p> 不可否认,运-10从达成设计指标的角度是成功的,更不可否认运-10设计制造团队的满腔热情与才华横溢。但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做出停止研发的决定是明智的。在那种情况下,坚持“西方国家有的自己一定要有”的理念是会将国家拖垮的,比中国国力强大的多的苏联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国牺牲了运-10这样情怀大于需求的工程,将有限的军费分配到战略核武器等威慑性武器上以满足国防最低需求,韬光养晦专心发展经济30年,才换得了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p><p> <strong>运势而生的C919</strong></p><p> 在中国民用大飞机经历了漫长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低谷阶段,正是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高速增长的时期。待到2007年C919飞机正是立项的时候中国已经是经济总量世界第三,并且即将在三年后超越日本的大国了。</p><p> 现阶段,中国的工业实力雄厚,具有世界上最完备工业产业链。不但钢铁,铝材等工业原料产量高居世界第一。多年来通过消化引进技术和独立研发在军用飞机特别是歼击机方面积累了大量有关航空器技术储备,目前中国完全掌握了航空材料和航电设备等制造大飞机必须的技术。</p><p> 参照了当年引进高铁的成功案例,中国在C919的研发阶段采取了遵循国际适航标准且部件国际化招标的开放态度。虽然被有些国人诟病为“只造一个飞机壳”,但将国际先进技术应用于国产大飞机是十分明智的:不但大幅降低了研发周期,而且将使得早期产品的稳定性更符合商业化应用的需求。</p><p align="center">
<br></span></p><p> 巨大的人口基数和飞速提高的国民收入导致了民用航空业近20年来井喷式的发展。根据官方数据,2015年民航完成旅客运输4.36亿人次,其中国内航线就占到了3.94亿人次。而C919的定位就是瞄准了目前适合值飞国内或中短途国际航线,直接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这样的飞机竞争市场份额。不可否认,这两种机型都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这两种机型分别首飞于1967年和1988年,虽然飞机的结构经典,具有升级改造空间,但毕竟年代久远,存在一些先天不足,比如波音737最初是为较为细长的涡轮喷气引擎设计,但在换装了短粗的涡轮风扇引擎后,原有的机翼距地高度不足,导致飞机易在起降时引擎剐蹭地面同时引擎较易吸入地面砂石磨损。诸如此类的“前车之鉴”在C919的设计师们都可以充分借鉴,同时在飞机最初设计时就根据最新的航空工业技术做出优化。</p><p> C919采用最先进的航空技术,更充分发挥了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优势。面对技术最新,性能更优,耗油更少,而且售价只有同型飞机一半的C919,哪家航空公司会不动心呢?而事实也是如此,据相关报道,还没有试飞,C919就被订出了570架!这样光明的前景下,中国人民再也不需要勒紧裤腰带搞打飞机了,相信只要商飞集团稍微增发一点股票,投资就会纷至沓来。</p><p> C919作为一个通用平台,也具有服务国防的能力。在她的基础上发展出军用运输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甚至是空中加油机都不是痴人说梦,而且这些正是加速现代化的中国空军迫切需要的。</p><p> 让我们向1970年以来为中国大飞机制造做出贡献的工作者们致敬。</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