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外星人的家园:以地球为“榜样”错了吗?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UFO
372
0
2016-10-31 15:29:1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
</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近日,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发现
地球
的“兄弟”这则新闻被刷爆了之后,人们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外星生命的家园应该是什么模样的?一颗星球,一定要跟地球相似,才有可能成为外星生命的家园吗?</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strong>宇宙那么大,岂能浪费</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就像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他编剧的电影《接触未来》中,借角色之口所说的那样:“宇宙那么大,如果只有我们,岂不是太浪费了。”这也正好解释了,各国科学家为何绞尽脑汁,如痴如醉地寻找外星人的家园。那么,一颗能承载生命的行星看上去会是什么样子的呢?</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于是,一部分科学家提出他们的观点,“关于另一颗‘地球’的假设似乎都是错误的。”他们认为,有生命的星球也许会和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完全不同。</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正如很多天文学家所说,“在评估一颗行星能否承载生命的时候,很多事情我们都会想当然”。首先,很多人认为,如果其他星球上确有类似地球上的生命存在,那它们将会是碳基的生命,因为碳化学具有无与伦比的复杂性。其次,那儿还需要液态水来作为重要的溶剂。</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这种假设直接导致了上世纪50年代红极一时的“宜居带”概念,这个概念被定义为某颗恒星周围允许有液态水存在的一个狭窄区域。也就是说,太靠近恒星的话,行星上的水就会蒸发掉;而离恒星太远,水则会冻结。只有在中间的“黄金地段”——既不太热,也不太冷,正正好好的地方,生命才能蓬勃兴旺。</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当然,寻找宜居的行星是非常不容易的。行星本身不会发光,只能反射恒星的光芒。如果把恒星比作“ 探照灯”,行星最多只能算是“ 萤火虫”,而且还紧贴在“探照灯”的灯罩上环绕它飞行。不过,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天文学家已经找到了好几种方法,能够在遥远的“探照灯”周围找到几乎不可能看见的“萤火虫”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strong>令人脑洞大开的新发现</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于2009年3月发射时,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寻找另一颗“地球”。</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虽然,“开普勒”早在2011 年和2013年就发现了3颗宜居带中的行星,但它们都完全不像地球。</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此外,“ 开普勒”还发现了各式各样奇怪而不寻常的行星。例如,开普勒-4系统拥有2颗恒星和至少3颗行星等。</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乍看起来,这些都不是人类所认为的生命栖息地。不过,也正是这些观测事实促使人类开始重新思考:也许我们犯了和哥白尼时代前相似的错误,即认为我们是特殊的,所有宜居的行星都必须具有和地球相同的属性。</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有意思的是,对这一观念的改变,部分源自人类对地球上生命更仔细的研究。</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在过去的几年中,人类发现了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生物——生活在南非最深的金矿底部的线虫。于是,有科学家得出了一个与我们早前认知完全迥异的结论,“在地球深处,生物圈的生命数量,要远远超过地球表面我们所熟悉的生态系统”。</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这个结论对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也会带来影响。英国阿伯丁大学的肖恩·麦克马洪说:“一旦地下生物圈也被考虑在内,会有更多的行星被认为是宜居的。”</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strong>一种诱人的可能性</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201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多里安·阿博特提出了一种诱人的可能性:在恒星固定的光照直射点之下,云会更加容易地形成。这意味着一颗阴云密布的行星可以在维持适宜温度的情况下更加靠近恒星。阿博特说:“这使得红矮星周围可能宜居的行星数量翻了一倍。”</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事实上,一些恒星周围的宜居带可能是一场可以移动的盛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天文学家格雷格·劳克林的研究表明,液态水以及生命甚至可以出现在一颗以类似彗星那样的大椭圆轨道运动的行星上。</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然而,这样的一颗行星是否能承载多细胞生物仍有争议。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天体生物学家刘易斯·达特内尔说:“它们将与地球上的生命大为不同,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思维。”至少这样的行星会更容易被发现,它们会更靠近恒星,从恒星前方经过时会引发更为明显的恒星亮度下降。</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 承载生命的行星必定与我们的地球类似”的观念开始分崩离析。阿姆斯特朗甚至更进一步,认为有别于地球的行星也许更有利于生命。对于“ 唯我独尊”的地球来说,这些发现可能是一个打击。但正如几个世纪前,我们不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现在也许是时候不再把地球当成是宜居行星的典范了。也许,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家莎拉·西格所言,在寻找宇宙别处生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头脑,“如果仅局限于另一个地球,那我们只会固步自封”。(朵朵)</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