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玉兔”圆梦:等待接续月球故事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月球
356
0
2016-12-8 12:16:38
<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玉兔号月球车资料图</P><p> 今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搭载“玉兔号”月球车已经在月球上生活了三周年。三年来,在33个月昼工作期间,嫦娥三号开展了“测月、巡天、观地”科学探测,取得了大量科学数据。同时,研究人员在月球浅表层地质结构、月基天文观测以及
地球
等离子体观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学研究成果。</P><p> 作为中国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足迹,“玉兔号”的意义深远。如今,“玉兔号”月球车早已超期服役,科研人员们也依然在为它坚守。</P><p> <strong>超龄服役的“兔子”</STRONG></P><p> “啊,我坏掉了。”2014年1月25日,月球车玉兔发出了一条微博,牵动了许多人的心。自2013年12月14日降落在月球上后,受复杂月面环境的影响,“玉兔号”月球车机构控制出现了异常。随后,它进入了第二个月夜休眠。</P><p> 此时,嫦娥三号探测器上的科学载荷陆续地开始科学探测任务。例如,着陆器上的月基光学望远镜也开展了观天探测,极紫外相机对地球等离子体层也进行了观测。而这两项都为世界上首次在月面进行的探测活动。</P><p> 2014年2月10日,“玉兔号”第一次唤醒失败,工作人员没有放弃对故障的分析和排查。两天后,玉兔全面苏醒。“玉兔仍然存在故障无法移动。”当时,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宣布。</P><p> 期间,“玉兔号”上搭载的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四台科学载荷运行正常,获得了大量的数据。</P><p> “带伤”的玉兔在多次休眠、唤醒后,最终在2016年7月31日停止了工作。设计寿命为3个月的“玉兔号”超额完成了任务,圆了中国人着陆月球的梦。</P><p> 在专家们看来,正是这些作为垫脚石的探测器们,为将来还会进行的载人登月铺平了道路。</P><p> <strong>“观天”仍在继续</STRONG></P><p> “测月、巡天、观地”,是科学家们寄予“嫦娥三号”的希望。按照计划,“嫦娥三号”用搭载的8台科学仪器完成这三项科学目标——巡天观测,观察地球等离子体层的结构和密度变化,调查月表形貌、地质构造和潜在资源。</P><p> 三年里,许多科研人员为“嫦娥三号”和“玉兔号”默默坚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魏建彦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带领团队围绕月基光学望远镜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P><p> 月基光学望远镜也是“嫦娥三号”上目前唯一仍在正常工作的科学仪器。在“玉兔”登陆月球三周年之际,魏建彦带领团队像往常一样负责生成月基光学望远镜的科研计划,递送到地面应用系统,向卫星上传指令。</P><p> 魏建彦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团队广泛接受来自天文界的观测申请,每半年一次。“结合科学家们申请的科学课题,我们判断月球上什么时候最适合针对这一课题进行观测,最终生成月基望远镜观测计划。”他说。</P><p> 截至今年6月,月基光学望远镜进行了4940小时的巡天观测,获得23.3万张图像数据。目前,月基光学望远镜的科学任务包括两个方面:巡天观测、变星长期监测。2015年,云南天文台钱声帮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利用月基光学望远镜观察一个名为“V921 Her”的双星,通过其光变曲线,确定了双星系统中两颗子星的质量,并推测这一双星系统中还存在另一个天体---第三个子星。</P><p> 魏建彦介绍,对亮的双星的监测,研究其是否具有行星或尘埃环成为科学家们利用月基光学望远镜开展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P><p> 同时,魏建彦团队还根据数据提出,月球外逸层中的羟基(水)密度的上限,探测精度比哈勃望远镜的结果提高2个量级、比印度月船一号的结果提高5个量级,是迄今为止这一领域的最好结果。这一成果发表在2015年的《行星与空间科学》上。</P><p> 在科研人员们看来,无论月基光学望远镜将来是否停止工作,科学家们对在月球上“巡天”探索永无止境。</P><p> <strong></P><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玉兔号月球车资料图</P></STRONG><p> <strong>“看地”“测月”成果丰硕</STRONG></P><p>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华宁带领团队,利用极紫外相机完成了“看地”的科研任务。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在国际上首次研制了极紫外相机,在月面上对地球周围15个地球半径的大视场等离子体层进行了极紫外观测。</P><p> 王华宁介绍,由来自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国家气象卫星中心、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及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科研人员组成了一支约30人的科研团队。“三年里,我们通力合作围绕这一科学载荷开展了科研工作。”王华宁表示。</P><p> 在中科院“地球等离子体层特征及其对
太阳
活动的响应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次获得等离子体层侧面大视场动态观测结果。据国家天文台闫岩博士介绍,研究人员首先观察到了等离子体层应该存在的双卵型结构。同时,他们还利用一次磁层亚暴期间的数据,发现了等离子体层存在的3个明显的凸起结构。</P><p> 在完成“测月”的科学目标中,科学家把地质工作者在地球上开展的工作搬到了月球上。“嫦娥三号”的月球车“玉兔”上,设置有全景相机、红外光谱仪、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和探月雷达等设备。</P><p> 据了解,这4台科学仪器的探测数据,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月球雨海区的火山演化历史,表明月球在距今25亿年前左右仍存在大规模火山喷发,可能与该区域极富放射性元素有关,这一研究结果对理解月球演化有重要意义。</P><p> “蟾宫玉兔方圆梦”,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赋诗这样赞颂“嫦娥三号”的创新成果。从古代先民对登上月球的畅想,到“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成功落月,嫦娥飞天的梦想已经实现。但是,中华民族的探月梦并没有就此结束。未来发射的嫦娥四号、五号,
火星
探测器,还将带领国人走向更远的太空。</P> <p align="center">
</p> <P align=center></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