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航天基础知识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天文知识
625
0
2016-10-31 14:37:53
<strong>1.从天谈起</strong> <p> "天"又称太空、空间、外层空间。目前尚无确切范围。一般指距地面100km以上的稀薄的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又一说为75km)</p><p> 天是继海、陆、空以外的第四疆域,是一个待人类开发的新疆域。 </p><p> <strong>2.天与航天的区别与关系 </strong></p><p> 天(太空)是自然客观存在,航天则是有人的参与,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过去有“空”与航空,现在则有"天"与航天。 </p><p> <strong>3.人类对太空的想往和追求 </strong></p><p> 自古中国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有着"飞天"的壁画。中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火箭的国家。公元10世纪已有火药用于火箭的文字记载。14世纪末,中国明代工匠万户手持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飞上天,虽然失败了,但他是人类第一个利用火箭升空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月球背面有一个环形山以"万户"命名。 </p><p> <strong>4.从幻想到科学──航天科学的三位先驱</strong> </p><p> 齐奥尔科夫斯基于1903年发表了《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一文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式,奠定了火箭和液体发动机的理论基础。他还证明了脱离
地球
引力必须使用多级火箭。齐奥尔科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决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地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人类首先将小心翼翼穿过大气层,再然后去征服
太阳
系空间"。 </p><p> 戈达德在理论和实验上都为火箭作出过卓越贡献。1926年他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虽然这枚火箭只飞行了2.5s,达到12m高,56m远,但这是火箭技术非常重要的开端。 </p><p>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在波罗的海边的佩内明德建了一个秘密导弹工厂。冯·布劳恩带领一批科学家在那里研制出现代导弹的鼻祖V-2。V-2导弹在二战中被成批生产并用于实战,主要用来轰炸伦敦。 </p><p> <strong>5.为什么人类对进入太空这么感兴趣?</strong> </p><p> 从现代的眼光看,太空有无可替代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航天器(卫星、飞船、空间站)相对地球表面的高位置资源;航天器中的微重力环境资源;太空的高真空、高洁净、高能粒子辐射和大范围高低温变化的环境资源。 </p><p> (1)空间高位置资源 </p><p> 航天器居高临下俯瞰全球,在军事上和民用上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p><p> 早在1945年英国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就预言,在地球赤道上空放置3颗地球同步定点卫星就可进行全球通信。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地球变得愈来愈小,人类可以把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和利用。据有了这种太空高位置,人类文明就前进了一大步。 </p><p> (2)航天器内微重力环境资源 </p><p> 卫星或空间站能环绕地球飞行是由于其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地球引力相互抵消,因而卫星或空间站内呈现微重力环境(其),这种环境在地面上和飞机作抛物线飞行时仅能出现几十秒时间。航天器内长时间的微重力环境在地面上无法模拟仿真,是独一无二的太空资源。 </p><p> (3)太空高真空、高洁净、高能粒子辐射、大范围高低温变化环境 </p><p> 这些环境与微重力环境结合起来的综合环境,对特殊材料的制备,完美晶体的生长,生物工程及药品的制备和提纯,高质量冶炼等都可获得地面上难以得到的结果。 </p><p> 由于在太空大气极度稀薄,对电磁波的全频谱辐射的吸收、折射、散射基本上不存在,因而是天文观测的理想环境,由此出现了太空望远镜和空间天文学这门新学科。 </p><p> <strong>6.航天包含哪些内容?</strong> </p><p> 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把航天活动归纳为航天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航天技术是手段;空间应用是目的,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空间科学则属于认识宇宙的范畴。</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