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管理体制简析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国外航天
562
0
2016-11-22 23:42:57
<p>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是美国国防部从事国防技术预先研究的主要机构,主要负责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多为风险高、潜在军事价值大的项目,同时也是投资大、跨军种的中、远期项目。自成立以来,DARPA为美军成功研发了大量先进武器技术,为美国积累了雄厚的科技储备,引领着美国乃至世界军民两用高新技术研发的潮流。其高效和专注创新的管理体制具有诸多特点,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p><p align="center">
</p><p> 图 1 DARPA的职能定位</p><p> <strong>一、 DARPA的职能定位</strong></p><p> DARPA是美国国防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机构和军事高新技术预研工作的管理部门。DARPA的职责是创造革命性的新技术,给美国军方创造革命性的技术优势,避免敌方的“技术突袭”和给敌方创造“技术突袭”。</p><p> DARPA的研究范畴不局限于特定作战任务领域,发挥各军兵种科技研发工作和基础性研究工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各军兵种研发机构的重点在满足指战员的近期作战需求上,无暇顾及未来作战需求。但是能给军事技术带来重大变革的新科学、新想法、新概念、新技术往往是在基础性研究中首先被发现的, DARPA的任务就是投资可能带来革命性进展的高风险、高回报性的研究工作,缩短从基础性研究成果到军事应用之间的时间,维持美国军事技术优势。</p><p> 为了更好地支持DARPA的高效运行,美国国会赋予DARPA三项特权:</p><p> ·拥有以具有竞争力的工资从企业雇佣有经验的项目经理的人事权;</p><p> ·允许采用更加灵活的合同管理办法;</p><p> ·有权使用先进奖励。</p><p> <strong>二、 DARPA的组织机构</strong></p><p> DARPA主要由军事技术人员组成的灵活、小型、扁平化的组织机构。目前,DARPA在技术领域设有6个项目办公室和5个职能办公室(如图),其中项目办公室为业务部门,5个职能办公室负责后勤保障。</p><p> DARPA的项目办公室根据战略方向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例如,DARPA在2013版战略框架中,将生物技术列为8大战略方向之一,之后在2014年4月设立了生物技术办公室,以加强该领域的研究。</p><p> DARPA局长不干预项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只负责战略性的规划和协调。DARPA平行设立的项目办公室拥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相互之间并无行政上隶属关系,避免了在工作中互相牵制。</p><p> DARPA拥有一套高效科研管理机制。DARPA在成立之初就采用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在内部行政架构上,除了必要的后勤保障与服务部门外,DARPA组织架构的主体是由一系列项目办公室组成。项目办公室各自拥有在DARPA体制内全部的自主权:;项目办公室相互之间无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避免了工作中相互牵制的可能。</p><p> 此外,DARPA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和设备,因此经营性开支非常低。这种模式有利于保持DARPA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也有利于快速决定项目的启动、继续和终止。</p><p align="center">
</p><p> 图 2 DARPA的组织机构</p><p> <strong>三、 DARPA的人员管理机制</strong></p><p> DARPA采用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制。DARPA开展科研工作的核心主体是项目经理,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和依靠项目经理展开,因此DARPA坚持聘用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均以短期合约方式聘用,一般为3~5年,每年的更换率约为25%。鉴于前沿科技研究项目涉及领域广,随时代变化快,这种短期聘任制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持创新思想。</p><p> DARPA聘任项目经理的非常谨慎:一般为相关领域的博士,学识丰富;对于美国军方需求比较熟悉,或者是军人,或者参与过美国国防部的各种审查、评估、委员会、董事会等工作,或者担任过军工研究所、军工企业研究部门的管理和研发工作等;还要有实际项目的管理经验;当然还要具备超前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p><p> 项目经理在研究经费使用和研发团队招聘方面拥有自主支配权,能进行周密考虑和安排,更灵活的控制项目的研发时间和成本。正是前沿科技研发风险大、变化快,需要更大程度上依赖有经验和技术背景的专业人士的分析和判断,研发的责任主体从团体转向个人,更多依靠个人能力和明确的责任感,能灵活应对探索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事实证明,DARPA的项目经理负责制体现了个人责任主体在基础、前沿研发活动管理中的优势。</p><p> <strong>四、 DARPA的决策机制</strong></p><p> DARPA主要进行两个方面的决策:一是关于未来军事技术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另一个则属于具体项目的筛选和评估的决策。</p><p> DARPA每隔几年发布一版战略规划,对最新军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评估,确立若干战略方向,以指导DARPA的业务发展。</p><p> DARPA的项目决策则采用全程式的竞争机制。即投标确定后,项目依旧是开放的,可随时吸纳更新的技术方案。如果新的技术方案优于现有方案,更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DARPA会及时选用新技术方案。DARPA平均每年大约有20%的技术方案被新方案取代,这就使得承研机构必须不断追求技术进步,不能因经费到手而变得懈怠。这种决策机制也成为DARPA的重要创新驱动力。</p><p> <strong>五、 DARPA的投资水平与方向</strong></p><p> DARPA负责科学技术研发经费的管理,即美国国防部预算科目的6.1~6.3类技术,基本对应1~6级技术成熟度。</p><p> DARPA的经费通常占美国国防部科学技术经费的25%左右,略高于军兵种实验室,在美国国防部内科研机构中居首位(如图3)。从2003年至2013年,基本保持在25~35亿美元之间,见图4。</p><p align="center">
</p><p> 图 3 2013财年美国国防部科学技术投资分配</p><p align="center">
</p><p> 图 4 美国国防部与DARPA 科学技术总经费状况</p><p> DARPA的经费除了极小部用于管理保障之外,绝大部分集中投资在技术研发上,如图6。DARPA投资覆盖国防各领域技术,目前投资的重点领域包括信息与通信、材料与生物、电子、航空航天、网络中心战以及生物战防御等领域。</p><p align="center">
</p><p> 图 5 2013年DARPA经费分配图</p><p> <strong>六、促进技术转化的措施</strong></p><p> DARPA根据技术、系统的特点提前做好技术转化准备。技术转化涉及到技术研发、采办机构、产品制造、应用等一系列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DARPA研究的重点是超前的、革命性的新系统和新技术,很可能在军方并没有明确的需求,且可能给现有装备带来冲击,使新技术转化更加困难。DARPA主要根据预研对象可直接转化为作战能力的程度,通过以下3个途径推动技术转化,见图6。</p><p align="center">
</p><p> 图 6 DARPA加速技术向战斗力转化的3个途径</p><p> (1)对于难于直接转化为战斗力的部分元器件和基础技术,DARPA将资金投入大学、工业界等非联邦政府机构,在工业界产生新的能力并降低基础技术风险后,由工业界向军方推荐新技术、新产品。</p><p> (2)对于直接转化为战斗力较容易的部分元器件和小型预研系统,DARPA通过军兵种实验室作为DARPA的代理,与研究机构签订合同并进行监督,便于在军兵种内培养熟悉DARPA技术的人才,促进新技术的转化。</p><p> (3)DARPA也会制造像全球鹰这样的大型、综合性系统样机。此类项目将新系统的风险降低到作战部队可接受的范围。但如果规划不好,在军方接受新系统和国防部财务系统可作出有效反应之间可能会出现2年的空白。为防止此类问题发生,DARPA通过与军方签订采办系统谅解备忘录的形式,加速样机移交进程。</p><p> 此外,为加强DARPA与军兵种的联系,DARPA吸纳在职军兵种官员作为联络员,通过联络员了解军方的需求和向军方通报DARPA正在开发的新产品和新技术。</p><p> <strong>结语</strong></p><p> DARPA因其职能定位是发展高风险、高回报项目,因此它容忍风险和失败。或者说,DARPA更强调管理风险,而不是逃避风险,因此在组织、管理和人事任命方面鼓励个人责任和首创精神,并项目方案选取上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实现。此外,因时因需而变的机构设置保证总体战略规划的有效执行。DARPA管理体制的诸多特点对于我国探索自主创新道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