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欧洲航天
解读:我国卫星是这样首次敲开欧洲大门的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国外航天
369
0
2016-11-22 23:50:52
<p> 1月16日,长三乙火箭载着白俄罗斯通信卫星升空,这不仅仅是一次宇航发射任务的胜利,更重要的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航天器终于敲开欧洲市场的大门,让“中国星”闪耀在一片崭新区域的上空。</p><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trong>“把这颗卫星交给中国来制造,我们非常放心”</strong></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 <br></p><p> 从上世纪末开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成为我国卫星出口的主要地区,而我国与欧洲在卫星领域的合作则以技术、平台加载荷的方式为主。中国卫星出口欧洲,还从未有过先例。</p><p> <br></p><p> 6年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白俄罗斯需要通信卫星来服务国计民生。机会来了!他们抓住机会,想要用我国的卫星撬动欧洲航天市场这块巨石。</p><p> <br></p><p> 长久以来,中白两国互信沟通频繁;近年来中国航天卫星制造业发展迅猛,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都成为中白两国在航天领域进行合作的坚实基础。</p><p> <br></p><p> 不过,中国卫星想要敲开欧洲大门并不容易。那段日子,用“艰苦卓绝”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中间的波折和付出,也许只有长城公司业务副总裁赵春潮和整个项目负责团队知道。</p><p> <br></p><p> 2011年,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我国与白俄罗斯签订框架合同,白俄罗斯希望采购我国一颗通信卫星。</p><p> <br></p><p> 在之后的一年中,集团公司与白俄罗斯相关部门经过多次会晤,随后卫星技术指标、工作内容的相关技术附件逐一敲定。</p><p> <br></p><p> 2013年7月,中白两国关于白俄罗斯通信卫星相关合同正式启动。</p><p> <br></p><p> “中国有着先进的航天技术,高效的研制生产能力,把这颗卫星交给中国来制造,我们非常放心。”白俄罗斯通信卫星技术主管尼古拉·西茨科这样说。</p><p align="center">
<br></p><p> <br></p><p> <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trong>28个月,研制一颗高难度系数卫星</strong></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p> <br></p><p> 按照合同规定,白俄罗斯通信卫星研制周期为28个月。根据相关协议,集团公司所属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此颗卫星轨位等相关工作。这意味着一旦由于技术问题导致卫星不能按时交付或者运行时频率受到干扰,中白双方都会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p><p> <br></p><p> “时间紧,难度高,任务重。”白俄罗斯通信卫星型号总指挥魏强在总结这颗卫星研制特点时说,如何打造一颗大通信容量、大功率、长寿命的卫星,如何突破关键性新技术,是这颗卫星研制过程中的重中之重。</p><p> <br></p><p> 在研制过程中,卫星天线数量多、功率要求大、载荷要求指标高等难题接连出现。同时,卫星重要部件进口受影响、个别引进部件出现质量差错等,一个个问题为卫星研制团队设置了重重难关。</p><p> <br></p><p> 白俄罗斯用户方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已经做好了允许卫星推迟交付的准备。但白俄罗斯通信卫星总设计师李杨则说:“外事无小事。已经做出对白方明确的承诺,我们就一定会维护中国航天的信誉。”</p><p> <br></p><p> 连续40周与外方交涉的电话会议,连续50周对集团公司进行专项周报,连续5个月两班倒24小时工作制……这些数字背后是卫星研制团队竭尽所能的努力。</p><p> <br></p><p> 之前,东方红四号平台的民用和商业卫星从最后一批单机安装到出厂,至少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而白俄罗斯通信卫星研制人员通过高强度的工作,仅用了4个半月就完成了。</p><p> <br></p><p> 与此同时,卫星的应用系统、测控系统、运载系统也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发射前的准备。</p><p align="center">
<br>白俄罗斯通信卫星</p><p> <br></p><p> “真没想到你们能这么快。”白方用户对卫星研制进度深感满意。</p><p> <br></p><p> 不仅要研制快,而且质量要过硬、技术要创新,这是中国航天型号研制队伍一贯奉行的信条。这次发射的白俄罗斯通信卫星首次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
太阳
帆板驱动机构等关键产品。多项先进技术使这颗卫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p><p> <br></p><p> <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trong>亲眼见证卫星装配全过程后,白方竖起大拇指</strong></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p> <br></p><p> 白俄罗斯通信卫星是白俄罗斯拥有的第一颗通信卫星。这颗卫星完成在轨交付后,将为白俄罗斯提供广播、电视、通信、远程教育、宽带多媒体等服务,其波段将覆盖非洲、欧洲以及亚洲的多个区域。</p><p> <br></p><p> 白俄罗斯精密电子机械厂副厂长安德烈·阿布拉莫夫表示,这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发射成功,将为白俄罗斯政府机构、商业领域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卫星通信将得到广泛应用,与其他通信手段互为补充。</p><p> <br></p><p> 不仅如此,由于这颗卫星波段覆盖地区广泛,进行国际合作也成为白俄罗斯卫星应用的主要方向。“我们可以拓展国际业务,发展国际通信服务产业。这颗通信卫星的运营,将帮助我们与世界更多国家进行深入沟通。”阿布拉莫夫介绍。</p><p> <br></p><p> 在卫星研制期间,白方卫星监造负责人德来特里·扎卡留金亲眼见证了卫星装配的全过程。在他眼中,“中国航天人细致、严谨、知识渊博”,中国航天器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论从设计、材料选择还是最终产品成型,都有着非常高的质量。”</p><p> <br></p><p> “目前,中国火箭和卫星的发射数量已经达到了世界前三名的水平。在这次卫星研制过程中,我亲身体会到了中国航天器研制的高效和负责。”扎卡留金竖起大拇指,表达对中国航天人的感谢。</p><p> <br></p><p> 卫星发射成功后,中白双方的航天工作者在指控大厅中紧紧拥抱在一起。“我相信从这颗卫星开始,我们将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扎卡留金激动地说。(文/姚天宇 摄/郭铮)</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