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猎鹰火箭
“猎鹰九号”一定要在海上回收吗?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国外航天
394
0
2016-11-22 23:50:57
<p align="center">
</p><p> 在海上平台着陆瞬间的“猎鹰9号v1.1”火箭,因为一条腿没锁定而失败,非常可惜。</p><p> 北京时间18日凌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用猎鹰九号火箭成功将Jason-3海洋观测卫星送入轨道。但在随后的海上回收试验中,该公司没能延续此前陆地成功回收的好运。一子级火箭降落海上平台后倒下爆炸,试验功亏一篑。</p><p> 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认为,此次试验面临几种不利因素。</p><p> 一方面,这是“猎鹰九号”首次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回收地点气候不好,甚至导致转播信号中断。而形态细长的火箭在垂直着陆时,受气流影响非常大。</p><p> 另外,上次成功回收的是新版猎鹰九号v1.2火箭,推力、推进剂数量以及精度、姿态、软着陆等控制方面都有增强。而此次试验用的是v1.1系列最后一枚火箭。“过去有两次回收失败,实质上都是火箭反推力不够导致硬着陆。”庞之浩说。</p><p> 关于这次回收失败的原因,目前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仍是火箭反推力不够,着陆速度过大,使支架损坏。但SpaceX称火箭着陆轻柔且精准,是因三号支架没有完成锁定而倾覆。</p><p> 庞之浩表示,该公司此前的回收试验中,有过因结构部件问题导致失败的先例,民营航天公司还应在质量管理方面进一步改进。</p><p> 当然,SpaceX的脚步不会停止,其计划在2月6日再次发射猎鹰九号v1.2火箭。</p><p> 但是一定要在海上采用垂直的方式回收吗?</p><p>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研究员杨宇光对此并不看好。他表示,相比在陆地回收,海上回收对火箭落点精度的要求高得多;选择垂直回收方式,对姿态控制要求非常高。加上气候、海浪等,要在这么多影响因素之间找到交集很困难。“即使这次成功,并不代表能提高下次的成功率。要满足的条件太多。”他说。</p><p> 但海上回收的最大优点,是在回收点的选择上限制很少,更便于选择火箭一子级的自然落点。</p><p> 杨宇光介绍,针对大多数轨道的发射任务,火箭都是向东飞行;飞行过程中,子级分离时运行轨迹通常是向斜上方,分离后会继续向前飞,其落点会比分离点更远离发射点。</p><p> 对于“猎鹰九号”来说,大多是从位于美国东南海岸突出半岛的佛罗里达州升空,再往东飞。要想回收只有两个选择:海上回收,或者让火箭飞回陆地。</p><p> 2015年12月22日,猎鹰九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起飞,大约2分30秒后一子级分离,调头返回并垂直降落在距发射场不到10公里处。</p><p> 杨宇光说,那次发射的载荷质量远低于火箭运载能力,一子级分离后还有足够多的燃料,以调整速度和方向返回发射场。</p><p> 有报道称,对于本次任务,SpaceX也曾申请陆地回收,但火箭着陆前要飞越一片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区。为避免危及这些动物,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没有批准这项申请。</p><p> 由此看来,坚持海上回收并不完全是SpaceX一意孤行、博取眼球之举,其中不乏无奈。</p><p> 在2015年举行的第66届国际宇航大会期间,杨宇光与SpaceX负责发射业务的副总裁罗森有过交谈。罗森说该公司有设想在德克萨斯州建发射场,火箭发射后可以在佛罗里达州回收。杨宇光认为,按其思路火箭发射后确实会飞越佛罗里达州,但是该地区形状细长、人口密集,可选择的落点有限。</p><p> 他建议在澳大利亚西海岸建发射场,火箭一子级落点正好在陆地上。而且澳大利亚人烟稀少、地势平坦,很适合进行火箭回收。“在前进的方向选择地面着陆点,这是我更推崇的方式。”他说。</p><p> 对于此次试验失败,杨宇光觉得非常可惜。他表示,火箭回收方式有很多种,许多国内航天专家更倾向于水平回收方式,可以避免垂直回收固有的不稳定性。</p><p> 此外他认为,可回收不代表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不代表低成本。</p><p> “航天飞机的教训太惨痛了。”杨宇光说,航天飞机的可回收程度非常高,但成本仍高得惊人。“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落入大洋,用船打捞,费用很高。收回来的部件还需全面检测,更换损坏的零件,比如轨道器上安装的24000块防热瓦,要一块块检查。”他说,“各种成本加起来还不如一次性使用划算。”</p><p> 庞之浩也认为,未来火箭回收技术还要攻克一大难关,即火箭回收后只需经过简单低成本维修和加注燃料就能再次发射,就像飞机发动机那样。但这是极大的挑战。</p><p> “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应该发展,但采取什么样的设计思路和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杨宇光说。(付毅飞)</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