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全球商业卫星遥感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398
0
2016-11-22 23:53:40
<p> 据欧洲咨询公司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卫星遥感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年均超过1 o%的速度增长。为抢占国际市场,各国自2000年左右在竞相发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星座化发展,以提高国际竞争力。</p><p> <strong>一、商业遥感发展模式</strong></p><p> 商业遥感发展模式可归纳为私营、公私合营和代理三种。私营模式指企业自筹资金发射遥感卫星独立开展商业运营;公私合营模式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发射遥感卫星,企业负责民用遥感卫星商业运营;代理模式指企业代理别国遥感卫星开展商业运营。</p><p> 在私营模式中,美国的模式最为典型。截至2014年底,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共颁发了37个有效商业遥感卫星牌照,分属21家机构,包括光学、雷达、超光谱和科学实验卫星。其中,数字
地球
公司握有10颗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牌照,新兴的行星实验室公司和天盒公司主要运营小卫星星座系统,天盒公司一次就获得了24颗小卫星运营牌照。此外,全球气象监测网公司握有6颗静地轨道超光谱卫星牌照,腾邦国际数据公司握有一个静地轨道星座牌照。另一方面,德国向快眼公司(现在的黑桥公司)颁发了商业牌照,英国向灾害监测国际图像公司颁发了“国际灾害监测”3星座的牌照。由此可见,私营模式日趋成熟。</p><p> 在公私合营模式中,法国的模式最为典型。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委托空客公司运营斯波特卫星系列。法国的公私合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续的“昴宿星团”卫星依然采取该模式。意大NE—goes公司是另一个公私合营模式的典范,由意大利政府和泰雷兹公司组建,专门负责高分辨率“地中海一天宇”雷达星座的商业运营。此外,加拿大、德国、日本和韩国等也采取了该模式。</p><p> 在代理模式中,我国的东方道迩公司最为典型。该公司曾是国内遥感数据种类最多的公司,代理了全球大部分民用、商业遥感卫星数据。该模式的公司较多,很多私营公司、公私合营公司实际也在开展数据代理服务。</p><p> 根据发展趋势,私营模式将会成为商业遥感的主要发展模式。</p><p> <strong>二、全球市场分析</strong></p><p> 据美国航天基金会估算,2013~2022年闾遥感卫星制造业收入总计约为358fg美元,数据和增值产品收入将达377亿美元,10年间卫星遥感产业下游产值将超过上游。根据美国北方天空研究公司的数据,2014年全球商业遥感数据和增值产品产值达23亿多美元,预计N,]2024年商业遥感市场规模将达5l亿美元。届时,高空间分辨率将成为市场主体,预计有75%的市场占比,同时甚高分辨率数据也将有10%左右的市场。</p><p> <strong>1.区域市场分布</strong></p><p> 商业遥感市场区域分布极不平衡,发达地区是市场主体,以北美和欧洲最为突出,合计占比达65%以上。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以及欧洲咨询公司、北方天空研究公司评估,亚太地区是最具潜力的市场,但历史数据显示其市场占比一直在20%左右,在日本、中国和印度大力发展民用遥感卫星的背景下,该地区市场占比有可能会受到影响。非洲、中东、拉美的市场占比一直较小,但拉美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综合来看,全球区域市场处于渐变状态。</p><p> <strong>2.行业市场分布</strong></p><p> 当前,行业市场规模差别较大。根据北方天空研究公司的数据,受美国政府采购的拉动,国防情报成为规模最大的应用行业,占比在40%左右。政府公益是第二大应用行业,近几年需求明显上升,潜能较大。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应用领域(国防情报、生活资源和能源矿产)占比近几年一直在下降,虽不明显但趋势值得关注。总体来看,传统行业市场需求逐渐减少,政府公益和服务行业将是最值得关注的领域。</p><p> <strong>三、竞争格局分析</strong></p><p> <strong>1.全球主要商业遥感公司</strong></p><p> 全球主要商业遥感公司包括美国数字地球公司、法国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意大利g-geos公司、加拿大麦迪公司、以色列成像卫星公司和加拿大黑桥公司等。其中,数字地球公司和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是最重要的公司,数字地球公司的市场规模占60%左右,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占20%左右。同时,近几年新兴遥感公司发展较快,预期会对传统遥感公司造成冲击。</p><p> <strong>1)数字地球公司</strong></p><p> 以出售影像为主,也提供增值服务。为促进销售,公司针对各行业开发了各类数据集,以方便用户使用。数字地球公司的数据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目前有7颗高分光学卫星在轨,技术指标全球第一。</p><p> 美国政府、国外国防情报部门的采购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分别占其收入的57%和17%左右。公司拥有丰富的营销渠道,全球建有8个直接访问接收站、2个区域子公司、7个独家代理商、I 16个国际分销商。公司还与甲骨文、NAVTEQ、微软等计算机公司以及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鹰图等地理信息软件公司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p><p> <strong>2)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strong></p><p> 主要提供卫星影像、增值产品、地理信息软件以及解决方案等。影像分发是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促进遥感卫星出口的重要手段。在光学卫星方面,公司的卫星指标仅次于数字地球公司。在雷达卫星方面,该公司负责运营的“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和“帕斯” (Paz)卫星分辨率指标居世界前列。</p><p> 与数字地球公司不同,公司更加面向全球。其中,亚洲是其最重要市场,占其收入的34%,欧洲和北美是另两个重要市场。三个区域的收入占比达76%。</p><p> 公司在全球建有41个数据接收站,设有7个区域子公司、4个独家代理商和102个分销商。</p><p> <strong>3)加拿大黑桥公司</strong></p><p> 当前主要提供卫星影像和增值产品,重点分发“快眼”星座数据,其加拿大分部也负责该地区斯波特、“昴宿星团”等卫星数据的分发。“快眼”星座定位在中分辨率数据的全球快速覆盖,因而广泛应用于农林、能源、基础设施、制图和环境灾害领域。</p><p> 公司在全球设有5家独家代理商,135个分销商。公司与挪威康斯柏公司签订了数据接收协议,由康斯柏公司的斯瓦尔巴德群岛北极站负责接收“快眼”星座数据。</p><p> <strong>4)美国天盒公司</strong></p><p> 公司计划以低成本的24颗卫星实现全球任意目标每天3~4次的访问,以为用户提供实时、高分辨率的海量遥感影像甚至视频。据业界分析,天盒公司将主要针对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等领域开展服务。</p><p> 主要产品包括Skynode系统、影像视频、分析成果,其中Skynode系统可以通过2.4米的天线直接接收天盒公司星座的数据,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天盒公司未来力图打造一个全球云服务系统,用户可在该系统上实现应用,并将以开放创新策略来充分利用全球的技术人才进行开发应用。</p><p> 公司在日本、阿联酋、慕尼黑设有4个分销渠道。</p><p> <strong>5)以色列成像卫星公司</strong></p><p> 运营“地球资源观测卫星”A/B两颗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除提供卫星影像外也对外提供增值产品、技术培训和遥感卫星地面站等 。公司也对外出售卫星的区域控制权,一旦卫星进入设定区域,客户即可接管卫星,实现实时测控和数据接收。公司建有一个全球数据接收网络,该网络由中心控制站和其他兼容接收站组成。</p><p> <strong>6)加拿大麦迪公司</strong></p><p> 运营由加拿大航天局拥有的“雷达卫星”1,而“雷达卫星”2则完全由麦迪公司拥有,加拿大政府通过预购方式提供了资金支持。</p><p> 麦迪公司正在计划“雷达卫星星座任务”,但运营模式尚不清楚。麦迪公司还是加拿大最重要的数据代理商,负责分发“世界观察”1/2、“快鸟”、“地眼”l、“伊科诺斯”、“昴宿星团”、“斯波特”2/4/5、“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和“快眼”等卫星的数据。</p><p> 公司具有丰富的国际营销网络,全球有34个“雷达卫星”I/2数据接收站,1个独家代理商,33个分销商。</p><p> <strong>7)意大利E一geos公司</strong></p><p> 主要提供数据、增值产品和应用服务。数据主要为面向全球分发的“地中海一天宇”雷达星座数据,以及面向欧洲和北非分发数字地球公司、加拿大麦迪公司等的数据;增值产品和应用服务主要是提供灾害响应、海事监督、国防安全系统应用平台及专业解决方案。</p><p> 在“地中海一天宇”1、2号卫星到达设计寿命后,公司计划在2016年发射两颗二代卫星,以解决部分卫星失效问题。同时,公司也将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先进陆地观测卫星”二代卫星的SAOCOM载荷上合作,开展L波段雷达卫星业务。</p><p> 公司在全球建有8个接收站,覆盖欧洲、北非和地中海区域,为客户提供卫星编程和数据处理服务。</p><p> <strong>2.商业遥感公司竞争格局</strong></p><p> 1)总体竞争格局</p><p> 当前,光学遥感市场主要是数字地球公司和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两家的天下,数字地球公司当前市场份额达60%以上,处于竞争领先地位,而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的市场份额维持在20%左右。光学市场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是对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需求,主要竞争者是数字地球公司、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以及成像卫星公司;在中空间分辨率市场上,主要竞争者是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以及黑桥公司。</p><p align="center">
</p><p> 图1光学市场竞争格局</p><p> 雷达数据市场主要是E-geos公司、麦迪公司和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三家公司参与竞争。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和E—geos公司是高空间分辨率雷达数据的竞争者;中空间分辨率雷达数据市场则由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E—geos公司和麦迪公司参与竞争。</p><p> 随着新兴公司的进入,光学遥感竞争格局将会发生变化,雷达遥感竞争格局短期内较为稳定。</p><p> <strong>2)区域市场格局</strong></p><p> 北美是第一大区域市场。该地区的主要用户是美国国防情报部门。数字地球公司占据该地区市场80%~90%的份额,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以及麦迪公司则在该地区也有一定的市场,合计为10%左右。</p><p> 欧洲是第二大区域市场。国防情报是该地区第一大应用领域,政府公益是第二大领域,合计占比在60%以上,数字地球公司、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均在35%左右,第三大供应商是E-geos公司,有10%左右的市场份额。</p><p> 亚洲是第三大区域市场。该地区最大的应用行业是政府公益,占比达40%左右;其次是国防情报和服务行业,合计占比在35%左右。数字地球公司、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在该地区均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麦迪公司和成像卫星公司则维持在10%以下。</p><p> 拉美市场规模不大,主要遥感公司在该地区均有一定的市场占比,主要应用行业是政府公益,占比达50%左右。数字地球公司、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是该地区的主要竞争者,占比分别为30%左右以及35%~40%之间。由于该地区云层覆盖较多,因而很适宜黑桥公司的星座,其在这一地区有15%左右的市场占比。</p><p> 在中东及非洲地区,国防情报、政府公益、能源矿产是三大应用领域,合计占比达90%。数字地球公司在该地区有40%左右的市场份额,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为1 5%以上。此外,成像卫星公司在该地区的占比达到了20%以上。数字地球公司以及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将继续在全球市场展开竞争,北美市场短时间内难于容纳其他公司。</p><p> <strong>3)行业竞争格局</strong></p><p> 在国防情报领域,数字地球公司占据主导权,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位居第二,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公司市场份额较小,E—geos、成像卫星公司和麦迪公司均在5%左右。</p><p> 在生活资源领域,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占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数字地球公司仅有10%以上的市场占比,其他公司均未突破5%。</p><p> 能源矿产领域竞争较为激烈,数字地球公司有近40%的市场份额,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为20%左右,麦迪公司为15%左右E—geos公司为10%左右,其他公司占比较少。</p><p> 在工业应用领域,数字地球公司占比接近50%,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在15%左右,麦迪公司SDE-geos公司为10%zk右,其他公司均低于5%。</p><p> 在服务行业,数字地球公司处于寡头地位,占近80%的市场份额;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10%左右;其他公司没有竞争优势。</p><p> 在政府公益领域,数字地球公司以及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势均力敌,市场份额均为30%左右,黑桥公司维持了l 5%左右的市场份额,E-geos公司为5%以上,其他公司没有竞争力。</p><p> 政府公益和服务业将是数字地球公司、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以及新兴公司关注的主要行业市场,预期竞争较为激烈。</p><p> 综合来看,区域和行业市场呈现双头竞争,数字地球公司在全球各区域市场均有较大的竞争力,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则主要关注欧洲、亚洲和拉美市场;在行业市场上,除了生活资源领域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占有优势外,其他行业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则是数字地球公司的跟随者。各家公司均注重所在区域市场,数字地球公司、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成像卫星公司等均是公司所在区域的主要数据供应商,例如数字地球公司牢牢占据了北美市场。</p><p> <strong>3.商业遥感公司竞争能力分析</strong></p><p> <strong>1)空间分辨率对比</strong></p><p> 空间分辨率水平仅考虑加1的三在轨的卫星。根据图2,数字地球公司在光学甚高(<0.5米)空间分辨率领域具有绝对优势,而天盒公司、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成像卫星公司使光学高分(0.5~1.0米)领域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区域。</p><p> 在雷达领域,各家公司分辨率水平相当,竞争力相同。</p><p> 仅考虑2016年预计在轨的卫星</p><p align="center">
</p><p> 图2 商业公司光学遥感卫星技术指标对比</p><p align="center">
</p><p> 图3 商业公司雷达遥感卫星技术指标对比</p><p> <strong>2)时间分辨率对比</strong></p><p> 通 过对比时间分辨率,数字地球公司的甚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具有绝对优势;在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上,天盒公司卫星的时间分辨率优势十分明显,其次是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在中空间分辨率数据上,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卫星的时间分辨率最具优势,其次是黑桥公司;在低空间分辨率数据上,由于仅有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开展了相关业务,因此具有独家竞争优势。</p><p> 在雷达卫星领域,E-geos公司的4颗“地中海一天宇”卫星位于同一轨道面,极大地提高了重复观测频率,可达12小时; “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TanDEM—X和“帕斯”也运行在同一轨道,按星座方式运营,间隔120度,重复观测时间达到21小时。</p><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
</p><p> 根据表2,在高分雷达数据上,E-geos的“地中海一天宇”星座在时间分辨率上最具竞争力,其次是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和麦迪公司。</p><p> <strong>3)覆盖能力对比</strong></p><p> 当前遥感单星日观测面积都向着100万平方千米的方向发展,星座则可达几百万平方千米的水平。例如, “昴宿星团”A/B单星每日最多可观测100万平方千米,斯波特6/7可达300万平方千米, “世界观察”2达97.5万平方千米, “世界观察”3则达到68万平方千米。</p><p align="center">
</p><p> 根据表3,数字地球公司的卫星每日可观测甚高空间分辨率数据300多万平方千米;在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上,天盒公司最具竞争力,每日可观测1000万平方千米以上,而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为200万平方千米;在中空间分辨率数据上,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最具竞争力,每日可观测700万平方千米,其次是黑桥公司的400万平方千米;在低空间分辨率数据上,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具有日均6000万平方千米的水平。</p><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
</p><p> 根据表4,在高分雷达数据上,E-geYls公司的覆盖能力最强,其次是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在麦迪公司补充NovaSAR卫星和“雷达卫星”星座任务后,其覆盖能力将达到类似水平。</p><p> <strong>4)数据价格对比</strong></p><p> 各家公司国际市场价格定价方式略有不同,本文均折算成美元/平方千米,以便于对比。</p><p> 在光学领域,虽然数字地球公司的空间分辨率较高,但若与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的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相比,在价格上具有优势。同样是高空间分辨率数据,成像卫星公司的“地球资源观测卫星”B卫星数据价格要比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低。</p><p> 在雷达领域,麦迪公司的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价格最低,最具竞争力;其次是E—geos公司的数据,空客防御与航天公司的雷达数据价格较高。相反,在中空间分辨率数据上,加拿大麦迪公司的数据价格远高于其他两家公司。</p><p> <strong>四、我国开展商业遥感的措施建议</strong></p><p> <strong>1.统筹有关渠道、完善国际营销体系</strong></p><p> 基于中国航天当前全球市场渠道,结合国内相关企业海外渠道,在重点区域设立分公司;与国际其他商业遥感公司合作,由其代理我国商业遥感数据;打造我国商业遥感国际营销网络。</p><p> <strong>2.培育政府客户、提前布局商业用户</strong></p><p> 我国商业遥感国际营销应充分借助政府间关系,将商业遥感项目落实到政府间合作中,夯实政府类客户,可弥补我国商业遥感国际服务能力不足的劣势。传统和新兴遥感公司已对服务行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该行业未来可能成为商业遥感的重点应用领域,我国应提前布局,做好应对未来竞争的准备。</p><p> <strong>3.积极吸引投资、创新商业遥感运营模式</strong></p><p> 我国商业遥感的开展应考虑利用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通过融资可实现商业风险共担,也会促进数据在相应国家的出售。根据国际经验,商业遥感数据的长期应用会养成用户习惯,可促进我国遥感卫星的出口。</p><p> <strong>4.融入卫星资源、壮大商业卫星能力</strong></p><p> 我国商业遥感的开展应充分融入民用遥感卫星观测能力,打造一个载荷类型多样、分辨率水平全覆盖的高重访虚拟遥感星座。同时,考虑将我国出口遥感卫星纳入虚拟星座,实现双赢。</p><p> <strong>5.发展产业联盟、提升国际服务能力</strong></p><p> 可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为核心,融入超图软件、东方道迩等社会企业,组建商业遥感联盟, 协同开拓、服务国际市场。</p><p> 上文选自《中国航天》,如有需要请查阅该期刊。</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