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独家:美发布《初创航天领域投资报告》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237
0
2016-11-22 23:53:54
<p> (中国太空网讯)2016年1月,美国航天咨询机构“金牛座集团公司”(TAURI GROUP)发布《初创航天领域投资报告》,回顾了21世纪以来初创航天领域投资发展情况,从投资的角度洞悉商业航天的发展。该项目得到了NASA的大力支持,为NASA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建议。本文对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了整理和阐述。</p><p> <strong>1.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strong></p><p> “初创航天企业”是指从事航天相关活动并以商业投资为背景的初创企业(与传统航天制造和国防领域的定义有所不同)。</p><p> “初创”的界定标准是企业的发展是否依赖种子基金、风险投资或私募投资等商业资本。需要注意的是,获得政府基金,或通过资产重组之后获得的私募投资的传统航天企业不属于初创航天企业。“航天企业”是指提供空间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实体,具体从事:卫星制造、发射服务以及其他天基系统;地面设备制造;基于天基系统的服务,如:卫星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接入服务;基于天基系统的数据分析服务,包括与地面数据的融合等。对于一些商业模式不清晰的企业,例如数据分析和应用的企业,是否应用航天数据是界定该公司是否属于“航天企业”的重要标准。</p><p> 该报告研究和分析2000-2015年全球初创航天企业的投资案例,并分类研究(种子投资、风险投资、私募投资、公司收购和公开募股)。数据来源主要包括:金牛座公司数据库,公开报道,企业年报,投资者相关报道,提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材料,金融时事报刊,CrunchBase、PitchBook和CB等数据库,连线杂志(Wired)、Bloomberg、财富(Fortune)和福布斯(Forbes)等新闻评论文章,美国航天新闻网(Spacenews)、米尔班克航天商业评论(Milbank’s Space Business Review)等行业媒体,以及专家访谈等。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报告使用多个信息源相互印证。此外,由于是建立在公开信息源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和分析,因此实际的产业发展情况应高于统计结果。</p><p> <strong>2.初创航天企业获得百亿投资</strong></p><p> 从2000年至2015年底,初创航天企业累计获得133亿美元的投资,包括种子投资、风险投资、私募投资、收购、公开上市和债务融资。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于风险投资。期间,初创航天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共成立了80家以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为背景的初创航天企业。</p><p> 图1显示了2000-2015年每年的投资总量和各类型的投资金额,可以看出:2000-2005年,投资量总体较少;2006-2010年,私募投资和债务融资比重较大,2011年-2015年,企业收购和风险投资开始承担重要作用。表1显示了各个时间段各类投资的金额总和。</p><p align="center">
</p><p> 图1 2000-2015年初创航天企业获得的各类投资</p><p> 表1 初创航天企业获得的投资金额总和</p><p> 投资类型</p><p> 2000-2005</p><p> 2006-2010</p><p> 2011-2015</p><p> 2000-2015</p><p> (合计)</p><p> 种子/奖励/赠与</p><p> 640</p><p> 286</p><p> 328</p><p> 1254</p><p> 风险投资</p><p> 186</p><p> 373</p><p> 2300</p><p> 2859</p><p> 私募投资</p><p> 240</p><p> 900</p><p> 695</p><p> 1835</p><p> 收购</p><p> 0</p><p> 568</p><p> 1651</p><p> 2129</p><p> 公开上市</p><p> 0</p><p> 0</p><p> 23</p><p> 23</p><p> <strong>投资总和</strong></p><p> <strong>1066</strong></p><p> <strong>2127</strong></p><p> <strong>4997</strong></p><p> <strong>8190</strong></p><p> 债务融资</p><p> 0</p><p> 3969</p><p> 1098</p><p> 5067</p><p> <strong>含债合计</strong></p><p> <strong>1066</strong></p><p> <strong>6096</strong></p><p> <strong>6095</strong></p><p> <strong>13257</strong></p><p> 注:金额单位为百万美元</p><p> <strong>3.投资者对航天领域兴趣愈加浓厚</strong></p><p> 从2000年至2015年底,初创航天投资愈发活跃。仅从投资金额来看(不包括债务融资),初创航天企业获得的投资总量的2/3都发生在过去5年。21世纪初的前5年,平均每年只有3家初创航天企业成立,而到了2010年以后,初创航天企业数量增至年均8家(统计并未包含已成立但尚未获得投资的初创企业,从成立到获得投资还需数年,因此实际成立的公司数量可能更多)。图2显示了初创航天企业成立的数量发展变化,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p><p align="center">
</p><p> 图2 2000-2015年初创航天企业成立数量</p><p> 自2000年以来,约3/4的交易量都发生在过去5年(22亿美元中的17亿美元)。重要的交易包括:2013年,孟山都公司(Monsanto)以9.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气候公司(Climate Corporation);2014年,Google以4.7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kybox Imaging;以及2009年卫讯公司(ViaSat)以5.6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狂蓝公司(WildBlue)。</p><p> 初创航天企业一旦被收购,投资者将会获得巨大回报。如表2所示:Google对Skybox的收购价格是之前投资总额的5.3倍;Monsanto对Climate Corporation的收购价格是之前投资总额的8.5倍。</p><p> 表2 初创航天企业的投资者通过收购获得了巨额回报</p><p> 公司</p><p> 种子投资</p><p> 风险投资</p><p> 私募投资</p><p> 债务融资</p><p> 收购方</p><p> 收购价格</p><p> Skybox Imaging</p><p> -</p><p> 91</p><p> -</p><p> -</p><p> Google</p><p> 478</p><p> deCarta</p><p> -</p><p> 52</p><p> 4</p><p> -</p><p> Uber</p><p> 未知</p><p> The Climate Corporation</p><p> 4</p><p> 109</p><p> -</p><p> -</p><p> Monsanto</p><p> 930</p><p> WildBlue</p><p> -</p><p> 206</p><p> -</p><p> 4.2</p><p> ViaSat</p><p> 568</p><p> 注:金额单位为百万美元</p><p> 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如:初创航天企业的主要合伙人、美国硅谷成功的企业家、天使投资者、投资银行、代理律师等)都同意,航天领域的投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航天领域开始出现更多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资本在航天领域的活跃度比过去明显增强。某位初创航天企业的合伙人表示:“三年前,大约只有1%的创业基金考虑投资航天企业,如今,大约10%的基金对都投资航天感兴趣”。</p><p> <strong>4.2015年各项投资数据取得突破</strong></p><p> 2015年是创纪录的一年,初创航天企业共获得27亿美元的投资,超过了过去15年的总和,其中风险投资贡献18亿美元,是前15年投资总和的1.7倍。2015年,共有22家初创航天企业获得了风险投资,例如,星细胞公司(Astrocale)和轨道洞察公司(Orbital Insight)获得了A轮风险投资,地图盒子(Mapbox)和太空飞行公司(Spaceflight)获得了B轮风险投资。2014年,31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共计10亿美元。最大两笔风险投资都发生在2015年,即SpaceX获得10亿美元的E轮投资,OneWeb获得5亿美元的A轮投资。</p><p> 投资者普遍认为,SpaceX和Skybox的成功表明商业资本已经在航天项目中开始获得投资回报,这意味着“在航天领域的赚钱效应已经显现。”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成功的资本退出是基础。投资者认为,未来2-3年非常关键,过去的投资效果将得到市场检验,一旦得到相应甚至超出预期的投资回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商业航天领域。</p><p> <strong>5.SpaceX公司成为航天“独角兽”</strong></p><p> SpaceX作为一家初创航天企业已经加入了精英企业的行列。国外对于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私营企业称为“独角兽”。行星实验室公司(Planet Labs)将是下一个加入“独角兽”俱乐部的航天企业。</p><p> <strong>6.最近五年投资者数量是本世纪初的八倍</strong></p><p> 报告调研的初创航天领域的投资者数量有超过250家。由于很多投资者并未被公开,因而实际的数量将会更多。福布斯排行榜上的1826个富豪当中,有21人至少创立或投资过一家航天企业,例如大名鼎鼎的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占总数的1%,被称为“航天亿万富翁”。其中,中国的腾讯公司的总裁马化腾(福布斯排行第56)投资卫星逻辑公司(Satellogic)和月球快车公司(Moon Express),也位列其中。</p><p> 初创航天领域的投资者数量增长明显。2000-2005年,平均每年只有7家投资者;2006-2010年,增至年均19家;2011-2015,猛增至年均55家,最近五年投资者数量比第一个五年翻了8倍,如图3所示。</p><p align="center">
</p><p> 图3 2010-2015年航天投资者数量</p><p> 从投资者的地理分布来看,美国是初创航天企业投资者的主要聚集区,共有176家投资者,占总数的66%。另有90家投资者分散在其它25个国家,其中,英国和加拿大各有10家以上的投资者,日本、香港和俄罗斯各有超过5家投资者,中国也有少于5家的投资者。</p><p> <strong>7.创新为航天产业的未来带来更多可能</strong></p><p> 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吸引他们的关键在于商业航天领域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系统研制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卫星系统开始使用非航天级别的商业现货部组件,大量模块化和标准化的产品应用将为航天器大规模的批量研制带来可能,最终带来卫星系统研制成本和集成成本的降低。这对于商业投资来说非常重要,一位受访者表示:“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容忍度提高了,如果需要3亿美元制造和发射一颗卫星,那就完全不允许失败、不能冒风险,甚至不愿意尝试新技术。但如果系统成本降低到上千万美元,投资者就会愿意进行各种尝试。”</p><p> 除了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初创航天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比过去更加吸引投资者,初创企业更加关注个人消费者,而传统企业则更加关注机构用户。例如:2014年的Planet Labs项目和2015年OneWeb和SpaceX公司的互联网星座等项目都是以消费者作为用户群的。与传统企业提供转发器租赁的简单模式不同,初创企业采取了与IT、互联网企业类似的纵向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将卫星创造的数据与终端产品和服务捆绑销售,将各类增值服务作为经营重点,更具发展潜力。</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