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航天人胡国华: 新中国专利第一人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556
0
2017-2-24 09:55:39
<p> (原标题:航天人胡国华: 新中国专利第一人)</p><p align="center">
</p><p> 胡国华资料图</p><p>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 1984年3月29日,还在刷漆铺砖的国家专利局办公室前来了一个年轻人。他的手里拿着“申请专利者在此排队,第一名航天207所”的纸牌,举起来挂在门框上,周围四散的人群看到这个年轻人做了排头兵,便自觉的开始排队。这个年轻人就是胡国华。</p><p> 原来,1984年,我国第一部专利法正式颁布,4月开始实施。得知这一消息后,当时在航天部二院207所工作的胡国华萌生了争取第一项发明专利、让国家一号专利“花落”航天的念头。为了确保航天人能取得第一项专利,胡国华提前来国家专利局打探。他找到了受理专利申请的办公室,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申请,周围却已经有不少人和他一样在徘徊观望。胡国华灵机一动,写了一个“申请专利者在此排队,第一名航天207所”的纸牌,原本不知该怎么办的人群就被胡国华带动排起了队。</p><p> 当天下午,胡国华带来被褥,在办公室外等了三天三夜,1984年4月1日,终于第一个送交了专利申请书。1985年12月,胡国华顺利拿到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号为“85100001.0”的证书,成为新中国“第一号专利”发明人。他申请的这一专利名称为“可变光学滤波实时假彩色显示方法和装置”,简单地说,就是把一张从卫星上拍
地球
的黑白图片根据某种特征变成彩色图像,从而看到更多的信息。</p><p> <strong>不忘初心只因航天梦</strong></p><p> 1966年,23岁的胡国华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所工作。1970年,他带着原研究课题,转入七机部(后为航天部)二院207研究所,从事光学研究,从此航天梦就深植胡国华的内心,成为他这么多年坚持研发产品的动力。</p><p> 他所在的激光组,是我国最早开展现代物理光学研究的单位,起步并不晚,但因科研设备原理新、要求高、产量少,需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胡国华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不平静,他就决心设计一套价廉、通用、系统的现代化光学实验装置。</p><p> 设计的路上充满了艰辛。他遇到的困难是巨大的:没有助手、没有经费、没有厂房,甚至连放置一台新试制的实验仪器的实验室也没有。胡国华遇到的困难引起了邓小平的重视,在得到所、院、部和中央重要负责同志的支持后,胡国华的信念更加坚定了,他夜以继日地进行研制与攻关。</p><p> 一次他为设计复位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一毫米的“可复位装置”,走路想,吃饭也想,与人照面都视而不见。一天夜里,他设计完成了另一种装置,因用脑过度,忽然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了,直到次日中午才恢复了视力。</p><p> 1980年,胡国华又研制出“全息照相和光学信息处理实验系统”共15套60多种装置,包括激光器、防震台,光学和机械部件,可以做全息照相、激光散斑、图像频谱分析、空间滤波、光学信息处理等几十项现代光学实验,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使模糊的电子显微镜图像或卫星照片变得清晰,可以促使比电子计算机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光学计算机早日实现等等。这套实验系统的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光学科研设备的一项空白。这在当时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才能制造和使用。</p><p> <strong>七旬老人退休“种
太阳
”</strong></p><p> 作为一名航天人,胡国华的内心里永远都有一个“航天梦”,他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航天事业,退休之后,胡国华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航天梦,年过七旬也不停止。</p><p> 近几年,207所基于多年在光学领域的研究,又从对产业发展的未来着想,领导决定参与北京一家研究所的大型太阳模拟器研制的项目竞争,组建了一支有光学专家参与的研究团队,用来制造一种直径两米的太阳模拟器。当时已经退休的胡国华也是其中一员。</p><p> 胡国华研究了国内外有关制造太阳模拟器的资料后,根据207所的要求,开始挑战研制造太阳模拟器。他不知疲倦地工作,为了能把制造太阳模拟器的部件购买到,他亲自开车跑遍了北京城,找到有关生产厂家亲自定制。为了一个部件,他先后到北京市通州区的一家光学生产厂去过多次,由于他要求的部件比较特殊,就连加工部件的技术人员也不太了解。因此,他又当起了老师,给技术人员讲解制造光学部件的原理和要求。</p><p> 那时胡国华已年过七旬,队里的人都亲切地称他“元老”。胡国华说:“在科学上我一直没有感到自己是个‘元老’,活到老、学到老。”他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同时也向青年人学习他们锐意进取的精神。</p><p> <strong>坚守如初航天无涯</strong></p><p> 专业上不断创新,在生活中,胡国华则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服务大众。</p><p> 退休后,胡国华曾经为北京新东安市场老北京一条街制造了空间声鬼屋。通过空间声设备结合声光电,再现恐怖的场景。当时,游客们为了能一睹空间声的科幻效果,排起长队争相体验;胡国华还将光学知识应用到防伪技术方面,为新疆烟草公司制作防伪商标,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高国家税收做出了贡献。</p><p> 胡国华还经常用此帮助一些贫困国家。2016年4月,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一些科技工作者打算在东马来西亚的一些山区建水电站,为当地人解决照明和生活问题。这时,他们找到胡国华,胡国华马上为他们进行了策划,并带领他们去浙江金华考察。他把中国的技术带到东南亚,既让那些地区居民用上了电,也让中国技术转移,并获得了经济效益。</p><p> 但做这一切,胡国华没有赚一分钱。他花费自己的精力、智慧帮助他人,充分显示了一个航天人的情怀,那就是豁达、大度,只要力所能及,他都愿意去做,毫不计较得失。</p><p> 半个世纪的坚守始终如初,胡国华践行航天梦的决心和信念无需反复强调,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自己是一个航天人,践行着自己的航天梦。(文/王若瑜 航天科工二院207所供稿)</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