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搞事情!一场卫星通信人高度关注的研讨会+新品发布会,到底讲了什么?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AndreyEsses
限制会员
162
主题
-3
回帖
-6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积分
-6
私信
航天
285
0
2017-6-13 22:33:39
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发布,也是一场干货压秤的研讨。
6月8日,“遇见未来的卫星网络”行业研讨会在北京唯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召开,活跃在全国卫星通信行业产学研一线的大咖们汇聚一堂,就行业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与格局、商业航天热潮下卫星通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而具有建设性的讨论。
同时,本次研讨会也是西安星展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之一。当日下午,公司CEO韩磊发布了一款足以震惊业界的天线新品。
包括国内知名卫星通信运营商、设备及服务提供商、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及典型用户单位、低轨星座创业企业、投资机构等相关人士共300多人出席了会议。
多轨位、多频段结合的
新型全球覆盖网络正在形成
近年来,在全球卫星通信行业范围内,“高通量”、“GEO还是LEO”等热词频频被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和媒体提及,并且常常会引发激烈的争论。研讨会上,亚洲地区具代表性的两个卫星通信运营商负责人,分别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鸿滨发表了题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宽带卫星通信网》的报告
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鸿滨认为,全球各大通信卫星运营商参建或自建非静止
地球
轨道卫星网络现已成为一个趋势,并逐步形成多轨位、多频段结合的新型全球覆盖网络。例如,传统运营商SES已全资收购了中轨星座运营商O3b,结合SES卫星网络的全球覆盖能力和O3b正在建造的全球超低延迟的光纤速度级网络,将提供一套先进的卫星全球网解决方案。而传统运营商Intelsat与新锐低轨宽带卫星运营商OneWeb的有条件合作协议虽未推进成功,但双方仍计划利用卫星编队联合制定整体性解决方案。
汪鸿滨介绍了鑫诺公司打造的中国第一个“自主可控”的全球卫星网,并且表示,鑫诺公司对各类卫星运营商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愿共同打造新型全球覆盖网络,而旗下“海星通”品牌将完善全球售后服务网络,为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及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当地化的服务。
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珣发表了题为《高通量卫星业务探讨》的报告
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珣在报告中指出,高通量(HTS)卫星并不是新鲜事物,其运营其实已超过13年,只是近年来由于互联网高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迭代等原因,高通量卫星显著进入快速发展期,才越来越多地被提起和得到重视。
对于“GEO还是LEO”的问题,他认为,目前同步轨道高通量技术发展迅速,仍然具有优势——市场更成熟、终端成本更低,而新兴的低轨高通量卫星星座系统在技术、规管、运营等方面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长期来看,低轨星座系统成功部署后或将对传统卫通业务造成冲击。
陈珣特别强调,高通量的新时代已经开始,传统卫星运营商、服务提供商、VSAT和设备制造商,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上的设备制造商已经加大了对地面设备的投入,研发适用于低轨卫星系统的设备及终端,陈珣表示,国内相关制造商应紧跟国际步伐、提前布局,避免低轨卫星系统成熟后,国产地面设备落后于国际市场的局面。
得益于低时延等特性,低轨卫星星座将成为未来3-5年的一大趋势,国内已有一些机构提前进行了布局。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副主任贝超介绍了致力于为全球提供Wi-Fi热点的“虹云”工程,计划发射156颗Ka频段低轨卫星组网,将不依赖地面网络也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按需接入互联网的需求。星座设计单星吞吐量为4Gbps,网络峰值速率达40Mbps。贝超还公布了“虹云”工程的时间表:2018年发射技术验证星;“十三五”期间完成业务试验系统构建;“十四五”期间开展业务系统建设与运营。
北京奥博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强则带来了物联网卫星星座计划,虽然同为低轨星座,但该系统定位为数据卫星星座(DCS星座),能够收集全球任何地区的数据资料,而因其轨道低、作用距离近、发射和接收设备简便价廉、天线指向精度要求较低等特性,将在方兴未艾的物联网发展大潮中,在物联信息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据悉,奥博星座由36颗卫星组成,计划2018年初时一箭六星发射首批卫星,2019年底前完成星座组网。
地面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
本次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教授杨帆做了题为《面向卫星通信的新型相控阵天线概述》的精彩报告。
卫星天线、尤其是动中通天线的技术发展趋势始终是从“高大重”向轻薄、易共形的方向发展。国际天线制造商中,美国Thinkcom公司与Kymeta公司可以说是先进技术的代表,Thinkcom公司采用VICTS技术,能够实现11公分的超薄剖面,其产品已成功打入机载市场,装机超过300架,订单超过600台。Kymeta公司提出基于超材料的电调波束平面天线,获得了总额达2亿美元的融资。而在国内,尚没有类似产品面世,亟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卫星通信天线产品来填补空白。
在对高增益相控阵天线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杨帆及团队针对天线系统的效益、复杂性、可靠性等做出思考。
在相控调整方式上提出了“相控向上移”的新思路,使用新型电磁表面,将移相与辐射相集成,用“电磁波”方式实现相位控制,最终形成全新的高增益相控阵天线技术方案——波束扫描平面天线(VIPA)。
VIPA最突出的优势是,天线剖面高度仅为60mm,远低于传统动中通天线的300-500mm,非常适合应用于飞机、车辆、高铁等移动平台。目前,该技术研制的功能样机各项测试指标优异,杨帆表示,将携手星展测控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VIPA技术的另一种功能样机“电调相控阵(电扫天线)”天线面厚度仅4.5毫米,更令人期待的是,该天线技术有望使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低1-2个数量级,杨帆教授及团队的目标是:将1000单元相控阵成本控制在10万元以内。他还表示,愿与卫星应用界同仁一道,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的产品化及广泛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程剑介绍了团队在扩频通信超小型卫星终端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指出,应用于卫星窄带通信的超小型终端的现有产品,存在专用系统终端多——例如海事卫星终端、铱星终端,而通用型超小终端缺乏成熟产品的问题。针对国内应急通信、国防动员、数据采集、卫星物联网等方面的使用需求,程剑提出了租用透明转发器资源,建立自主可控的卫星窄带通信系统,开发超小型卫星终端,安装及使用简单方便,实现话音及窄带数据组网传输的解决方案。终端目标为:天线口径0.2米,重量小于3kg的一体化设计。随后,程剑还对方案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弱信号对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应用要创新,
怎样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天上用好,地上用好。”——孙家栋院士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推广的寄语,同样可以用在卫星通信上。卫星应用是最被寄予厚望的商业航天市场,据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卫星产业的收入为2030亿美元,其中,卫星应用收入占60%以上,卫星制造及发射收入占11%。而根据2015年的数据,2015-2024年全球将制造发射不少于1400颗卫星,仅在卫星制造和发射上就将产生2550亿美元的收入。
研讨会现场,来自民航Wi-Fi、交通应急、海事、移动通信等卫星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士,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卫星通信的应用情况。
飞天联合(北京)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马馨睿带来了民航机载卫星通信解决方案,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总工康小勇介绍了交通应急宽带VSAT网及典型应用,深圳海卫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韩永武介绍了基于全球卫星VSAT网络的海事应用,远眺通信卫星通信有限公司负责人郭保伟则基于自身通信终端产品,展望了我国即将开通运营的S波段卫星天通一号的民用前景。
深圳海卫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韩永武在报告中,对未来十年的卫星通信趋势做出预测
空中、陆地、海洋,我们看到卫星通信已充分渗透到国民经济各类应用场景中,这一发展态势令人欣喜和振奋。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卫星产业确定为我国“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的领域,提出“做大做强卫星及应用产业”。有政策的重视,有卫通人及相关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国卫星通信应用产业的前景可期。
十年风雨铸就辉煌
天线新品震撼登场
“60年前的1957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情,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人类开启了太空征途;而10年前发生了一件小事情,就是西安星展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下午的新品发布环节,星展测控董事长韩磊风趣地开场。
星展测控董事长韩磊主持新品发布会
星展测控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卫星通信天线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成熟型高科技航天企业。十年以来,星展测控在韩磊的带领下,凝聚了一支“极具战斗力”的团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卫星通信市场中,用产品质量硬指标说话。十年技术攻坚、市场发展之路虽然艰巨漫长,但不断涌现的突破性成果和惊喜成绩,使这家老牌卫通设备企业逐渐奠定了在业内的领先地位,获得业内外的高度认可,并于2014年成功挂牌新三板。
用十周年庆祝活动的契机,韩磊向在场的卫星通信应用界同仁们展示了星展测控及两家参股公司的全新卫星通信终端产品。
韩磊首先介绍了远眺通信及其开发的天通系列卫星通信终端产品,包括天通卫星便携站、船载终端、功能性手持机、窄带数据卡等。韩磊特别介绍,公司虽然于我国天通一号卫星发射前两个月才成立,但核心团队在公司成立前已经工作了两年,为“天通一号”的顺利升空及后期应用的顺利开展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系列产品不止具备基本的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等互联互通功能,还充分考虑应用场景,深度分析用户痛点,进行了有针对性技术开发和设计,例如其功能型手机能够待机6天,在野外探险、野外施工或是灾害应急救援时,这一特性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保障作用。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架外形漂亮的固定翼无人机,这是探索鹰航空研制的全地形长航时无人机系统。该机能够连续飞行10小时以上,巡航速度可达140公里/时,非常适合管道巡线、森林防火、救灾时的区域巡逻、海上监视等任务。此外,该产品还有一个“绝技”,采用与美国军用无人机“扫描鹰”一样的回收方式——绳钩回收,在机翼处有特殊设计,飞机飞回时在空中钩住特定的绳索,即可像蝙蝠一样被牢牢挂住,实现安全回收。弹射起飞、绳钩回收,使该无人机能够适应某些特殊的应用环境,未来市场相当值得期待。
发布会的压轴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韩磊重磅发布了星展测控的高科技新产品,也是本次活动的主角——VIPA600 Ku波段车载动中通天线。
这款天线的最大亮点,是整体厚度做到了98mm,成为全球第一款厚度低于100mm的动中通天线!
天线的核心技术即清华大学杨帆教授在报告中提到的,剖面仅60mm的VIPA(虚拟相控阵天线)系统。
对此,韩磊自豪地说:
在2007年的时候,美国天线公司Trackstar率先推出高度300mm的移动卫星天线,就此定义了车载动中通。而今天,我们想要重新定义车载动中通——通过今天的发布,我们希望向业界宣告:中国的厂家第一个将车载动中通做到高度100mm以内!我相信未来的几年,这将会成为车载动中通的一个新标准,国内外的天线厂家也将用这样一个标准来对车载动中通进行重新定义!”
VIPA600,不只是轻薄,性能也相当不俗。据韩磊介绍,虽然只有不到10公分,但是它的能力可不只是传统30公分动中通的1/3。它的增益超过36db,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等效0.6口径毫米的天线。而从星展测控提供的宣传资料上可以看到,这款天线采用收发分离式天线面结构,以实现高增益大角度波束扫描,保持载体运动中稳定跟踪目标卫星。
因为轻薄,VIPA600动中通安装在车顶上,将打破传统动中通“笨重”的形象,此外在减轻车辆负重、减小风阻等方面较传统动中通都具有显著优势。韩磊还表示,星展测控与清华大学团队正在进行下一步的技术攻关,提升这款天线的频带带宽,相信不久后能够推出符合装机标准的机载天线产品。
韩磊最后总结说,卫星通信天线未来一定朝着低成本、小型化、超低轮廓的趋势发展。
星展测控此次发布的VIPA600天线,不止适用于传统卫星网络,在KA波段,同样能够满足宽带的应用需求,而其技术方案在面对未来的低轨星座系统应用时,将同样有效。
因此在如今多轨位、多频段结合的新型全球覆盖卫星通信网络正在形成的背景下,可以确定,此种技术将是未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一个主要方向。
据了解,VIPA600车载动中通将于今年7月1日起接受询价和预定,10月1日起正式发售。
发布会后,与会嘉宾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现场展示的系列新产品,场面相当热烈。
上午的研讨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李广侠主持,下午的发布环节则由《卫星与网络》杂志副社长赵步云主持。
研讨会的最后安排了圆桌讨论环节,主持人赵步云、资深卫星通信专家柴勇、三维通信副总裁赵忠、飞天联合副总裁马馨睿、中实创总经理赵立和及星展测控董事长韩磊,就高低轨高通量星座系统及地面通信系统如何协同配合;多频轨融合的新型全球卫星网络形势下业界应如何布局;卫星通信网络未来带宽需求展望;航空Wi-Fi市场中卫星应用遇到的瓶颈;在未来“万物互联”大背景下,传统卫星行业的运营商、设备商、服务商如何抓住新机遇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共同为卫星通信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本文来源:卫星与网络)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