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如何炼成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260
0
2017-6-19 14:09:28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与以往发射的中国卫星不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甫一亮相就得到国际广泛的关注。这不仅因为它是我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望远镜卫星,开辟了通过宇宙探索新窗口寻求物理科学突破的新纪元,更是因为它赶在美国NASA“超越爱因斯坦计划”黑洞发现者之前上天,成为国际上发现黑洞的一大利器。
正如美国“超越爱因斯坦计划”新一代黑洞发现者候选项目EXIST首席科学家所说:“中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将是今后这段时期中研究黑洞动力学过程独一无二的,是X射线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尽管,在中国“慧眼”之前,国际上已有7颗同类型卫星,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这位“太空新秀”寄予厚望。那么这颗卫星究竟有何绝技,又是如何炼成的,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进行揭秘。
全天时观测:睁开大眼后便不再闭上
从外形和体格来看,“慧眼”卫星并不算大,只有2.5吨,不过能量却不小。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潘腾说,从工程和技术指标上讲,这颗卫星在同类卫星中优势非常明显,其功能性能非常强,可对宇宙天体高能事件实现全天时、大范围观测。
换句话说,“慧眼”进入太空后就会睁开明亮的大眼,无论白天还是黑夜,24小时分秒必争,“狠狠地”盯着全宇宙,一刻也不停息地洞察着不为人知的黑洞或者是突然爆发的天文现象。
如果把“慧眼”比拟为一名战士,那么以它为圆心,全宇宙都将是它的战场,在4年多的寿命中,它不停地旋转,“大范围观测着宇宙,360度无死角,宇宙无疆,视野无涯,这就是它超强的本领。”潘腾说。
细究“慧眼”即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的名字,其中“调制”二字让很多人不解。硬X射线调制卫星系统载荷分系统专家、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宋黎明告诉记者,这是中国科学家提出的一种原创性设计理念,用简单成熟的硬件技术便可实现高分辨和高灵敏度硬X射线成像观测。
与欧美的编码孔径成像技术不同,“慧眼”采用的是直接解调方法反演成像技术。宋黎明说,与复杂、昂贵的编码孔径成像系统相比,直接解调方法具有简单准确的优势。由于更充分地利用了数据中有关测量对象和测量仪器的信息,同样的数据经“直接解调”方法可以得到比传统方法好得多的反演结果,分辨率高,同时噪音干扰被有效抑制,背景异常干净,可以极大提高探测定位的精度。
他说,这些为“慧眼”探测宇宙空间各种高能事件、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提供了保证。
数据传输:一场“没有关机重启”的直播
作为一个全天时工作的天文观测卫星,“慧眼”的数据传输系统被形象地称为“24小时无间断”且“没有关机重启”的直播。
对一般卫星而言,对受到影响的卫星设备实施“关机重启”,是“纠正错误”的一种被动选择。不过,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数据传输分系统技术负责人许兴说,针对“需要数据传输分系统4年不间断工作”的“慧眼”来说,关机重启就意味着数据中断,太空信使的任务目标就无法实现。
于是,科研人员给“慧眼”配了一名专属的“太空信使”——数据传输分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将硬X射线望远镜搜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记录系统或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地面接收站。
许兴说,这是一个忠诚、勤劳、专业的太空信使。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将在轨服役4年。这4年里,它将一刻无休地进行观测,也意味着4年间卫星的数据传输分系统在轨不间断工作,“这在其他卫星上从未有过”。
这要求数据传输分系统这个“太空信使”身体倍儿棒。许兴说,科研人员要像保健医生一样,通过抗辐照加固、三模冗余、定时刷新等手段提高产品“器官”自身抵抗力及自愈能力,确保这些“器官”可以抵御各种风险正常工作。
太空中的强辐射对卫星的敏感器件来说可是“致命杀手”。研制人员在卫星容易受辐射影响的部位加厚防辐射包裹——类似孕期的准妈妈常穿着防辐射服,来保护腹中的宝宝一样。
当然,这一层威胁还较容易得到化解,但是免于“单粒子翻转”对卫星芯片等产品的影响要复杂和艰难得多。
所谓单粒子翻转,是指宇宙中单个高能粒子射入半导体器件灵敏区,使器件逻辑状态翻转的现象。许兴说,卫星和地面计算机一样,数据均是采用二进制的“0”“1”来存储、传输和读取。单粒子不定期来袭时,数据传输分系统的某些器件一旦受到高能单粒子的撞击,就会使存储的“0”变成“1”,或者“1”变为“0”,导致数据严重错误,重者会导致传输中断,更别说正确解读、实时传输天文数据了。
按照他的说法,卫星上的一台台产品就好比人体的一个个器官,太空辐射、粒子则像数不胜数的致病细菌,这些细菌时刻企图侵蚀到“器官”内部,严重威胁着“器官”的健康。
许兴说,他所在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设计师便将重要数据分别存储3次,也就是给1个数据做了两个备份。如果数据被高能单粒子这个细菌篡改,系统会根据另外两个没有被改变的数据,进行自我修复。
“挑剔”的望远镜:把大象放进冰箱里需要几步
从值守的位置来看,“慧眼”要在距离地面550千米的高度上运行,属于低轨运行,也意味着这颗卫星要遭受来自
太阳
、
地球
和月亮三方面的影响。
“慧眼”卫星工程总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究员马世俊说,“慧眼”承载了中、高、低能望远镜,这些灵敏的仪器设备需要在-60℃到-80℃的低温下才能进行可靠的工作,而且必须确保望远镜不见太阳,“直射斜射都不行,以免辐射增温,增加探测器的噪声”。
马世俊说,这么“冷”而且“挑剔”的工作环境要求,在我国所有卫星研制中还是头一遭。究竟有多难,科研人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把大象放进冰箱里需要几步?
打开冰箱,塞进去,关上冰箱,这是一开始只有“高能”探测器的方案。但如今多了“中能”和“低能”的,就好比大象的不同部位,喜欢上了不同的温度,就需要将整只大象同时放进一个三开门的冰箱里。
想要让“大象心情愉悦”,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告诉记者,科研人员不但运用了多级隔热措施保护控制漏热、国内技术数一数二的深冷热管技术、梯度温度加热实现防污染控制等听上去酷炫的“黑科技”,还很温馨地给卫星戴上了一顶“太阳帽”——遮阳板。
“有了这个遮阳板,阳光永远只能从遮阳板这一面过来”。可以想象,当卫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它的视场会受到较大限制。此外,这位专家还告诉记者,科研团队还采取主动和被动控温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多极隔热、深冷热管技术以及优化观测状态等手段,多管齐下,尽可能满足卫星中“乘客”即有效载荷的苛刻需求。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