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星九A卫星正在一步步飞向正常轨道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政尔卡
限制会员
350
主题
2
回帖
-8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积分
-8
私信
航天
392
0
2017-6-29 11:21:01
6月19日0时1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了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但在发射过程中,由于火箭第三级工作异常,导致了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但中星9A的
太阳
帆板已经正常展开,星上设备也全部激活,发射团队正在采取有效措施。
这个新闻公开报道后,国内网友的普遍反应是淡定和理解,大部分评论是:失败是成功之母,难得见一回“不成功”。
国内网友的成熟和淡定值得肯定,这是我们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体现。但是对卫星公司本身和发射团队来说,却不能用一个“淡定”一推了之:毕竟,中星9A这种大功率通讯卫星,一颗的价值可能就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加上火箭的价值,可能高达十几亿元。
目前在太空飞行的中星9A已经全面激活,可以靠自己的动力系统,最终实现成功定位!因此我们不要认为此次发射“已经失败”,目前的状况,是“还在逐步定位成功的半路上”。
为何通讯卫星没有一次定位成功也可以继续“抢救”?这就体现了通讯卫星的特殊性。中星9A是采用我国经典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的大容量通信卫星。
中国从1970年开始发射卫星,第一颗卫星被称为“东方红一号”,以后是东方红二号、三号;此后,凡是中国的卫星,都被称为“东方红”系列,就像运载火箭叫“长征”系列,战略导弹叫“东风”系列一样。
目前我国的东方红卫星,有3号、4号、5号之分,都已发展成为卫星系列框架平台,每种卫星平台,就像一台“空间小货车”,可以根据任务,装载不同的有效载荷。对通讯卫星来说,直接有效的载荷就是空间信号转发、放大器。
东方红4号卫星平台,整星质量在4500KG—5000KG,其中有效载荷质量,一般不超过700KG,而卫星携带的燃料高达2500KG,如此多的星载燃料,本来的目的是长期维持同步轨道的精确定位,因为中星9A的原本设计使用寿命高达15年,只有携带足够的多的燃料才能保持长时间的轨道稳定。
本次发射使用的长征三号乙,同步轨道最大运力在5吨左右。按照原计划,火箭的前两级,应该让第三级火箭和卫星的组合体,达到略微超越第一宇宙速度,“在空间滑行”一段距离,然后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卫星送到远地点36000公里以上的大椭圆转移轨道,最后卫星本身的发动机再在远地点开机,定位于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
地球
同步圆形轨道。
同步卫星的发射,若前两级火箭有故障,没有达到第一宇宙速度,那么整个发射体要立即坠向地面,导致发射完全失败;另一个容易导致失败的状况是,通讯卫星发射后,太阳帆板不能展开,卫星电池的电量几天后耗尽,即使定位成功,也没有任何用途,因此太阳能帆板的展开动作也极其关键。
我国的东四卫星平台,研发初期可靠性不高,前两颗——鑫诺2号和尼星上天后,就因打不开太阳帆板而报废;后面的十来颗,全部定位成功。
本次中星9A的飞行过程,前两级火箭都没有问题,而且太阳帆板已经顺利展开,电量充足,星上设备也正常开机,但就是转移轨道的高度,没有达到36000公里!这种状况,可以采取补救性措施。
目前,中星9A的故障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就出在第三级火箭和卫星组合体滑行期间,地面测控中心对其姿态掌握不够精确,二次点火的姿态有问题。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第二次启动后,火箭第三级在滑行过程中的姿态没有控制好,火箭当时本来处于负滚动,应该给它一个正滚动的指令,让火箭通过负反馈保持稳定的姿态运行,结果实际操作搞错了,再次点火后,没有进入预定的大椭圆轨道。好在中星9A卫星本身具有动力系统,可以靠“自带干粮”慢慢实现变轨。
笔者打个比喻:这相当于火箭本来“应该开车把卫星一次性从南京送到北京”,但卫星在天津就稀里糊涂的下了车,剩下的从天津到北京的路,就需要“卫星自己下步去走了”,好在卫星背包里还有面包和矿泉水,可以最终步行“走”到北京。
中星9A卫星需要多次变轨到达预定轨道,这一过程可能需要20天左右。目前,中星9A卫星已实现两次变轨,轨道提升到近地点251公里、远地点17090公里的椭圆形轨道,最终目标轨道是高度3万6千公里的圆形轨道。看似还有接近2万公里的巨大轨道高度差,实际上对已经以每秒8千米以上速度高速飞行的卫星来说,要想再提高到每秒9千米以上大椭圆轨道的速度,只需要在近地点开发动机一到两次,就能达到远地点36000公里的高度,然后再在远地点变轨,就可以最终在地球同步轨道定位成功。
虽然进行多次变轨,能使中星9A最终到达预定轨道,但是变轨的过程中,中星9A卫星会消耗大量推进剂,未来定位成功后,用于长期轨道精确维持的推进剂,就不够用了,使得原本是15年的设计寿命,减少10年。
研制一套成熟可靠的火箭和卫星组合系列,是不容易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不断的改进,甚至会有失败的教训。中国航天偶然的一次发射缺陷,可以作为改进发射系统的正面教材。
要成为一流航天强国,必须在火箭和卫星这两样关键技术上,都达到高水平。未来的东方红5号卫星平台,到达同步轨道的总质量,将达到10吨以上,东五平台和长征5号火箭,未来都肩负重要使命。
(本文来源:admin110)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