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以服务经济社会为目标的航天重点发展领域探讨(上)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AndreyEsses
限制会员
162
主题
-3
回帖
-6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积分
-6
私信
航天
346
0
2017-6-29 12:41:03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对航天科学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航天科学技术在支撑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突破关键技术、拓展转化应用等方面面临着一定的问题。考虑到各类航天技术在创新程度、社会经济价值方面存在差别,区别其特征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推动措施,才能促进航天科学技术为经济社会服务。本文对航天重点发展领域进行特征分析,并提出以空间科学探索带动工程、空间基础设施服务工程、航天技术转化众智工程为抓手驱动创新与应用创新。
一、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对航天科学技术的需求分析
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中央已经明确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基本发展理念,为航天科学技术服务经济社会指明了方向。航天需要实现更广泛的经济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对航天科学技术的需求
食品安全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是老百姓的关注点所在,也是航天科学技术发挥自身优势为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改善人民生活质量需要通信卫星服务为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条件,需要导航和遥感服务为物流运输、家庭养老等提供更精准、完备的手段,更需要卫星应用产业自身蓬勃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就业需求。大众对航天科学技术的需求映射在航天科学技术与多个行业的紧密结合点上(如卫星制造与应用与互联网、教育、医疗、物流等各行业的融合),是在融合中发现新的商机,在融合中满足消费者需求,顺应国家供给侧改革要求,提供更多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使航天科学技术能够真正服务于人民生活,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2.实现新常态下的产业升级对航天科学技术的需求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很大程度上处在一个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周期中,制造业大国地位也在这段时期内得到了确立和巩固。未来的制造业将以信息化融合为中心,呈现出以技术进步推动与劳动者素质提升推动的新动力,呈现出服务型、高端化、环境友好型等新特征。在制造业升级发展的趋势中,航天产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内容,需要率先实践先进生产理念,摸索转型经验,为我国制造业升级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建立良好的示范效应。
二、航天科学技术服务经济社会存在的不足
1.我国航天科学技术直接应用的商品化水平有待提高
航天科学技术的直接应用一般是指卫星应用产业。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建成应用卫星及其地面系统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框架,具备良好发展基础,卫星应用产业呈快速增长态势,有良好的未来市场前景。但是,从航天科学技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考虑,我国卫星应用的商品化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市场客户比例偏低
目前,全球卫星通信产业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私人经济模式,不再依赖政府投资;卫星遥感商业化市场供给较为发达;从全球导航产业发展趋势看,过去的10年间卫星导航的市场格局已经转变为以个人消费应用为主流的市场格局。而在最依赖政府、公益类客户的卫星遥感领域,全球遥感测绘销售第一的美国数字
地球
公司的客户中美国政府占58.4%,也未占绝对多数的比例。
相较国外发展情况,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市场客户比例偏低,卫星应用发展相对来说缺少更活跃的创新动力,同时,服务经济社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较为有限。在通信卫星方面,目前主要以“村村通”、“户户通”等公益服务为主,商业化运行尚未起步。在遥感卫星方面,主要采取政府所有、事业单位运营的方式,国土资源监测、气象探测和农林监测等三大领域为主要应用方向,并且政府部门对国产遥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因此以政府为主体的遥感卫星运营模式将持续较长时间。
(2)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品牌的市场认同度不足
品牌是受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等全方位的手段来培育。卫星应用产业建立受市场认同的品牌的过程,也是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服务经济社会的过程。现阶段,我国卫星应用国内市场中外国品牌的占有率偏高。例如,我国卫星通信设备大都采用美国休斯、以色列吉菜特、法国阿尔卡特等国外厂商的系统设备。我国卫星导航领域使用的主要是GPS服务,北斗的应用比例还有待提高。在我国卫星遥感领域,不仅是商业用户倾向于购买国外知名遥感卫星的数据,政府机构也较多采购国外数据。用户的选择说明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品牌认同度不足,卫星应用商品的综合水平还有待提高,满足市场需求、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待提升。
2.我国航天科学技术转化应用的创新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基于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08~2014年发布的((技术转化》报告的分析,美国合计实施航天技术转化应用32l例,平均每年可成功转化50例左右。所转化的航天技术主要来自于航天运输、宇航员生命保障、深空探测、国际空间站、卫星和图像技术及航空研究等领域,转化应用的领域主要有工业生产、公共安全、健康与医药、交通运输、能源与环境、消费者产品和信息技术七大领域。美国的航天科学技术转化应用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对我国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的案例分析以及与国外航天科学技术应用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转化应用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侧重向较为成熟的产业转移应用,缺乏开拓性产品
我国航天技术转化应用侧重向较为成熟的产业转移,如航天煤气化工程、气动脱硫脱硝工程项目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在环保领域获得较好的市场认可度。但是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向成熟产业转移,其竞争优势较多体现为售价较低,这种在红海竞争的方式一方面由于成熟领域内的主要企业优势地位较为稳固,后来者较难替代,使得航天技术转化应用方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造成企业利润率较低,难以产生持续性的经济效益。航天技术本身具有前沿性、探索性的特点,而向成熟产业转移不利于充分发挥航天技术的优势,使得航天技术转化应用缺乏开拓性产品,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不够,以追随创新为主
航天技术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不断应用和开拓,但是从技术创新的特点来看,大部分航天技术应用处于追随创新阶段,不具备技术优势。在大部分应用领域,领先的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航天技术的应用对产业发展、转型和升级的引领作用有限。如光伏产业目前虽然经济规模大,但竞争力不足,主要是因为光伏产业中最核心、附加值最高的是多晶硅提纯的技术,但这部分核心技术却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形成了技术垄断;航天风电装备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虽然已经实现了系列化的风机产品,但一些技术要求高的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由于缺乏世界领先的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航天技术无法形成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在推动相关产业领域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有限。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