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美军欲建天军 航天母舰与太空轰炸机可致命打击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whlec
注册会员
256
主题
0
回帖
195
积分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1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9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积分
195
私信
航天
714
0
2017-7-3 11:34:47
资料图:天军假想图
正当《变形金刚》、《异形》等外太空题材电影热播时,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发表题为《美国议员提出“太空部队”议案》的报道,称当前美军的太空部队分别归属于各军种,而众议院计划新成立一支独立的“太空部队”,负责国家安全空间项目。太空部队还将成为美国战略司令部内一个新的下级联合司令部,从而成为美国继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与海岸警卫队之后的第六大军种。作为在科幻小说中的“成熟概念”,太空部队拥有怎样的作战手段和兵器?它的发展历程如何?
长天雄兵
“天军”与“空军”大不同
所谓太空部队,也被称为“天军”。天军的“天”,指大气层外的外太空,以区别于大气层内行动的“空军”。
太空部队是以太空部署的兵力、兵器和其他装备为主要手段,以太空为主要战场进行军事行动的部队。它既包括卫星、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也包括与之配套的地面设施与人员。
一般来说,太空部队可分为航天发射部队、航天测量跟踪管理部队、防天监视作战部队和军事航天员部队等。
其中,航天发射部队,主要负责运载卫星和其他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包括检查、测试、总装、对接、推进剂加注、瞄准发射等。他们算是太空部队中负责“送上天”的团队。
航天测量跟踪管理部队,主要负责航天器的轨道测量和控制、航天器的内部监测和航天器控制。他们负责把为“送上天”的航天器提供各种数据参数信息。
防天监视作战部队,主要负责监视和攻击敌对国的航天器和洲际导弹。他们是太空部队的战斗组,对敌方的导弹、卫星、飞船等构成直接威胁。
而军事航天员部队则是指位于外太空的航天员。航天器材当然可以在地面遥控操作,但更复杂的军事任务,还是离不开人类的现场控制。因此,少数精锐的航天员,将在航天飞机、空间站或宇宙飞船上执行特殊任务。外太空当然不是适宜人类生存活动的好场所,他们的环境非常艰苦和危险,然而正因为此,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
作战平台
围绕航天母舰形成空天部队
舰船可以浮在海面,战车火炮可以停放在地面,战机可以飞翔在大气中,但空荡荡的太空,武器装备也好,航天员也好,如何能够停留?这就需要有作战平台。
最基本的作战平台,当然是人造卫星。经过发射后,卫星在
地球
轨道上运行。在卫星上搭载侦察、通信、干扰和攻击武器,便能实现作战。但就卫星整体来说,只能沿固定轨道绕行,或进行简单的轨道变换,机动性不足,且承载设备物资容量有限。故而虽然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平台,威力却也泛泛。
在太空中,能够发挥较大威力的平台,主要有三类。
首先是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系统。一般来说,载人飞船可以通过火箭发射进入太空轨道,然后在遥控或人工操作下,在太空中航行,其机动性远胜过人造卫星。而空间站在地球轨道运行,这一点与卫星差不多,但其体积庞大,设备众多,能够容纳宇航员生存,或搭载大量军用设备,这方面远胜卫星。将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结合,以载人飞船作为往返地球和空间站之间的工具,运送人员、物资和设备;而将空间站作为载人飞船在太空中的基地,补充作战物资、修整武器装备、调度人员,从而形成一体化的灵活作战平台。
其次是太空轰炸机(轨道轰炸机)。这种轰炸机能够在外太空轨道运行,相对大气层中的普通轰炸机,其快速机动,能够在短时间内到达地球上任何目标区域上空,并采用各种武器对目标进行致命打击。轨道轰炸机还可以进行机动变轨,令敌军防不胜防。
其三是航天母舰。航天母舰可以认为是太空版的航空母舰,是航天飞机的起降平台。计划中的航天母舰体形十分巨大,可装载多架航天飞机或空天飞机。它运行在距离地面数百公里乃至数万公里的太空中,主要依靠其搭载的航天飞机进行军事任务。相对于空间站,它更为机动灵活。围绕着航天母舰,可能形成的空天舰队,在太空中“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太空作战
优势巨大 也有短板
太空部队的作战,有其优势所在。一般来说,位于陆地或海面的作战平台,很容易遭到敌方空军、陆军和导弹部队的袭击,大气层的空军战机,也面临敌方战斗机、对空导弹和防空火炮的威胁。此外,在大国战争中,敌方会想方设法在重要目标前构筑陆海空多重防线,普通三军部队很难突破。
然而距离地面数百乃至数万公里的太空部队,却不存在这种问题。太空中不容易遭到敌军的反击,普通导弹很难打出大气层。太空部队也不容易遭到拦截。通过外层空间,空天战机能够很容易高速机动到敌国目标上空进行攻击,而使得敌国在地面和大气层中部署的拦截全部失去效果。太空中居高临下,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发挥武器的威力,对敌造成致命损害。
然而,太空部队也存在短板。上太空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要把哪怕一千克的物品送上地球轨道,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料。因此太空部队的部署、调度、补给,都是非常昂贵和艰巨的任务。从太空中发射一枚导弹的成本,比从陆地上发射要大得多。而且太空中的机动技术要求更高。毕竟既没有空气可以借力,也没有地面、水面可以依托,一个简单的变向都需要以燃料的损耗为代价。
太空部队参与战争的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利用太空中的设施,对敌情进行监控,或承担中继通信、遥感等方面的支持任务。二是利用太空中部署的武器和作战平台,对地面、大气层内部或大气层边缘的“低处”目标进行攻击、拦截。三是利用太空中部署的武器,对敌方的太空军事设备进行打击。
支持部队
海湾战争美军调集70多颗卫星
太空支持部队,指利用太空设施,进行侦察、监视、通信等辅助作战工作。这也是当前最成熟的太空作战模式。目前承载这一任务的主力是人造地球卫星。自从冷战初期美苏两国开始发射卫星以来,当前已经拥有侦察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等多种类型。在战争时,一些民用卫星也可用于军事用途。最著名的,如美国的GPS卫星网,虽然平时为全球民用通信提供信号,却具有很强的军事价值。
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军用卫星组成的支持系统就大显身手。当时,美军总共调集了70多颗卫星,支持对伊拉克作战的多国部队。多国部队前线总指挥传送给五角大楼的战况有90%是经卫星传输的。多国部队以美国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为核心,进行战略任务的组织协调工作,以国防数据网(DDN)为主要战略通信手段,用三军联合战术通信系统(TRI-TAC)来协同陆、海、空的战术通信,构成完整的陆、海、空一体化通信网。多国部队共动用了14颗通信卫星,各军兵种都配有国防通信系统接收机和通信接口。另外,美军部队还在沙特部署了一支20人的卫星地面站操作分队。
正是这些卫星提供的精确信息,确保数十万多国部队如同一架精密的机器,不断向伊拉克发动手术刀式的打击。也正是它们,使得海湾战争成为划时代的一次战争,让世人第一次见识了电子战、信息战的威力。
目前正在使用的有代表性的军用通信卫星系统,是美国的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Ⅲ卫星,与它类似的还有欧洲的Skynet4卫星及美国的Fleetsatcom 等。此外,美国的电子窃听卫星也较为先进,能够收集地面雷达系统的信息,监听导弹试验的遥测信息,从而判断导弹的性能,在作战期间还可窃听敌方的作战命令及密码等。
除了采用卫星,空间站、空天飞机等也能承担支持作战的任务。但整体来说,还是卫星更加经济适用。
雷霆万钧
“从太空中扔出个拐杖”
从太空中对地面和大气层中的目标进行攻击,可谓是泰山压顶。
目前被寄予厚望的太空攻击方式是定向能武器,包括高能激光束、粒子束和微波束等。这些定向武器具备能量巨大、速度快、发射精准等优势,但在远距离上使用,需要强大的功率。用这些定向能武器照射目标,可以使目标烧毁。
其中最成熟的定向能武器首推激光武器。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中,激光就是拦截苏联导弹的重要手段。美国方面宣称,要用地面和空间站的激光器,发射多道激光,再配合太空的激光反射器,形成激光的天罗地网,将苏联的洲际导弹击毁在外太空。然而即使已时隔三十余年后,今天的技术还是远不能实现如此长距离的激光攻击。“星球大战”成了一个引诱苏联军备竞赛的幌子。
目前较为现实的一种激光武器,装备在太空飞行器上,用来击落弹道导弹。这种激光武器估计要在2020年后才可能正式生产出来。
另一类对地攻击武器是动能武器,即利用高速弹丸的动能摧毁目标。其中电磁炮是正投入使用的一种值得期待的武器。电磁炮利用电磁场产生的洛伦兹力,推动金属弹丸,高速发射出去。目前美国正在进行名为“电磁轨道系统”的天基武器研究计划,据称模拟安装在太空中的电磁炮,已经能够以8.6公里的惊人秒速发射小型弹头,用于拦截洲际弹道导弹和中低轨道卫星。
还有一种动能武器被称为“上帝之杖”,简单说就是从太空中扔个金属棒子,把敌人砸死。“上帝之杖”由钨、钛或铀等高密度金属制成,每一根长达6米,直径30厘米,重达数吨,装有小型的助推器,以控制落点方向。“上帝之杖”由卫星平台释放,利用小型火箭助推坠入大气层,在卫星制导下飞向攻击区域。从1000公里高度坠下的数吨重的金属棒,将以高达上万公里的时速撞击目标,其攻击力甚至可与小型核武器相比,而且集中在很小的触地面积内释放出来,甚至可以穿透数百米的地下掩体,摧毁目标。而一个卫星携带的上百根“上帝之杖”的释放,将把一个区域彻底变成蜂窝。
当然,对于“上帝之杖”的威力,也存在很大的质疑。要把一磅重的东西送上太空,需要耗费很大的能源。如果送上去后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它原封不动再砸下来,还要减去空气摩擦消耗,这不就成了亏本买卖?
还有一种攻击方式,是利用空天航母及其搭载的空天战斗机和各种导弹,通过外太空飞行到敌国上空,然后发动猛烈突击。美国设想的空天航母绕着地球轨道,攻击一万公里外的目标只需要20分钟。
在一次模拟的未来战争中,美军先以地球亚轨道上游弋的空天母舰赶到敌国上空,释放出空天战斗机,5分钟即以精确制导炸弹摧毁了敌军的地下指挥所、地面防空火炮阵地、核导弹发射场的控制中心等目标,使敌国整个军事系统陷入彻底混乱。随之赶到的美国常规战机,再从已经撕开的缺口不间断地突入“敌国”上空,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而终极的作战方式,是从太空平台发射核武器攻击地面。相对地面的洲际导弹发射,太空发射速度快,时间短,而且没有飞出大气层再进入的过程,敌方很难拦截。然而,把核武器放入太空,本身就意味着全人类的风险增大。
争夺太空
对付卫星将是重要手段
太空部队既然在未来可能发挥重要价值,那么摧毁敌人的太空部队,也就成为敌对方的重要任务。这里面,对付敌国数量众多而价值巨大的卫星,将是“争夺太空”的重要手段。
卫星通常按轨道方式运行,反卫星武器的拦截相应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拦腰撞击,即进入长椭圆轨道,与目标卫星轨道交叉,在交叉点时以高速将其撞毁。第二种是追尾或迎头撞击,即进入与目标卫星相同的轨道,以较快速度冲撞攻击目标。第三种是头顶下巴,就是从低轨道上升至目标卫星轨道,在上升过程中将卫星撞毁。反卫星拦截器可以直接以起爆炸药装置来击毁卫星,也可以释放金属颗粒、干扰物等破坏卫星上的光电器件,或导致卫星星体脱离运行轨道而坠毁。
美国最初想用核武器爆发的高温和电磁脉冲来摧毁苏联卫星,但核武器的杀伤范围太大,同时会对己方卫星造成影响,因此从上世纪70年代以战斗机投放反卫星导弹(空基反卫星)作为主要手段。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又开发了智能卵石拦截弹,在轨道空间拦截目标(天基反卫星)。该拦截器高度1米,直径10多厘米,只有几公斤重,但装备有可见光和紫外线传感器,高分辨率宽视场摄像机,可以看到数千公里外建筑物大小的目标。同时具备较高硬件处理信息和人工智能,机动速度达每秒600米以上,碰撞时可穿透和压碎卫星结构、碰撞毁掉关键附属部件。
此外,美国太空部队的未来规划中,航天飞机、空间站也都将具备反卫星的能力。其采用的武器包括电磁炮、激光武器等。
忠实走卒
日本太空部队信息与美国共享
作为美国的“跟班”,日本的航天技术也是一流。怀着重返大国队伍的美梦,日本不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太空部队。
2008年,日本通过了改变该国航天开发中“非军事和平利用原则”的《宇宙基本法》,允许以防卫为目的的“非侵略”航天活动,为太空军队建设迈开第一步。
2012年,日本政府在内阁府内设立“宇宙政策委员会”,以加强日本对太空的开发以及包括军事领域的太空利用。
2014年5月,日本和美国官员在华盛顿举行会谈,讨论太空开发问题。双方承诺将加强合作,利用卫星进行碎片监测和海洋监测。
同年8月,日本防卫省对外宣布,决定在2019年左右建立自卫队首个太空监测部队。这支部队主要负责监控完成使命的人造卫星、火箭及其碎片等飘浮在太空的“太空垃圾”,防止其与人造卫星发生冲撞等。日本防卫省称,日方将把得到的信息与美国共享。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