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Facebook、Amazon都玩上太空业务,没有预算的NASA是怎样搞起商业化的?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WilliamLaT
限制会员
192
主题
-3
回帖
-9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 积分
积分
-9
私信
国外航天
347
0
2017-7-25 17:23:13
埃隆·马斯克“玩”了一个SpaceX,杰夫·贝佐斯在Amazon位于西雅图的工厂里养着一个Blue Origin,Google的XLab里弄了一个Rapid Evaluation团队专门研发太空电梯。
美国有钱人不撸猫不喝酒,近些年净在太空事业上醉生梦死了。
这两年,SpaceX的猎鹰火箭、蚱蜢火箭的重复回收技术,反复帮美国军方发射卫星。Blue Origin虽然这么多年一直没能发射一颗卫星(毕竟人家朝着太空旅行去的),但比SpaceX更先进的New Shepard火箭,在回收技术和效率上走的更远。
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1981年就已经制造出了航天飞机,可重复回收利用的航天飞机当时完美执行任务,惊爆全球。现在一群SpaceX、Blue Origin造一些重复回收的蚱蜢火箭、New Shepard火箭,这不是炒冷饭吗?
美国硅谷这些互联网公司怎么都不好好做生意,拿着“没回报”的太空事业当公司爱好?投资人不削他们吗?
这其实跟响应美国政府号召有关。
没有预算的NASA,是这样进入民用市场搞商业化的?
1981年,美国NASA的航天飞机在太空任务中表现的非常出色,虽然如此,可是NASA的研究员们并没有高兴多少,他们不得不面对民众严重质疑的一个问题:航空航天的未来在哪?以及这个问题所带来的预算大降,几千个研究员因此失业难题。
在此前的1970年,一位赞比亚修女玛丽·朱昆达(Mary Jucunda)曾给时任NASA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re)科学副总监恩斯特·史都林格(Ernst Stuhlinger)写信,她在信中问到:“目前
地球
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你们怎么能舍得为远在
火星
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当时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不是身处冷战的军备竞赛、太空竞赛中,航空航天根本无法发展起来。
而在航天飞机成功运作之后,美国NASA看到的不是胜利的喜悦,反而是更多类型航天飞机、太空空间站、太空运输机、太空接驳机等等项目的研发。
研发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如果太空项目不能做到商业化,将会严重拖累美国政府,进入破产边缘。
因为数度经济危机,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国家侦察办公室NRO、运输部联邦航空局FAA、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等多部门经费紧张,从1980年代,美国就开始将这些国防科研项目进行分拆,面向民众试行商业化服务。
2008年经济危机的原因,从2009年奥巴马上任美国总统以来,就开始通过美国国防先进项目研究局DRAPA,推动一些先进成熟的太空技术服务走向商用。
此前小新也详细写过奥巴马为了普及网络服务,降低高新技术创业门槛,大刀阔斧的推进“网络中立”法案,把美国电信业收拾的够呛。而在航空航天领域,奥巴马也做了积极的商业化推动。
互联网通讯项目跟今天小新要写的太空运输项目其实都是在1980年代开始,从国防先进项目研究局DRAPA等各个部门里拆分出来,向市场推出业务服务快速发展起来的。
互联网通讯项目先是在大学各研究机构内进行试验组网,随后推向各大商业公司内部用以商务办公,最后在AT&T、朗讯、思科、甲骨文、微软、IBM、苹果等公司的努力下走向了普通用户家里。
而太空项目就没那么容易了。
虽说太空旅行一度引起全世界富豪的兴趣,但火箭发射频率一直难以提高,对参与太空旅行人的体质要求也非常高,同时也没有其他企业级的需求,就一直没能普及开来。
美国政府近40年的太空服务商用推进过程,也一直围绕着政府开放采购权,采购更多私人企业提供的产品元件,来促使一些用于太空的技术在民用市场商业化。民用领域各种碳纤维、清洁材料的采用,飞机汽车发动机材料技术改造,公共交通系统的升级换代,都因为航空技术的开拓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
租用美军基地直升机拍摄的《现代启示录》
但太空服务至今还是没有成为人们可以随意体验的产品服务,这也大大阻碍了太空事业的良性发展。
随着经济的波动,需要研发的先进项目增多,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预算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太空服务的商业化运作有点等不及了。
于是从1981年开始,当时的美国里根总统进行了诸多尝试。
首先是与世界各国合作,分担财政压力,提出了国际空间站规划,全球农业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观测网络,为北约盟国提供国防服务。促使欧日澳加韩等国家地区,按照自己的技术标准,合作研发卫星系统、火箭系统,来大幅度降低项目成本。除此之外,NASA还为其他国家提供卫星发射服务、载人航天实验服务。如此,解决了一定的经费压力。
第二个就是推进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乃至国防先进项目研究局DRAPA的技术项目,进行分离商用。
当年为了减轻财经压力,美国军方从1960年代末就开始试着开放给好莱坞,配合拍摄电影。1979年上映且大获成功的《现代启示录》,让美国军方与好莱坞的合作进入了火热期。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华纳兄弟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环球电影公司、联美电影公司、20世纪福克斯、迪士尼电影公司以及其他众多二流电影制片公司,都与美国军方有着长期的场地器材租赁、服装道具租赁、演职人员培训等合作。
在整个1980年代,原本用于地理侦查、气象观测等国防领域的超级计算机技术,也开始开放给好莱坞。从一开始植入简单的荧光特效入手,一步步分离独立成专业的计算机电影特效系统。
经历过《终结者》《星球大战》《异形》等等系列电影大片的磨合之后,1995年的《阿甘正传》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从此好莱坞电影开始标配电影特效。
这些缓解了NASA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预算问题。
美国太空服务已经进入私企民用时代
可是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与航空航天重度相关的技术产业,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商业化。甚至因为安全原因,很多年来,美国军方以及航空领域的电子设备,采用的还是Intel刚成立不久研发的8008处理器。当然,这是一款进行防磁辐射等处理过的定制版8008微处理器。
NASA还是面临严重的预算问题。
更加郁闷的是,政府议员们还很不满意NASA给出的发展规划,要求NASA把更多经费放在立项研发低成本可回收的火箭发射技术。因为火箭发射技术的研发实验生产,拥有成熟稳定的产业链,具有恒定的需求,能带动更多就业。
比如说,参议院能在预算中要求NASA在一个名为RESTORE-L的卫星项目上投资1.3亿美元,民主党参议员芭芭拉·米库斯基(Barbara Mikulski)背后的“努力”可谓“功不可没”。
执行该项目的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就位于她所在的马里兰州,而这显然可以创造不少就业机会,也为她在当地民众的心目中加分不少。作为交换,她也会支持参议员理查德·谢尔比(Richard Shelby)增加太空发射系统SLS预算的要求。SLS由位于阿拉巴马州的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负责,而来自阿拉巴马州的谢尔比当然要积极地为本州的项目“代言”。
但NASA科学家们觉得,对于太空探索来说,更重要的是太空望远镜、太空漫游探测器这样的项目。
于是NASA给出了反馈意见:新一代的火箭技术开放给其他国家及私人企业研发,NASA将省下来的经费用于太空探测器等项目。
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这么干了,1970年代,美国曾将delta运载火箭技术卖给日本,从此日本开始联合美国研发自己的运载火箭技术,至今已经开发出L、M、N、H四个系列多款运载火箭。
1987年,刚刚发明“大哥大”手机的摩托罗拉,趁着这个机会,开始提议研发卫星电话系统,并建立了铱星公司。从1996年开始到1998年,共发射了66颗卫星,完成了预先设定的组网目标,正式开始运行。不过倒霉的是,由于业务发展不好,铱星公司于1999年破产,好在美国富豪科卢西花了2500万美元接手,并说服美国国防部为政府雇员提供这一服务。
1995年,原来给NASA生产火箭卫星部件的美国波音防务、空间与安全集团(BoeingDefense,Space&Security--BDS)与洛克希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Lockheed Martin Space Systems)组建了联合发射联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全面进军运载火箭的研发生产。
在此期间,原本专供军方使用的GPS全球定位系统,也开始开放给民用。
2001年,美国又与韩国达成合作,韩国开始引进美俄两国的技术研发自己最新型号火箭。
如此,保住了勇气号、机遇号、凤凰号和好奇号火星探测车项目。
2000年左右,NASA根据《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推出了商业载人航天促进计划(Commercial Crew Development简称CCDev)与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计划(COTS),将NASA掌握的导航系统卫星系统开放给通过审核的科研机构、私人公司。最初,CCDev每年拿出5000万美元的合同,来刺激私人企业集团研发火箭技术。
随后,Amazon的Blue Origin、马斯克的SpaceX顺势成立。
从2003年开始,NASA因为预算紧缩,裁撤了数千人,几家公司顺利吸收了这些员工。同时,GPS开始全面开放民用市场,大幅提高了民用导航精度。
2006年,SpaceX公司赢得了COTS第一阶段价值2.78亿美元的合同。2008年,NASA授予SpaceX公司一项价值2亿到10亿美元的发射服务合同,根据发射任务和次数确定最后的合同金额。2008年12月,SpaceX公司从NASA获得高达16亿美元的CRS合同,利用“龙”飞船分12次为国际空间站运输货物补给,合同金额可因应各选项由16亿美元增加至最高31亿美元。
2010年6月,SpaceX公司获得一笔商业合同,利用“猎鹰-9”火箭将铱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合同总价值4.92亿美元。
同年,奥巴马上台执政。由于上述的各方争议,同时面临航天飞机退役问题,奥巴马取消了星座计划,集中力量进行COTS(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计划),声势浩大的猎户座飞船的研发没有了下文。
2011年,Amazon的Blue Origin在CCDev拿到了一个2200万美元的合同,而SpaceX拿到了一个7500万美元的合同。
从2000年到现在,Blue Origin是依靠富豪贝佐斯一手养大的,从头到尾面向的都是可重复使用的载人太空旅行火箭技术。
而SpaceX则是面向航空运输服务,是靠着卖掉PayPal的马斯克在四处找关系的过程中活下来的。
至此,美国的私人太空行业已经初具规模。
Facebook、Google们是怎么玩上太空业务的?
美国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动向,也可以看出美国太空产业的变化。
2005年,美国刚刚放弃SA(选择可用)政策,全面开放GPS技术,Google就立马收购了Keyhole公司,开始研发Google地图服务。
2006年,Google收购安迪·鲁宾的Android之后,成立了独立的Google XLab。随后爆出“太空电梯”“机器人”“自动驾驶”各种脑洞项目。
但真正开始有行动,还是等到奥巴马上台以后。
2010年,奥巴马刚上台就推出了《开放互联网法案》,态度鲜明的支持推进“网络特朗普推翻了中立”。这些小新在之前的《负债1000亿美金?!揭秘奥巴马是如何搅黄孙正义十年规划的?》《奥巴马的政绩,Intel笑Google哭》中有过详细介绍。这一法案直接将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服务是为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服务,不得用调控流量信道的方式干涉服务中的内容。随后美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Verison不服,便针对《开放互联网法案》提起诉讼。
Verison在2013年胜诉,但美国法院肯定了《开放互联网法案》中的基本条款。最后限定“一般电信运营商”必须遵守《开放互联网法案》,而Verison这一类现有的电信运营商都被奥巴马政府判定为“一般电信运营商”。于是互联网公司们,开始骚动起来。
2013年同年,Google、Facebook、Amazon都爆出了自己的无人机计划,其中前两者的无人机是用来为偏远地区搭建电信基站、提供网络服务的,而后者Amazon则是要用无人机送货。可其实用来送货的无人机还是需要与电信基站紧密联系,Amazon还是要研究自己的电信技术。
跟着9月,Facebook联合Ericsson、Nokia、Qualcomm和Samsung成立了Internet.org组织,计划为偏远欠发达地区提供免费的电信网络流量服务。
Project Loon
接着Google又爆出了Project Loon,这是利用热气球为偏远地区提供电信服务的项目。
看来这几家公司都想当“不一般电信运营商”啊。
到2014年5月,Facebook又开始要用发射卫星的方式,为全球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同时期,Google也开始关注卫星互联网,收编了大量卫星研发领域的人才,意图进军太空互联网。
不过到了9月份,传出Google取消了卫星互联网计划。
2015年9月,Facebook牵头的Internet.org升级成了Free Basics。而这一项目也被爆,只能访问Facebook等合作伙伴旗下的网站产品。
从媒体宣传上来看,目前Facebook的卫星项目、电信项目进展最为迅速,也更成规模。
2014年4月,Facebook推出了The Open Compute Project开源服务器与数据中心项目。
2016年2月,Facebook主导,与SK电信、德国电信、Intel和NOKIA共同发起TIP(电信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旨在联合运营商、设备商、系统集成商和科技公司,用创新技术改变传统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方式。目前TIP成员已经超过300家。
TIP把未来的网络分为移动通信网络、媒体网络和物联网三个子网络。并推出了三个产品OpenCellular开源无线接入平台、Terragraph网络回传设备、Project ARIES多天线技术、Project Aquila(天鹰计划)无人机基站。
这一切都是Facebook为自己的卫星互联网做的基础技术联盟。2016年9月,SpaceX在为Facebook发射“Amos-6”的过程中,火箭燃料仓出现问题,最后爆炸发射失败。
这就是美国企业风生水起的太空梦、卫星梦。中国企业还在跟进中。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