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没有恒星的温暖“流浪行星”上也可能存在生命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AndreyEsses
限制会员
162
主题
-3
回帖
-6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积分
-6
私信
航天
505
0
2017-7-26 08:59:27
这张概念图描绘了一颗流浪行星产生的微引力透镜效应。该效应是指,恒星或行星有时会起到放大镜的作用,使其身后的恒星亮度暂时增加。
一项新研究指出,在恒星之间的黑暗地带,也许漂泊着许多颗与
地球
大小相仿、可能宜居的“流浪行星”。图为NASA提供的流浪行星概念图。
太阳
的热量一直被视为生命存活的关键要素。但科学家指出,这些没有中央恒星的流浪恒星上也可能存在生命。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一项新研究指出,在恒星之间的黑暗地带,也许漂泊着许多颗与地球大小相仿、可能宜居的“流浪行星”,又名为“孤儿行星”。科学家借助微引力透镜效应发现了它们的存在。
波兰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
木星
大小的流浪行星数量也许只有此前预估的十分之一,但能支持生命存活的、接近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则普遍得多。
华沙大学天文观测台的研究人员对银河系中央的凸起部分展开了调查。此前的研究显示,质量与木星接近的流浪行星的数量约为主序星的两倍。在可观测到的宇宙中,主序星数量约占全部恒星的90%。
此次波兰团队的研究规模比前人的研究大六倍,结果发现,每四颗恒星中只有一颗质量与木星相当的恒星。他们还发现了许多大小与地球相近的岩质流浪行星。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行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但这些观测结果还需更多研究才能得到证实。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华沙大学天文台的博士生普雷兹梅克·穆罗兹(Przemek Mroz)表示:“我们探测到了几起时间极短的天文事件,时长不到半天。正如行星形成理论预测的那样,这些也许代表着质量与地球相近、或比地球大得多的流量行星的存在。”
“我们的观测还很不完整,而且这些观测结果很难证实或否定这些行星是否为流量行星。我们对这些天文事件的探测效率非常低,这意味着只要探测到几次此类现象,就说明宇宙中存在大量与地球质量接近的流浪行星或宽轨道行星。未来的WFIRST任务与欧几里得号(Euclid)任务将帮助我们进一步探索这些短时事件。”
安杰伊·乌戴斯基教授(Andrzej Udalski)与同事们利用了微引力透镜效应:当光线从大型天体(如流浪行星)旁经过时,便会发生弯折。行星的引力使周围空间变得扭曲,就像一面巨大的放大镜。如果这面“放大镜”正好从某颗恒星与地球望远镜之间穿过,这颗恒星就会短暂变亮。亮度增加的时间越久,造成该效应的行星引力就越大。如果该行星体积与木星相仿,该效应便可持续两天之久。
这支波兰研究团队对一台位于智利的地面望远镜于2010至2015年间采集的2600多起微引力透镜事件展开了分析。之前的研究人员曾以2006和2007年间收集的数据为基础,称这些行星的数量可能多达银河系中恒星的两倍,直到2011年,没有中央恒星的行星才被定义为一类新天体。但这些行星多为巨型气体行星,而不是
火星
和地球这样的岩质行星。
这些流浪行星在银河系中穿梭而过,没有任何行星为伴,甚至不围绕任何中央恒星转动。一些专家认为,这样的行星可能多达数十亿颗。虽然这些行星没有阳光的照耀,但微生物在热泉中照样可以生存。这为寻找地外生命打开了新的窗口。此外,行星形成过程中和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也能为生命提供支持,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行星上可能还有湖泊、海洋和热泉。
欧空局计划于2020年发射“欧几里得号”望远镜,对这部分“黑暗宇宙”进行探索。NASA则预计于2025年发射广域红外巡天望远镜(WFIRST),考察太阳系之外地外行星的大气层,过去的20年间,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数千颗地外行星,但可能宜居的则为数寥寥,完整的研究结果已被发表在期刊《自然》上。(叶子)。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