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成都与哈工大签协议:2020年前发射2颗天府卫星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航天
426
0
2017-7-31 16:07:09
29日中午,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记者在签约仪式上获悉,下一步,双方将全面启动在战略决策咨询、共建智能制造等领域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施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人才交流等五个方面的合作。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介绍,去年11月,四川省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许多合作项目已在成都开始布局。此次与成都市的签约,不仅规划了与成都进一步的深度合作,也将已在成都布局的项目进行了细化。
据韩杰才透露,哈尔滨工业大学即将牵头组建“四川卫星技术总体研究院”,拟将落地成都,进行“天府号”卫星的研发设计等。
成都市与哈工大携手
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此番携手将为成都带来怎样的利好呢?
首先,双方将共建智能制造等领域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开展汽车、食药生产、家电3C、能源和环保等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在开展战略决策咨询服务方面,将利用哈工大智力资源,邀请哈工大专家、教授赴蓉授课或举办讲座,适时组织成都市干部到哈工大现场举办培训班。
在军民融合方面,将发挥哈工大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学科、科研及人才优势,鼓励成都市“军转民”、“民参军”企业加强与哈工大开展交流合作。
人才交流合作方面,哈工大将依托国际合作资源与成都探索共建国际校区,还将鼓励哈工大的院士、高层次人才与在蓉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互派博士毕业生进入对方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等。
此外,双方还将优先启动智能制造(机器人)、大数据、环保、食品药品精深加工、精密热加工、先进焊接、激光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智慧医疗等示范项目落地。
规划发射“天府号”卫星
助推成都成商业航天第三城
据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旭介绍,目前,哈工大已在成都布局了许多项目。例如,目前哈工大在高新区已经组建了西部产业基地,形成了上百人规模的团队。哈工大还和成都市经开区合作,组建了成都哈工大机器人科技产业园。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位于经开区的成都哈工大机器人科技产业园,目前正在建设省内首个智能机器人科技展厅,并将配套打造成都独树一帜的机器人主题公园。
此外,陈旭还透露,哈工大牵头与中电科29所、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正在组建四川卫星技术总体研究院。“如果这个载体建设运行成功,未来成都将有商业化的卫星发射及运作平台,这将走在全国前列”。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四川卫星技术总体研究院”将主要负责研发设计“天府号”卫星,并承接商用卫星、军用卫星研发设计,拟落地成都。“四川卫星技术总体研究院”规划2020年前发射一组2颗“天府号”高性能遥感卫星;在2023年前形成以6颗“天府号”卫星星座为主、微纳卫星星座为辅的遥感卫星网络。
“‘天府号’6颗卫星的主网发射完成后,将对四川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发挥极大作用”,韩杰才表示,届时四川将成为与北京、上海并肩的全国第三大航天产业高地,成都也将成为商业航天产业的第三城。
(本文来源:成都商报)
哈工大首次与中国西部城市签署此类协议,为何选择成都?
“全球化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创新要素的全球转移转化。需要设立制度、抢占先机,发挥优质资源对城市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工大副校长韩杰才一语中的。
优质创新资源再次被成都“收入囊中”。7月29日,成都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全面启动战略决策咨询、共建智能制造等领域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施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人才交流等五个方面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去年四川省与哈工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成都与其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推进,更是哈工大首次与中国西部城市签署此类协议。正如韩杰才所言,此番合作将推进哈工大科研资源“导入”成都城市发展中,特别是在智能制造与军民融合方面,以创新驱动成都城市产业提档升级。
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从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科研院所的不断聚集,使成都在推进校企地合作、聚集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势加速提升。哈工大的“落地”,再次证明了成都对科研院所十足的吸引力。
哈工大与成都并非初次接触,其包括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西部产业基地等项目都已先后落户于此。是什么让哈工大与成都再度靠近?韩杰才在现场以两点作答:“精准对接”与“产业需求”。
“成都作为西部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智能制造方面有巨大优势;而哈工大刚好累积了大量的智能制造人才与技术资源。这两个资源刚好可以实现精准对接,在这个框架协议下,我们可以从全国甚至全世界吸纳智能制造方面的科研人员和业内精英,使其向成都转移发展,形成双方的优势。”韩杰才说到。
在签约的框架协议中,智能制造也正是特色之一:双方将共建智能制造等领域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开展汽车、食药生产、家电3C、能源和环保等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
与此同时,韩杰才也指出,“科技资源还需要‘导入’到城市中,通过市场对接和区域示范,使技术能够被当地乃至全国市场接纳,以推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落地。我们和成都签约,正是希望实现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的需求,通过双方资源对接,搭建科技源源不断聚集的通道。”
按此思路打造的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哈工大西部产业基地正是哈工大在川运营总部基地。据韩杰才介绍,该基地下辖哈工大大数据集团四川公司、哈工大智慧农业集团、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成都有限公司,哈工股权投资管理成都有限公司4个公司。
据其规划,未来5年,基地总产值预计超过20亿元,带动成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与此同时,基地将培育新经济企业超过30家,包括“瞪羚企业”5家。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哈工大西部产业基地、成都哈工大机器人科技产业园的项目均以产业园为基本形态。据成都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后者更将以“三区融合、产业新城的理念进行打造,形成工业园区与社区与生活配套设施有机结合的规划模式。
“把哈工大卫星方面的研究成果向四川转移”
可以看到,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以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正是此次签约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军工资源优势突出,并承接四川省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要求的成都,与国防科工委7所重点学校之一的哈工大“联姻”的目的显然不仅于此:军民融合正是其合作的重点内容。
在当天签约现场,成都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就指出,在军民融合方面,将充分发挥哈工大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学科、科研及人才优势,“鼓励成都‘军转民’、‘民参军’企业加强与哈工大积极开展高起点、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更多具体的项目也将由此展开。一个例子是,哈工大将联合电子科大、中电科29所组建的四川省卫星技术总体研究院。据韩杰才介绍,该研究院拟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将主要负责研发设计“天府号”卫星以及承接商用卫星、军用卫星研发设计。
“我们希望能够与成都一同打造军民融合的优势产业。通过这个研究院,将把哈工大长期积累的卫星方面的研究成果向四川转移,打造成都的民用航天产业。”韩杰才如是介绍。
具体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韩杰才向记者解释到,“根据现有规划,
我们将在2023年前形成以6颗“天府号”卫星星座为主,微纳卫星星座为辅的遥感卫星网络,并在2025年以前实现年营收200亿元以上。
这不仅将促进成都信息化包括农业、检震防灾等各方面的应用,更将推进四川成为与北京、上海并肩的全国第三大航天产业高地。”
不仅如此,此次合作还将为成都军民融合带来更多的探索。一个例子是,哈工大正在与高新区规划成立“中乌产业合作研究院”,借助哈工大的国际渠道和军工科研优势,引进乌克兰顶级专家和院士,开展军工、航天以及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合作。
而据韩杰才介绍,哈工大还在将设立哈工投资公司,搭建哈工大西部产业基地股权投资平台,目前正在成都推进两大项目:一个是总规模50亿元的军民融合创投基金,为军民融合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另一个是总规模10亿元的军民融合并购基金,以加速优势企业参与军民融合步伐。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