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就像为他而生 如今他走了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RobertFep
限制会员
263
主题
-3
回帖
-19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 积分
积分
-19
私信
航天
222
0
2017-9-16 16:42:41
下面是一周前(2017年9月9日)新华社播发的通讯《“中国天眼”就像为他而生——南仁东的“天眼”梦》。如今,斯人已逝,我们重温此文,缅怀南先生……
南仁东的名字,与FAST密不可分。
洪亮的嗓音,如今变得嘶哑,曾跑遍大山的双腿也不再矫健。72岁的南仁东,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留给了“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某种程度上,他成就了FAST,FAST也成就了他。
“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
“南老师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南仁东的同事和学生们评价。
故事要从24年前说起。
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南仁东跟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设想。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施工难度能不能克服?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他要寻找当地的窝凼——几百米的山谷被四面的山体围绕,正好挡住外面的电磁波。
“为了选址,南老师当时几乎踏遍了那里的所有洼地。”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回忆,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
访山归来,南仁东心里有了底,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建设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但能不能筹到足够资金,南仁东心里没底。
“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
有那么几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自己的大望远镜项目。“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他一度这样自嘲。
每一步都关乎项目的成败,他的付出有时甚至让学生们觉得“太过努力了”。
连夜要赶项目材料,课题组几个人就挤在南仁东的办公室,逐字逐句推敲,经常干到凌晨。
汇报项目是每一个课题首席科学家面临的题目,南仁东每次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
把FAST项目扛在自己肩上,南仁东也有对付压力的特殊方式。“如果碰到一件事情特别难,南老师会沉默,抽烟很厉害。那个时候,去他的办公室要戴防毒面具。”甘恒谦说。
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说:“南老师的执著和直率最让我佩服。担起首席科学家和总工程师各种职责,推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
这是FAST项目从安装第一块反射面板到即将完成的过程(拼版照片)。左上为:FAST安装第一块反射面板(2015年8月2日摄);右上为:FAST反射面板安装近半(2015年12月16日摄);左下为:FAST反射面板安装近八成(2016年3月9日摄);右下为:FAST反射面板安装完成(2016年7月3日摄)。
度过了举步维艰的最初10年,FAST项目渐渐有了名气,跟各大院校合作的技术也有了突破进展。2006年,立项建议书最终提交。通过最后的国际评审时,专家委员会主席冲上前紧紧握住南仁东的手:“You did it(你做成了)!”
“FAST项目就像为他而生”
在FAST现场,能由衷感受到“宏大”两个字的含义。而在10多年前,这样的图景在南仁东的脑海里已经成型。他要做的,是把脑海里成型的图景化成现实。
“南老师知道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他的学生岳友岭说,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锁网变形,既要受力,又要变形,在工业界没有什么现成技术可以依赖。“国家标准是10万次,我们需要200万次的伸缩,南老师自己提出了特殊工艺,后来支撑起FAST的外形。”
不认识他的人,初见面觉得南仁东像个农民。面容沧桑、皮肤黝黑,夏天穿着T恤、大裤衩骑着自行车,他自己也跟学生说:“就像个农民。”
熟悉他的人才知道,他对绘画诗书、服饰美学都颇有研究。早年在清华求学时,机械制图比赛就拿过第一名。上世纪90年代,他甚至办过讲座谈服饰潮流美学。
岳友岭曾见过南仁东画50×60厘米的画,“能看出来是专业水准”。“南老师在美学层面造诣比较深,我们FAST徽标,是南老师自己设计的,南老师的PPT配色,也都是自己调出来的。”岳友岭说。
在他的助理姜鹏看来,术业有专攻,在FAST项目里,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力学,有人不懂金属工艺,有人不会画图,有人不懂无线电。“这几样你能懂一两个就算不错了,但偏偏南老师几乎都懂。”
“这个庞杂巨大的射电望远镜项目就像是为他而生。”姜鹏说。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