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太空中“脏雪球”的科学事实:早期太阳系留下的残余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Mpl8Injug
限制会员
307
主题
-2
回帖
-16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 积分
积分
-16
私信
航天
522
0
2017-10-27 10:11:14
图为1910年5月8日、哈雷彗星上一次亮相时,G·W·里奇博士(G.W. Ritchey)用加州威尔逊山天文台的1.5米直径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图中可以看见该彗星的头部和长长尾部的开端。其它短而直的条纹则是背景中的恒星。
图为1910年5月8日、哈雷彗星上一次亮相时,G·W·里奇博士(G.W. Ritchey)用加州威尔逊山天文台的1.5米直径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图中可以看见该彗星的头部和长长尾部的开端。其它短而直的条纹则是背景中的恒星。
北京时间10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彗星是一种由冰构成的天体,可向外释放气体或尘埃。它们往往被比作“肮脏的雪球”,但受到近期一些研究的启发,一些科学家开始称之为“盖着雪的泥球”。彗星的成分包括尘埃、冰、二氧化碳、氨气、甲烷等等。天文学家认为彗星是46亿年前构成早期
太阳
系的物质留下的残余。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最初也许是彗星为
地球
带来了生命所需的水和有机物分子。为研究该假说,罗塞塔号任务于2014年11月12日在一颗彗星上部署了一枚探测器,分析彗星核和表面环境,并观察彗星接近太阳时的变化过程。
彗星围绕太阳飞行,但科学家认为,大多数彗星聚集在一块名为奥尔特云的区域,远远超出冥王星轨道。偶尔会有一颗彗星闯入内层太阳系。有些较为频繁,有些则几百年才会造访一次。许多人从未见过彗星,但一旦目睹便终生难以忘怀。
物理特征
NASA指出,彗星的固态内核主要由冰和尘埃构成,外层包覆着深色的有机物。冰的主要成分是水,但也包含固态氨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物质。彗星核中也许还有小小的岩质内核。
随着彗星靠近太阳,彗星核表面的冰便会逐渐变为气体,形成云状的彗发(coma)。太阳辐射将尘埃粒子推离彗发,形成尘埃彗尾,同时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将彗星的部分气体转化为离子,形成离子彗尾。由于彗尾是在阳光和太阳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它们总是指向与太阳相反的方向。彗尾有时会与行星擦肩而过,如2013年一颗名为Siding Spring的彗星就与
火星
发生了亲密接触。
乍看之下,彗星与小行星非常相似。区别就在于彗发和彗尾。有时人们会把彗星误认成小行星,直到后续观测显露出这两项特征。
大多数彗星核直径都不足16公里。一些彗星的彗发直径可达160万公里,有些彗尾更是长达1.6亿公里。
有些彗星靠近太阳时,由于彗发和彗尾会反射阳光、甚至在吸收太阳的能量后发出闪光,我们用肉眼便可见到它们。不过,大多数彗星要么太小、要么太黯淡,必须用望远镜才能观测。
彗星会在身后留下一连串碎片,导致地球上下起流星雨。例如,每年8月9号至13号,当地球穿过Swift-Tuttle彗星轨道时,便会带来英仙座流星雨。
轨道特征
天文学家根据彗星围绕太阳飞行的时间为其分类。短周期彗星不到200年便可沿轨道旋转一圈,长周期彗星则需200年以上;还有一些不以太阳为中心的彗星,会沿轨道飞出太阳系。科学家最近还在小行星带中发现了一些彗星,它们也许是太阳系内层行星上水的关键来源。
科学家认为,短周期彗星(又名周期彗星)源自
海王星
轨道外圆盘状的柯伊伯带。这里遍布由冰构成的天体。与太阳系外侧行星的引力互动将这些天体拉向太阳系内部,从而形成了活跃的彗星。长周期彗星则来自更远处接近球形的奥尔特云,在路经恒星的引力作用下,朝太阳系内部飞去。2017年,科学家发现大型长周期彗星的数量也许比之前认为的还要多七颗。
一些彗星会径直朝太阳撞去,或飞得太近,结果灰飞烟灭、化为蒸汽。一些研究人员还担心彗星可能会对地球造成威胁。
彗星命名
彗星通常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例如,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Shoemaker-Levy 9)彗星是尤金·苏梅克(Eugene Shoemaker)、卡洛琳·苏梅克(Carolyn Shoemaker)和戴维·利维(David Levy)发现的第九颗短周期卫星,由此得名。太空探测器也在寻找彗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许多彗星的名字都融入了对应航天任务的名称,如SOHO和WISE等。
相关历史
古人对彗星既敬畏又恐惧。这些“长头发的星星”就像天空中冷不丁出现的、熊熊燃烧的长剑。彗星往往被视作厄运的征兆。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便描述了一颗彗星出现后,随之而来的大火和洪水。罗马皇帝尼禄将所有的王位继承人处死后,认为自己躲开了“彗星的诅咒”。不只是古人抱有这种恐惧,就在1910年,芝加哥居民还会在彗星来临时禁闭门窗,防止受彗尾“毒气”的侵害。
一连多个世纪,科学家一直以为彗星在地球大气层中飞行。但在1577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发现,彗星其实可以飞得比月球还远。后来牛顿也发现,彗星其实沿着围绕太阳的椭圆形轨道运行,并正确预测它们会周而复始地出现。
中国天文学家也在数个世纪间对彗星做了大量记载,包括哈雷彗星在公元前240年回归的记录。这为后世天文学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研究资源。
近年来的许多航天任务都以彗星为目标。2005年,NASA的“深度撞击”任务(Deep Impact)向坦普尔1号彗星发射了一枚探测器,并借助与彗星相撞时产生的剧烈爆炸分析彗星核的内部成分与结构。2009年,NASA又宣布“星辰号”探测器从维尔特2号彗星带回的样本中含有生命的必备成分。
2014年,欧空局罗塞塔号探测器进入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Churyumov-Gerasimenko)轨道。登陆器于2014年11月12号着陆在彗星上。该任务成果丰厚,包括首次在彗星表面探测到有机分子、探测到彗星发出的奇怪声音、以及该彗星的奇特形状可能是因为它在旋转过程中曾一分为二、或者由两颗彗星合二为一等。它还发现彗星可能外层坚硬、内心冰冷却柔软,就像炸冰淇淋一样。2016年9月30日,罗塞塔号按计划在彗星表面坠毁,为任务画下了句号。
著名彗星
哈雷彗星也许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彗星。甚至在描绘1066年黑斯廷斯战争的贝叶挂毯中,都有这颗彗星的身影。它每过76年便会回归一次,在接近太阳的过程中,变得肉眼可见。当哈雷彗星于1986年回归时,五台探测器从其身旁掠过,收集了前所未有的细节信息,帮助科学家对彗核展开分析,不再受彗发的干扰。哈雷彗星形状类似土豆,长约15公里,包含的冰与尘埃各占一半。其中80%的冰由水构成,还有15%属于固态一氧化碳。研究人员认为,其它彗星的化学成分应与哈雷彗星相似。令人意外的是,哈雷彗星的彗核呈极深的黑色。它表面冰层的大部分(大部分彗星的表面也许都是如此)显然都被一层黑色的尘埃所覆盖,只有当冰层透过“尘埃壳”上的漏洞暴露在阳光下时,才会释放出气体。
1994年,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与
木星
发生剧烈碰撞,木星的巨大引力将彗星扯碎,可观测到的撞击至少有21处。其中最大的撞击在木星云端3000公里处生成了一枚火球,并形成了一块直径达12000公里的巨大黑斑,几乎与地球直径相当,爆炸能量相当于6万亿吨TNT炸药。
海尔·波普彗星(Hale-Bopp)也是一颗高度可见的彗星。它于1997年从距地球1.97亿公里处飞过。它的彗核大得异乎寻常,释放出的尘埃和气体也体量惊人,直径达30至40公里,即使在肉眼看来也十分明亮。
ISON彗星原应于2013年闪亮登场。然而它却如追日的夸父一般,由于太靠近太阳,于当年12月灰飞烟灭。(叶子)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