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深空探测工程、“探月工程”将陆续启动(图) 除现有项目外 中国航天未来还有许多“大动作”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政尔卡
限制会员
350
主题
2
回帖
-8
积分
限制会员
限制会员,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 积分
积分
-8
私信
航天
424
0
2017-11-23 15:22:53
天宫、天眼、悟空、墨子……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航天领域重大突破被“点名”。航天强国“绘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时代,风云气象卫星“家族”又添新丁……十九大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中国航天动作频频。面向未来,中国航天将写下哪些新精彩?
中国航天“重大工程”接棒发力
航天强国通常拥有先进航天动力、大运载,能够实施月球采样返回、
火星
着陆探测、建设并运行空间站。这些“标志性”事件背后,展现的是一个国家设计、工艺、材料的先进制造能力和探测器、发射场、测控等多系统协同攻关能力。
11月1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发布《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系统规划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能力建设前景与发展蓝图。
2020年长征八号首飞、2030年左右重型运载火箭实现首飞、2035年左右运载火箭实现完全重复使用、2040年左右未来一代运载火箭投入应用、2045年具备规模性人机协同探索空间的能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总体室副主任秦旭东介绍,此次出台的路线图规划详细、目标明确,不论是公众较为关心的太空旅游、可回收火箭等热点话题,还是未来的智能火箭、载人登月、载人登火星等焦点均有涉及。
“高精尖”技术成便民“福利”
中国航天越来越强,普通人期待中的太空旅游还会远吗?根据规划,到2025年前后亚轨道太空旅游将成为现实。
在未来,商业固体运载火箭将与液体运载火箭一起,为用户提供“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VIP专车”等多样化、低成本、高可靠的商业发射服务,为人类共同探索宇宙提供更加丰富的运载工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公司总裁唐亚刚介绍,到2035年左右,我国运载火箭将实现完全重复使用,更多的普通人可以乘坐两级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遨游太空,在
地球
轨道领略太空的浩瀚与地球的绚丽,实现飞天梦想。
无论是“当惊世界殊”的北斗三号卫星,还是“观风云、知天象”的风云三号卫星,一批“高精尖”的航天技术逐渐“幻化”成便民“福利”:不论身在何方,“北斗”帮你导航;足不出户,“风云”帮你知天象;万米高空的飞机里上网、打电话也不再是梦想。
星空奥秘追问永不止步
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除继续实施现有项目外,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也将陆续启动,包括以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行星穿越探测等为代表的深空探测工程,备受关注的“探月工程”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表示,到2020年,我国力争实现在轨航天器数量超过200颗,年发射30次左右,基本达到世界航天强国水平。
“目前,我国有30%的航天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到2030年,力争将这一数字提升至60%,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到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雷凡培说。
根据规划,未来我国的重型运载火箭直径将接近10米,将使用推力达到500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推力达到220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也就是说,未来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将从目前的20多吨提升4到5倍,达到百吨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科技委主任鲁宇表示,到2030年左右,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那时,我们近地轨道百吨级运载能力的重型运载火箭将为载人登月提供强大的支持,也为火星采样返回提供充足的运载能力。
(本文来源:天津日报)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