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评论:“墨子号”刷爆朋友圈是科学之幸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盾牌座
高级会员
420
主题
-1
回帖
985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积分
985
私信
航天
464
0
2017-12-1 16:49:36
这几天,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在时隔千年之后火了一把。
此次事件缘于一个叫量子卫星的家伙。量子叠加、量子纠缠、薛定谔猫、单光子探测……虽然量子卫星着实显得有些烧脑,但很多网友还是表示,和隔三差五搅动朋友圈的明星八卦相比,倒是情愿被这种有营养的科学信息刷刷屏。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量子物理是一个天书般的概念。但通过这次火力集中的科普报道,相信量子物理已被更多的人知晓,并激发了人们深入了解的热情。
墨子亦是如此。很多人知道他的兼爱非攻思想、城邦防御之术,却鲜有人知道他的小孔成像、“光学八条”,以及他构建的中国最早的逻辑体系。从这个角度说,科学家将此次发射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名“墨子号”,或许更加体现了对科学本身的敬意,也给了人们一个了解中国科技史的窗口。
“墨子号”掀起的这次舆论狂欢,固然与国内媒体集中宣传密不可分,但或许这还不是根本原因所在。多年来,我们见证和经历了太多的重大事件,但很多时候都是媒体与公众在自说自话。所以,笔者更愿意相信这是人们内心的转变。
在知识爆炸与信息聚变的时代,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份对未知世界的欲望与好奇、对科学知识的希冀与渴求。从《星际穿越》《
火星
救援》这些科幻电影的大热以及后续引发的巨大的科学传播效应,到《时间简史》《上帝掷骰子吗》《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成为畅销书,或许都体现了公众兴趣追求的渐变。
与此同时,有不少非专业人士开始对高大上的科学事件有了更深的思考,甚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次“墨子号”事件也不例外。但笔者认为,科学的前行从未远离过怀疑与争论,也正是不断释疑让科学从蒙昧的枷锁中挣脱,给了人类一个从未想见的大千世界。
作为一个具有高度专业化门槛的领域,科学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此次“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刷爆朋友圈实属难得。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它只是一个好玩的概念,又或是茶余饭后显示自己博学多才的谈资。但不管怎样,从少有人问津到“众声喧哗”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理念上的偏颇可以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耐心来修正,而这也正是科学媒体人的责任与追求。
理性与低调是科学的常态。不要奢望高冷的科学能长期占据舆论场的中心,只希望它能一点点走进人们的心中。“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守住这样的信念就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