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美国运载火箭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国外航天
322
0
2017-12-8 11:20:18
“大力神”系列运载火箭
“大力神”系列运载火箭由洲际弹道导弹“大力神2”发展而来,包括“大力神2”、“大力神3”、“大力神34”、“大力神4”、“商业大力神3”子系列火箭。 “大力神2”系列火箭有“大力神2LV-4”、“大力神2SLV”、“大力神2s”等几种型号。“大力神2LV-4”是为“双子星座”载人飞船计划而服务,火箭长33.22米,最大直径3.05米。 “大力神3”系列火箭由美国国防部主持研制,有A、B、C、D、E五种型号,可发射各种轨道卫星,有代表性的是“大力神3C”火箭。该火箭由“大力神3A”发展而来,主要用于发射军用同步轨道卫星。火箭最长50.6米,最大直径9.7米。 “大力神34”系列火箭有34B、34D、34D/惯性上面级、34D/过渡级等几种型号。主要用于发射军用卫星。“大力神34B”为三级火箭,最大直径3.05米。“大力神34D”长49.35米,最大直径9.82米。 “商业大力神3”火箭是“大力神34D”的改型,其设计完全出于商业目的,火箭的各种整流罩可适用于目前各种商业有效载荷。火箭长48.2米,最大直径9.82米。 “大力神4”系列火箭是“大力神34D”的改型,系美国空军预备在航天飞机不能满足军需时使用的火箭。主要用于发射
太阳
同步轨道大型军用卫星及其它军用卫星。
“德尔塔”系列运载火箭
“德尔塔”系列运载火箭是在“雷神”中程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航天运载器。它是世界上成员最多,改型最快的运载火箭系列(改型达40余次)。其发射次数居美国其它各型火箭之首,同时,该型火箭发射了世界第一颗
地球
同步轨道卫星。 “德尔塔”原型火箭由“先锋号”火箭和“雷神”中程导弹组成,火箭长28.06米,最大直径2.44米。 “德尔塔2914”火箭是该系列火箭中发射次数最多的一种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火箭长35.36米,最大直径4.11米。
“雷神”系列运载火箭
“雷神”系列运载火箭是在“雷神”中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来发射军用卫星和早期的航天探测器。该系列包括“雷神-艾布尔”、“雷神-艾布尔星”、“雷神-博纳”、“加大推力雷神-阿金纳”等型号。 “雷神-艾布尔”型是三级运载火箭,综合了“雷神”中程导弹和“先锋号”火箭而成,箭长27.28米,最大直径2.44米。 “雷神-艾布尔星”是“雷神-艾布尔”的改进型,其长度缩短,运载能力增大,结构简化,可靠性增强。该箭长24.11米,最大直径2.44米。 “雷神-博纳”是为满足美国空军发射中、小型卫星而设计的。箭长21.56米,最大直径2.44米。 “加大推力雷神-阿金纳D”型火箭是为发射大质量侦察卫星而研制的,在“雷神”基础级上增加三台固体助推器,并组合“阿金纳D”上面级而形成。箭长29米,最大直径2.44米。
“宇宙神”系列运载火箭
“宇宙神”系列运载火箭由“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发展而成的,主要有“宇宙神D”、“宇宙神多级系列”、“宇宙神I”等型号系列 “宇宙神D”是美国发射载人飞船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该火箭是在“宇宙神D”洲际弹道导弹的基础上经适当改进而成,箭长29.07米,最大直径4.87米。 “宇宙神SLV-3C-半人马座D”火箭为多级火箭。该火箭是“宇宙神”火箭系列中首次使用低温液氢液氧上面级的火箭,箭长38.35米,最大直径4.87米。 “宇宙神I”是“宇宙神G-半人马座D-1A”的一个改进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2.25至2.34吨,主要用于商业发射。箭长42-43.9米,起飞质量163.9吨。
“
土星
”系列运载火箭
“土星系列”运载火箭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专为阿波罗登月任务而研制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先后研制的型号有“土星I”、“土星IB”、“土星V”三种。 1957年美国陆军弹道导弹局向政府提出发展大推力运载火箭的建议,1958年初该项建议得到采纳,陆军弹道导弹局即着手研究,1959年将所研究的火箭正式命名为“土星”运载火箭。1960年陆军弹道导弹局划归国家航空航天局领导,发展“土星”的任务亦转交该局负责。 “土星系列”运载火箭共有三种型号:“土星I”、“土星IB”、“土星V”。该火箭的最终任务是把载有三名宇航员的“阿波罗”飞船送往月球,并安全返回。这三种型号的任务分工是:“土星I”——研制型,它是执行“阿波罗”计划的第一个型号,用于“阿波罗”计划早期地球轨道飞行试验和发射“飞马座”宇宙尘探测卫星。“土星IB”——改进型,用于不载人或载人“阿波罗”飞船地球轨道飞行试验,“土星V”和飞船程序及部件、系统的试验,以及发射“天空实验室”。“土星V”——最终型,专为实现“阿波罗”飞船登月而研制,目标是要在美、苏“登月竞赛”中赢得胜利。 自1961年开始至1972年12月结束,在历时11年7个月中,“土星系列”运载火箭总共发射l7次,包括11次载人飞行,其中6次载人登月飞行。这是美国60年代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一项载人航天计划,到1969年7月,总共耗资193亿美元(1965年美元值),其中近80亿美元用于研制运载火箭“土星I”(7.67亿美元)、“土星IB”(11.27亿美元)和“土星V”(60.46亿美元)。 自1973年5月15日开始至1974年2月8日,“土星”运载火箭被用于发射“天空实验室”,共4次。首次是用“土星V”运载火箭将无人的“土星工场”送入近地圆轨道,后三次用“土星IB”运载火箭分别将载有三名宇航员的“阿波罗”指令服务舱与“土星工场”对接。整个该项计划的经费约为25亿美元(1965年美元值)。 “土星I”运载火箭是为了实现载人登月的“阿波罗”计划而研制的美国第一种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近地轨道飞行任务。 发展“土星I”运载火箭的目的是推进大型运载火箭研制技术,通过飞行试验,获得多台并联发动机推进系统的飞行工作经验,确定装有多台并联发动机的氢氧级的飞行和运行特性,以及推动制导和测量技术的进步。 “土星I”运载火箭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委托马歇尔航天中心(MSFC)研制。研制工作于1958年开始,研制过程大致如下: 1958年8月15日,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正式批准发展一种推力为6670kN的运载火箭的研制计划,并委托陆军弹道导弹局(ABMA)负责研制。9月陆军弹道导弹局与洛克达因(Rocketdyne)公司签订合同,发展推力为738kN的新型发动机H-1,10月又与普拉特—惠特尼(Pratt—Whitney)公司(简称普惠公司)签订了研制液氢、液氧发动机XLR-115的合同。 1959年年初计划更名为“土星”计划,根据研究与发展(R&D)规划,研制两批共10枚“土星C-1”运载火箭。 1960年1月l日,土星计划和它的整套人员及设备全部移交给马歇尔航天中心。5月与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签订了研制“土星C-1”火箭二子级S-IV的合同。 1961年10月27日,第一枚“土星C-1”运载火箭SA-1发射成功之后,对第二批“土星C-1”火箭的设计进行了一些重要修改。 1962年4月25日和11月6日,成功地进行了“土星C-1”火箭SA-2和SA-3的飞行试验。 1963年3月8日,第一批“土星C-1”火箭中最后一枚(SA-4)飞行试验获得成功。至此, “土星C-1”火箭二子级S-I的研制试飞工作圆满结束。“土星C-1”火箭正式改称为“土星I”运载火箭。11月XLR-115发动机通过了验收试验并交付使用,发动机定型后命名为RLl0A-3发动机。 1964年1月29日,成功地进行了“土星I”SA-5火箭的飞行试验,5月28日和9月18日,又成功地进行了SA-6和SA-7的飞行试验。由于“土星I”火箭在研制试飞阶段具有极高的成功率,因此在第七次飞行试验(SA-7)以后,决定“土星I”运载火箭提前转入正式使用。 1965年2月16日,第八枚“土星I”运载火箭SA-9成功地将一颗“飞马座”(Pegasus)宇宙尘探测卫星送入轨道。5月25日和7月30日,最后两枚“土星I”火箭SA-8、SA-10各将一颗“飞马座”卫星送入轨道。至此,“土星I”运载火箭研究与发展计划结束,火箭共进行了10次发展,成功率达100%。 “土星I”火箭是一种试验性火箭,通过飞行试验对火箭进行了不断地改进。第二批火箭与第一批火箭相比,在设计上有许多不同。 用来发射“飞马座”探测器的是SA-8“土星I”火箭:SA-8火箭是一枚实用型“土星I”火箭,其飞行任务是将一颗“飞马座”宇宙尘探测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与以往的“土星I”火箭相比,SA-8火箭明显的不同在于,它完全是一枚工业化生产出来的火箭。SA-8火箭的S-I级由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承包制造。SA-8火箭于1965年5月25日,从肯尼迪角发射升空,成功地将“飞马座”卫星送入预定的近地轨道。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