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新华社:为中国航天的2017点个赞 近20次发射、创多个第一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435
0
2018-1-5 12:19:47
12月26日3时4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2017年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收官。回顾2017年的中国航天,虽然没有完成年初计划的年发射近30次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次。
盘点2017中国航天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公众号26日在发布当天发射任务成功时,确认这也是2017年中国航天发射的收官之作。但《环球时报》记者多方查阅公开的报道,相关机构并没有对2017中国航天发射次数给出一个权威的数字。记者只在年初的公开报道中看到,原计划中国今年将进行近30次发射。《环球时报》记者在多方查阅后统计出,2017年中国进行了18次航天发射,其中“长征”系列火箭担负16次发射,航天科工集团的“快舟”“开拓”运载火箭各完成一次。这将近20次的发射中不乏多个首次,创造多个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当然,2017年的中国航天发射也并非一帆风顺。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搭载实践十八号卫星发射升空后,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不过,正如多位国内航天专家所言,长征五号作为中国推力最大的新型运载火箭,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所以技术难度高,风险也比较大。由于长征五号与中星9A两次发射任务受挫,中国最终没有完成年初计划的近30次发射任务,年发射次数定格在20次左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航天专家2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年发射次数角度来看,美国今年应该是第一,俄罗斯本年发射次数也比较少。俄罗斯《消息报》日前称,俄罗斯2017年和2016年的民用航天发射次数均低于20次,市场份额逐渐流失。2016年,俄罗斯完成了15次民用商业发射。2017年原计划进行15次民用商业发射,但原定于12月26日为安哥拉发射一颗卫星推迟到明年,这样今年俄只有14次发射。
五大亮点令人关注
尽管在某些型号发射过程中遭遇意外,但2017年的中国航天仍有不少高光时刻。谈到2017年中国航天的亮点时,一位中国航天专家2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一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完成任务。天舟一号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首次飞行试验。飞船入轨后,按预定程序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3次交会对接,3次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试)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二是发射了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它观测到了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墨子号”成功实现星地量子通信。暗物质卫星“悟空”也在2017年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三是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的首批卫星成功发射,性能非常优异,拉开了建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序幕。四是中国成功发射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这是东方红-3B平台全配置的首发星,通信总容量超过了中国之前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五是曾因微信开机画面换图而燃爆朋友圈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它的综合技术性能国际领先,它的交付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实现了更新换代。
商业航天的好机遇来了
2017年,中国航天发射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看点,那就是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年初完成了“快舟”火箭的“商业第一单”。11月21日,长征六号将吉林一号视频04、05、06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商业发射任务。
另外,民营航天也崭露头角。12月22日,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X系列火箭发动机完成整机试车。该系列火箭计划于2018年上半年首飞。而国内的科研机构也在为商业航天发射进行布局。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中科院遥感与数字
地球
研究所下属相关机构正在研制可覆盖整个南海海域的商业遥感卫星“海南一号”等系列,计划2019年发射。
据中国专家介绍,美国今年进行了将近30次航天发射,其中仅美国私营公司SpaceX就发射了将近20次。今年原计划还要发射重型“猎鹰”火箭将特斯拉超跑送入太空,后来推迟到明年初。明年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商业火箭和商业卫星都有可能达到一个发射与研发的高潮。
2018或是中国航天又一大年
在各国航天界,有着将年发射次数多或少说成是大年、小年的说法。2018年对中国航天来说会是大年吗?专家估计,2018年有望成为比以往发射大年次数还多的大年。由于今年的一些发射计划被推迟,所以不排除明年的发射次数要远超今年。
专家认为,明年“胖五”的发射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毕竟它是新火箭,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又承载着后续大量国家重点项目的发射任务。另一大亮点是嫦娥四号的发射,它将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要在月球背面着陆面临着通信难题,所以还需要提前发射中继卫星。此外,北斗三号按照计划要在2018年发射18颗卫星,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所以明年将是北斗三号密集发射之年。明年还将发射中国首颗预报地震的卫星——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
西方媒体也对中国航天计划格外关注。美国彭博社日前评论称,中国仅用20年左右就建立起仅次于美国的太空计划。和中国相比,美国太空计划似乎停滞不前。中国在2003年成为第三个用国产火箭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之后在太空运行一座小型空间实验室并制订了探测器登月计划。中国还着眼于回收月球样本以及建造和运行载人空间站等雄心勃勃的项目。中国在太空领域的进展可能很快赶上美国,但在外太空的商业未来领域,中国优势并不明显。(张亦驰 柳玉鹏 刘扬)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