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2017年度NASA“创新先进概念计划”项目分析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venus
金牌会员
460
主题
0
回帖
1173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1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7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7 积分
积分
1173
私信
国外航天
475
0
2018-1-23 15:31:18
2017年4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本年度新立项的22个“创新先进概念计划”(NIAC)项目,其中第一阶段共计15个项目,每个项目获得资助金额约为12.5万美元,项目周期最长9个月,开展创新概念的初步定义和分析。第二阶段共计7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50万美元,项目周期不超过2年。获批的22个项目主要面向深空探测,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包括基础材料、结构与机构、轨道控制、推进、探测载荷、着陆器、漫游车等。
第一阶段
(1)面向农业种植的
火星
土壤改良的合成生物学架构
该研究主要是利用一种合成生物学结构,降解和还原火星土壤中存在的高氯酸盐,同时还可以通过合成铵盐来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该机构拟选用可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两种绿脓杆菌菌株作为突破口,分别实现降解排毒和合成铵盐的过程,再通过生物技术进行融合,从而达到目的。
(2)面向星际先导任务的突破性推进架构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推进架构,可使航天器在12年的时间里飞行500个天文单位。该架构包括3个部分,首先通过超大直径设备汇聚
太阳
能,通过转化设备将太阳能转化成电压,进而驱动锂离子电推系统。
(3)用于火星任务的真空飞艇
该研究引入真空飞艇理念,移除刚性结构内的空气,形成真空以提供升力。该飞艇既可实现障碍环境下火星表面的探测,又可实现高空通信中继。真空飞艇可承担传统飞艇两倍的有效载荷。
(4)面向星际任务的马赫效应推力器
面向NASA马赫效应推力器,该研究旨在通过验证长时间大推力模型,确定马赫效应推力器的效率,最终应用于太阳系外的星际任务中。
(5)冥王星探测“多级跳”飞掠方案
该研究设计冥王星探测器飞掠方案,当探测器通过冥王星大气层时,将损失99.99%的动能,进而以非常低的速度贴近冥王星表面,利用冥王星低重力加速度,实现冥王星表面飞掠和探测。
(6)涡轮电梯
空间任务中,长时间微重力环境引起的航天员生理失调,将严重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该研究计划提出一个类似电梯的机构,采用新的人工重力技术,通过反复给人体加速和减速来模拟
地球
重力,进而实现保护航天员安全。
(7)火星/火卫一拉格朗日L1点的系绳实验
该研究通过在火星/火卫一拉格朗日L1点处部署一颗航天器,从该航天器上释放一条绳子,连接火星表面,并在末端放置多种传感器,进而实现对火星表面的探测。
(8)梯度场混合推进系统
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磁惯性融合方案,将推进剂通过高梯度的磁场中,以实现在推进剂中形成高强度的电流,并以此形成混合推动力。
(9)通过微波烧结空中制动器提升临近空间飞行器的进入能力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小行星物质制造飞行器隔热层的构想,可降低飞行器干质量,携带更多载荷或推进剂,从而支持更多类型的任务。
(10)利用作用区域软体机构探测小行星
该研究设计一种具有很大表面积的新型软体机器人飞船,可在充满碎石堆的小行星表面上自由移动,同时具有非常大的附着力,可实现勘测等功能。
(11)连续电极惯性静电约束混合
该研究利用惯性静电约束技术降低能量转换模块的质量,通过详细建模与数值仿真分析验证该技术的有效性。
(12)面向小行星的新型空间望远镜
该研究综合利用电子、立方体卫星、激光通信等技术,构建低成本、高集成度的三星星座,实现对小尺寸近地天地进行观测。
(13)利用太阳重力透镜任务实现外星球探测
该研究拟在太阳系外的深空区域构建一个具备百万像素分辨率的光学成像望远镜,实现外行星的高分辨率观测,探究地外生命的意义。
(14)“太阳表面冲浪”热控涂层技术
该研究将主要开发一种新的涂层,可以反射99.9%太阳辐射,大大提升太阳辐射防护能力,为
水星
探测奠定基础。
(15)在太阳系中直接探测暗能量
该研究将未经筛选的原子粒子通过太阳系中一段特殊的重力场区域,通过双差分测量分离暗能量与原子的相互作用,实现暗能量与正常物质相互作用的直接探测,加深人们对基本物理和宇宙的理解。
第二阶段
(1)利用原位能与推进力来实现金星内部探测
该研究设计一种高海拔与低海拔配合的探测模式,实现金星表面极端环境条件下的长期探测。低海拔地区依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来发电,提供能量,并通过贮存的氢气控制高度。高海拔地区利用太阳能电解金星大气中的硫酸和水,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充电,并同时通过氢化物贮存氢气。
(2)利用远程激光实现冷目标光谱仪观测
该研究利用航天器上的大功率激光照射太阳系冷目标(小行星、彗星、行星、卫星),通过光谱仪观测蒸发羽流,从而实现对冷目标分子组成的观测。
(3)膜航天器二期
膜航天器是指集成太阳能电池、电力系统、通信、控制、姿态确定、姿态控制、电推进以及形状控制系统的二维航天器,主要用来清除空间碎片,该项研究涉及薄膜电子通信、智能控制、功率调节、感知以及外形控制等方面内容。
(4)系外行星的回波成像
恒星本身会产生不同周期的波,经行星反射后可以被仪器探测接收,借助计算机图像技术就可实现外行星的成像探测。本阶段将继续深化恒星回波成像的理论,制定外行星成像技术发展路线图。
(5)极端环境自动驾驶漫游车
该项研究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低电子设备依赖、低人机交互的机械漫游车的设计与试验,第二阶段将继续完善混合动力车信号的切换,并制定了将一辆原型车送往金星进行试验的计划。
(6)小行星、月球和行星的光学开采方案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航天器系统架构,将小行星包裹在其中,利用外部高强度光照集中照射特定区域,实现小行星资源的挖掘和搜集。第一阶段已完成实验室环境下的验证,第二阶段将尝试开展工程应用。
(7)支持冥王星探测轨道器与着陆器的功率与推进混合系统
基于“普林斯顿反向场配置”的融合式聚变反应器,设计了直接融合驱动装置,既可产生推力,也可提供功率。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了装置的建模,第二阶段重点提升超导线圈、射频加热和屏蔽器等子系统的技术成熟度。
来源: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图片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