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2018世界航天盛世再续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osmos
金牌会员
458
主题
-2
回帖
1139
积分
金牌会员
金牌会员, 积分 1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1 积分
积分
1139
私信
航天
470
0
2018-1-26 10:04:52
宇航运输 重磅来袭
2018年的宇航运输领域,最夺人眼球的无疑是 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火箭。在历经种种原因推迟发射后,该火箭最早或将在2018年1月迎来首飞。
▲ 美国重型猎鹰运载火箭
据 SpaceX公司官网最新公布的技术参数显示,“重型猎鹰”可将63.8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这个重量相当于一架满载的波音737飞机。
值得一提的是,“重型猎鹰”首次发射中的两枚助推器将由已回收的猎鹰9火箭一级翻修而来,其中最主要的改动就是需要替换已有猎鹰9火箭的发动机承力结构,并添加箭体上部的承力点和气动头锥。
也就是说,虽然“重型猎鹰”看似是一枚全新的首射火箭,其实却是一枚“半二手”火箭。它的首飞既要挑战火箭本身的设计水平,又要考验 SpaceX公司的火箭复用能力,风险之大可见一斑。该火箭旦成功将一举夺下“现役运载火箭之王”的桂冠。
然而,这个“最强运载火箭”的称号并不会保持多久,随着美国太空发射系统(简称SLS)的部署,该称号最终将会易主。根据美国宇航局的研制计划,SLS最终的运载能力将达到143吨,甚至有可能达到165吨。不过遗憾的是,2018年我们很可能看不到“重型猎鹰”与SLS同台竟技的这出好戏了。美国宇航局已表示,原本打算在2018年进行首次发射的SLS可能要“爽约”,其首次非载人飞行测试将推迟至2019年。
2018年对于中国航天来说,将是有史以来最为繁忙的一年。新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将满载期望再次出征;北斗全球组网卫星继续发力并实现基本系统运行,为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奠定基础……
虽然2017年俄罗斯的航天发射亮点乏善可陈,但从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对外公布的计划来看,2018年他们将重返密集发射的舞台,民用航天发射数量有望增加到23次,几乎为2017年的1.5倍,而且俄罗斯在明年的发射高峰任务将集中在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多用途实验舱模块上。
此外,俄罗斯新一代卫星“格洛纳斯-K1”的发射也拟于2018年底进行,这将成为该导航卫星系统更新换代的开始。据悉,该系统的更新换代期将持续4年之久。
尽管欧空局旗下的运载工具种类齐全、用途也广,但近年来在宇航发射方面却一直不温不火。从目前来看,2018年欧空局在宇航发射的世界大舞台上依旧没有太多“抢戏”的发射任务。
不过,预计在2018年10月搭载阿里安5火箭发射的比皮·科伦坡
水星
探测器,或许能为欧空局今年的宇航发射“成绩单”增添一抹亮色。欧空局的另一抹亮色应该是伽利略导航系统的4颗卫星相继发射升空。届时,该系统将实现全部卫星组网并实现覆盖全球的导航服务。希望此举能让此前广受诟病的伽利略系统走上正轨。
月球探险 强势回归
2017年12月,特朗普签署的“一号太空政策指令”犹如一阵龙卷风,将美国宇航局的工作重心刮回到月球探险上来。
据悉,这次美国将不仅仅留下脚印和旗帜,还会建立一座用于探索
火星
及更远深空的基地。相信今年美国宇航局除了会进行登月航天员的遴选外,相应的规划布局、航天器研制工作也将正式启动。
与此同时,SpaceX公司也表示,他们目前也正计划用飞船将两名普通乘客送到月球轨道进行旅行。
此外, SpaceX公司还表示,若“重型猎鹰”今年首飞成功,他们将加快月球探险计划的实施,以便为其终极目标——火星殖民奠定基础。
当然,热热闹闹的月球探险又怎能少了“老大哥”俄罗斯的身影呢?按照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制定的2016~2025年航天计划,俄罗斯将在2018年建造月球基地所需的部件以及用于基地建设的专用设备,为未来开发月球奠定基础。
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抵达人类探测器未曾触及的“月球背面”。嫦娥四号载荷能力与嫦娥三号相比将会有所提高,以获得更多科研成果。
另外,印度也早早制定了月球无人探测计划,该计划的月船2号飞船准备在今年发射。目前,该飞船正在与火箭进入整合的最后阶段。
如今,世界各国的航天运输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随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实施,必然会引发新一轮的月球探索热潮。
当然,不管是登陆火星计划,还是重返月球计划,月球、火星不过是人类探索宇宙世界的前哨站,我们的目标永远是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深空探测 继续前进
虽然目前人类探索宇宙的足迹最远只到达了月球,但我们的决心却早已离开了
太阳
系。2018年在深空无人探测方面也将大事不断。
美国的太阳接触计划会在2018年实现进一步的突破。该计划准备在今年向人类既熟悉又陌生的星球——太阳发射一个探测器,在距离太阳表面650万公里的外大气层轨道,观测日冕的活动。这将是美国宇航局第一个飞人日冕的探测器,也是人类首次近距离接触太阳。
此次美国宇航局实施的太阳接触计划,将回答一些长期以来困扰着天文学家的难题,有助于揭示太阳的运行机制,了解太阳与行星、
地球
的关系,提高人类预测太空天气的能力,改善那些可能会影响地球生命的主要天气事件,并协助卫星和航天员开展观测。显然,和太阳进行“亲密接触”是人类技术对宇宙自然的一次挑战。
2018年,欧空局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共同研发的比皮·科伦坡水星探测器将对太阳系中最接近太阳的行星水星进行探测。其任务的最终目标是了解水星究竟为何变得如此之小。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空间目标,国际合作成为欧洲空间政策的中心内容之一。欧空局不但与美国、俄罗斯及日本等传统的航天国家合作,还与新兴的航天国家和航天机构合作。这种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合作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探索宇宙的快速高效手段。
另外,日本于2014年发射的隼鸟2号探测器也将于2018年6月抵达小行星“龙宫”。届时,该探测器将带来持续多年的科研成果,其带回的样本必将成为弥足珍贵的科研资料。
来源: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