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颐和园十七孔桥今年“金光”来得早 古时工匠真利用了天文学?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533
0
2018-1-27 21:43:52
2017年12月3日讯,每逢冬至前后,颐和园十七孔桥准能锁定无数摄影爱好者的“焦点”。只有在这个时节的日落时分,十七孔桥的所有桥洞,才会被夕阳染上一抹金光,乍看就像是在桥洞里点燃了明灯。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金光穿洞”,并且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可是今年情况有点特殊,金光有点着急,离冬至还大半个月,十七个桥洞子就都亮了。
十七孔桥的所有桥洞,被夕阳染上一抹金光。
徐大爷透过玻璃球拍摄的十七孔桥。
为拍金光各显神通
“我看微博上说的,你也是吗?”昨天下午,围着颐和园十七孔桥,游客数百人,所有话题都围绕着十七孔桥的金光。很多摄影爱好者拍“金光穿洞”已经不止一两年了,对于今年这早来的金光,人们期盼祥瑞。
拍摄“金光穿洞”的最佳位置在十七孔桥的西北角。还不到下午3点,桥头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游客,不久,随着日头偏西,十七个桥洞逐渐染上越来越浓重的金色,人群也越发兴奋起来。
河岸边架起了长枪短炮,横举的手机也此起彼伏,有经验的摄影爱好者搬来了梯子,以变换高低角度。人群之中,70多岁的徐大爷,拿来了更特殊的道具,三脚架上支起了一个大玻璃球,通过玻璃球拍摄十七孔桥,可以拍到一个桥身的倒影,通过球体,桥拱更为夸张,桥洞下的金光也更是紧凑了。老人说,他拍“金光穿洞”五六年了,早些年他用玻璃球拍花,如今尝试着拍桥,也别有一番味道。
摄影爱好者们告诉记者,每年拍“金光穿洞”都挺不容易,平日里虽然也有夕阳,角度却不如意,只有在冬至前后这几天,夕阳才能把17个桥洞同时点亮。除了时间,还要有晴好的天气,最好水面还要结冰,以加强阳光的反射效果。“今年‘金光穿洞’竟然早来了大半个月,可算拍摄条件都具备了,真让人高兴!”
工匠真利用了天文学?
“金光穿洞”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在网上很多专家都给出过解释。简单来讲,日落的方位随着季节是在不断变化的,好比冬天的日落方位在西偏南,在冬至前后,
太阳
直射南回归线时的日落点上,阳光恰好照射在了十七孔桥所有桥洞的侧壁上,形成了美景。记者注意到,网上还有大量文章称,当年造十七孔桥时,工匠利用了天文学的这一原理,把这样的景观呈现出来,由此称赞清朝的工匠巧夺天工。对于这一说法,有人保留质疑态度。
天文学在我国虽发源较早,但我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最优先考虑的一个因素是风水,十七孔桥作为颐和园中最主要的桥梁,设计中优先考虑了现代自然科学,这一说法令人生疑。另则记者注意到,十七孔桥的修建时间为清乾隆十五年,那么“金光穿洞”如此奇景,若真是有意为之,却在此后清乾隆钦定的“燕京八景”中没有入流,这难道不奇怪吗?
为弄清原委,记者请教了专家。专家们则告诉记者,十七孔桥建造之初,实则仿照卢沟桥的样式而制,桥栏上的石狮子544只,比卢沟桥还多了59只。经考证,当年造桥时,“金光穿洞”的现象,确为巧合,虽然后人可以科学解释,但当时并非利用了天文学原理。
落日金光无私照
“可能是现在网络发达了吧,比较容易引人注意。”专家们也提到,“金光穿洞”今年来得确实是早了一些,却也不算做是什么百年不遇的奇景。记者看到,网上也有不少摄影发烧友,介绍了一些办法,即便不在冬至日,其他一些特殊时段也可以“强行拍摄”如此奇景。
记者离开颐和园时,日头更偏西了,一片通红。走在园子里,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夕阳的这一抹金,其实并不只在十七孔桥上“作画”,遍布颐和园,所有的建筑都被勾上了金边,细心发觉,美不胜收,建议大家多多留意,可能有更奇的美景在等着您,审美的目光何必只“锁定”一座石桥?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景一鸣 文并摄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