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太空探索受资本青睐 中国太空经济未来如何布局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322
0
2018-1-29 09:48:08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太空经济未来如何布局
特级技师王阳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111厂的数控加工车间加工零部件。新华社发
近日,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大事频现,先有“海南一号”卫星立项,后有我国第一家商业模式运营的火箭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获得社会资本的“青睐”,募集12亿元社会投资。当前,航天科技日趋成熟,将其转移转化为全社会皆可利用的商业技术,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为便利,已成为全球趋势。面对这一潮流,我国如何发挥自身的航天科技优势,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和百姓服务,并在未来的太空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呢?
太空探索受资本“青睐”
2017年12月,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了12亿元的社会投资,这被认为体现了“硬科技”创新高准入门槛对资本的吸引力。实际上,受投资“追捧”已经成为近几年全球航天领域的新潮流。根据高盛集团统计,自2000年来,太空领域的投入活动有3/4来自于最近5年。仅2015年一年,就有超过50家风险投资机构选择投资太空领域,促使2015年的空间风投金额甚至远超之前15年之和。这其中,很多投资来自于众人皆知的著名公司,如谷歌公司和美国富达投资集团投资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软银集团投资了从事全球卫星电信网络业务的美国初创公司一网卫星公司(OneWeb),还有更多的资金来自于较小的公司或私人投资者。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太空创业公司的成立,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风投资金。”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谭凯家分析说,“由于包括火箭发射、卫星制造、遥感、通信、导航等技术已趋于成熟,并开始向大众应用扩张,使得太空经济融资变得越来越可行,从而吸引各种不同的投资者类型涉足该领域。”
在全球太空经济的整体发展格局中,目前美国凭借技术优势正引领商业航天的发展。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副院长、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镝介绍,在火箭发射领域,美国除了有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开发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以外,还有火箭实验室公司(Rocket Lab)发射了首枚电动涡轮驱动的电子号小火箭,维珍银河公司(Virgin Galactic)研制首枚空射型运载火箭等等。
随着商业发射的兴起,市场更大的卫星服务领域也受到“青睐”。例如,美国一网公司计划发射650颗低轨卫星组成空间卫星星座,为全球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美国波音公司则宣布了启动2956颗卫星的星座计划,为用户提供网络和通信服务。
谭凯家认为,随着行业新参与者和新技术的到来,火箭、卫星的服务和市场日渐开放,这些服务的价格也会迅速下降,这会改变航天科技高技术、高投入的格局,使得涉足该领域的门槛不断降低。“原本由政府主导的航天产业正逐渐走向大众消费时代,并最终走向寻常百姓家。这给更多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人提供创新的商业机遇。”
中国商业航天势头迅猛
2017年12月14日,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南省科学技术厅与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在三亚共同启动海南卫星星座项目。据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所长杨天梁介绍,海南省将在今后4年至5年内完成10颗卫星的发射,包括2019年发射的“海南一号”卫星在内,这一系列卫星均以高覆盖、中分辨率、低成本、商业化、重应用为原则进行设计,其遥感技术面向农业、林业的监测。“特别是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海洋中浮游生物和微生物浓度进行监测,借此判断鱼群的活动状况,为渔业生产提供鱼情、鱼汛的遥感数据支持,大幅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率。”杨天梁说。
实际上,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细分领域对航天商业化应用提出了更为广泛的需求。谭凯家表示,在卫星导航应用方面,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农林水利、气象等行业领域都有更为可靠、更高精度、跨界融合的创新服务需求。在卫星遥感应用方面,测绘、海洋、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也需要更为精细、多样、高时效的观测。此外,在人们日常接触到的广播电视、通信、医疗、应急救灾等行业领域也需要更大容量、更广覆盖、更高安全的卫星通信应用等需求。
未来的太空经济“有着长远而持久的机遇”“其行业规模将会成长至数万亿美元”,这是高盛集团对未来20年间全球太空经济的预测。对应到中国市场,有专家预测,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等,在“十三五”期间就将有8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总量。
庞大的市场促使中国的商业航天得到迅猛的发展。不久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发布了在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蓝图,打造“五云一车”的商业航天新格局。中国最大的火箭生产研制基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并发布商业航天新规划,不仅推出太空星座、太空专车、太空班车等发射服务,还将涉足太空旅游。
在商业卫星在轨服务方面,“北京二号”民用商业遥感小卫星星座(DMC3)和“吉林一号”商业高分辨遥感卫星均发射升空。
这片被看好的“蓝海市场”还催生了很多中小型商业航天创业企业。例如,在太空教育、航天研学基地、太空文化创意领域开展业务的九天微星公司,其低轨物联网部署和运营也发展迅猛。
拥抱太空经济须提升“软实力”
在面向未来的太空经济时代,如何布局才能引领世界?快舟系列火箭总设计师梁纪秋认为,当务之急是打造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品牌。“快舟在国内算是一个品牌。这还不够,要打造一个国际品牌。”梁纪秋说。
他认为,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并最终抢占太空经济的先机,最根本的是软实力的提升。“航天大国偏重于硬件、硬实力,航天强国偏重于软件、软实力。航天强国要求创新能力很强,对于人类探索太空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很快就能拿出解决的方案。”
张镝认为营造鼓励商业航天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太空经济的必要保障。他介绍,目前在我国的《航天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提出“积极发展商业航天”“鼓励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社会资源,研制发射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或星座,提供商业化运营服务”“探索航天发射服务商业化运营,探索建设政府所有、企业运营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和运控中心,形成常态化、灵活优质的航天发射服务能力”等。“如果能够尽快出台《航天法》,并在其中明确商业航天的相关法律条文,使得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有法可依,必将更加有利于商业航天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杨天梁看来,如果要在太空经济时代下好“先手棋”,可以借鉴美国的沿海商业航天高地——“休斯敦与佛罗里达综合体”的模式,在拥有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海南省建设商业航天军民融合示范省。“这样的低纬度发射场,在全球都不多见。”杨天梁说,低纬度发射可减少火箭推进剂的消耗,提升运载能力,是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他建议可以在海南发展完备的商业航天科技产业生态,并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航天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和商业应用中心,从而“在世界航天领域形成重要的中国‘海南极’”。
(本报记者 詹媛)
来源:新浪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