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航天员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红矮星
高级会员
439
主题
-1
回帖
999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积分
999
私信
航天
414
0
2018-2-9 17:09:09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是一支担负特殊任务的英雄部队,航天员群体是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由大向强成长起来的英雄群体。航天员大队组建20年来,成功执行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月7日10时,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青团中央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航天员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
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三次飞天的英雄航天员景海鹏,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洋,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邓清明,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聂海胜的妻子聂捷琳,中央电视台记者倪宁等5名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航天员群体“奋进新时代、筑梦写忠诚”的先进事迹。
图1:航天员景海鹏
景海鹏:祖国托举我飞天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航天员景海鹏。今年的元月5号,是航天员大队20岁的生日。这20年,我们先后6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一次次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党和人民褒奖我们是“飞天勇士”“时代楷模”,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无上荣光。去年10月18日,我光荣出席党的十九大,第一个走上“党代表通道”,表达了全体航天员的共同心声,那就是祖国把我们送上太空,光荣属于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
我们矢志报国追梦,这种责任源自党和人民的厚望重托。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千年梦想一朝梦圆、举国欢腾。一时间,一封封饱蘸民族自豪感的信件,就像雪片一样飞到航天员大队,其中有一封尤其特别。来信者叫方国俊,是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选拔的航天员预备人选之一。当时,国家首次启动载人航天计划,也就是“曙光一号”工程。然而,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不到5年便被迫下马,飞天成了他一生无法实现的梦想和难以释怀的遗憾。“曙光”的黯淡,并未阻止中国人筑梦太空的脚步,中华民族从来不会因为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更不会因为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再一次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1998年,我有幸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和其他战友一起踏上了飞天征程。20年间,我们先后有14人次征战九天,行程达4600多万公里,绕
地球
飞了1089圈:第一次天地往返,杨利伟把中国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第一次出舱行走,翟志刚以自己的一小步、迈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步;第一次手控对接,刘旺以漂亮的“太空十环”搭建起中国人的太空家园;第一次太空授课,王亚平为广大青少年播下了科学和梦想的种子;第一次中期驻留,我和陈冬顺利叩开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一次次胜利出征、一次次巡游苍穹,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
当年,“两弹一星”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今天,载人航天的辉煌成就,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见证了我国由大向强的铿锵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引领我们迈上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对航天事业寄予厚望重托,对全体航天员给予亲切关怀:忘不了习主席亲赴西北大漠,为我们出征壮行;忘不了习主席亲自与我们天地通话,让我们感受到无穷力量;忘不了习主席亲切接见,勉励我们不断前行、勇攀高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更加忘不了,在去年“八一”前夕,习主席签发通令为航天员大队记集体一等功,还亲自为我颁授“八一”勋章。领袖、统帅的关怀期望,就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注入的是无穷的信心和力量,永远激励我们向着更深太空不断进发。
去年,我参加了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系列活动。所到之处,都能深切感受到香港同胞对祖国航天成就的由衷喜悦,感受到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强烈自豪。有一次我们出国访问,遇到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华侨,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能飞多高,中国人的头就能抬多高!”这句话道出了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道出了对全体航天员的殷切期盼。我们深知,托举我们飞上九天的是:田间耕作带着泥土的手,车间作业长满老茧的手,座座营盘紧握钢枪的手,实验室里与仪器设备相伴的手,是亿万中华儿女的手。在天上,我们都有这样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离地球越远,我们的心与祖国贴得就越近。每当飞过祖国上空,我们的心都会砰砰直跳,总会不由自主地凝望祖国的山山水水,情不自禁地隔着舷窗去触摸她、拥抱她,每次都会热泪盈眶。航天员费俊龙曾经对国外同行讲过一段话,他说,你可以分享我的快乐,却无法分享我的自豪。因为在我身后,站立着强大的祖国和13亿人民!
我们敢上九天揽月,这种自信源自航天人筑就的登天云梯。常常有人问我: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你们真的一点儿都不紧张、一点儿都不害怕吗?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载人航天虽然充满风险挑战,甚至有生命危险,但是送我们飞天的是最好的火箭、最好的飞船,托举我们的是千千万万科技大军,所以我们并不紧张,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反而是越来越从容、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享受这个过程。
大家都知道,火箭在点火升空的那一瞬间最壮观,这也是载人飞行最危险的时刻。神五首飞时,火箭在上升段意外出现8赫兹的低频振动。这立刻引起了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他们迅速对火箭系统进行彻底排查,一次次故障复现,一次次反复筛选,终于找到了问题症结,他们付出的艰辛远远大于重新组装一枚火箭。正是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火箭技术稳步提升,研制出可靠性远超国际标准的金牌火箭。大家也许还记得,我和陈冬在天上有一段对话引爆网络,当时火箭把飞船刚刚送入轨道,我问陈冬,怎么样?美不美!爽不爽!陈冬大声地说:“爽!”是的,坐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火箭,开着我们自己的飞船上天,感觉真爽!
太空浩瀚美丽、令人神往,但真空环境对人类生存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建设好中国人的太空之家,载人航天各大系统都铆足干劲、创新超越,推动每一项技术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使我们太空的“家”变得更加宽敞、更加舒适,功能更加强大。神十一任务期间,我和陈冬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机械臂人机协同,首次太空医学超声检查,首次和大家一起同步收看《新闻联播》,还首次验证太空跑台,突破了在太空从走到跑的难题。
令我惊喜的是,在天上过了一个50岁生日。那是2016年10月24日的晚上7点,“祝海鹏生日快乐”这一幅画面出现在我的眼前,接着我看到的是祖国各地朋友们的祝福,看到的是边防哨所战友们的祝福,看到的是飞控大厅同事们的祝福,看到的是航天员大队战友们的祝福,最后看到的是年迈的父母从老家为儿子送来的祝福。这一切让我惊呆了!左手不停地抹眼泪,右手不停地敬军礼!因为对我来说,看到的不仅仅是战友、同事、亲人的祝福,更重要的是我们首次成功实现了双向视频同步传输。我对着摄像头说:“感谢大家的祝福,感谢大家的付出,是你们为我们插上了飞天的翅膀,我愿意做大家的眼睛,一起欣赏太空的美丽,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一起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
这一个个“首次”,彰显的是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创新,凝结着无数航天人不懈追梦的心血和汗水!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将建成自己的空间站。我们坚信,一个属于咱中国人的空间站时代即将到来!
我们不忘初心使命,这种坚守源自航天精神的滋养传承。航天事业是千人一杆箭、万人一颗星的系统工程。60多年来,从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到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从产品研制的科研人员到测试发射的一线官兵,一代代航天人始终不忘报国初心,一切为飞天,全力保成功,凝聚起托举飞天的磅礴力量,立起了筑梦九天的精神丰碑。
位于西北大漠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航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也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发源地。每次执行飞行任务前,我们都会走进这里的圣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长眠在这里的730多位航天英烈。他们中,有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聂荣臻元帅,有创业先驱孙继先等13位将军,还有许许多多英勇捐躯的普通官兵。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把一发发火箭、一颗颗卫星、一艘艘飞船送上太空,他们用生命之光照亮了中华民族探索星空的漫漫征程。记得第一次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就被工程师潘仁瑾的事迹深深打动。她是一位上海姑娘,曾经在一所高校任教,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城市生活,一头扎进大漠戈壁,这一干就是几十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上马后,她牵头负责发射场计量工作,由于长期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不幸倒在了神舟一号发射前夕,就差几天。她最后留下的遗愿就是,活着没能看到飞船升空,死了也要埋在戈壁滩,守望祖国航天事业!
这种为了航天事业甘愿牺牲奉献一切的精神,早已融入了航天人的灵魂血脉,成为薪火相传、永志不忘的红色基因。首任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在神舟三号发射前,他一直坚守在工作一线,就连老伴生病、住院,甚至去世都没能陪在身边;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教练员,为了验证我国自己的舱外航天服,甘愿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低压舱;有的科技人员长期工作在噪声环境,导致听力部分频段永久丧失;还有我们各大系统的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宁可透支生命、也绝不拖欠使命。他们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崇高精神,正是我们全体航天员为祖国出征的力量源泉!
一次次成功飞天,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崇高荣誉,我们的名字也传遍了大街小巷,所到之处都是掌声赞誉。在我第三次飞天前,有很多人问我,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也是快50岁的人了,还有必要再去冒险吗?我不止一次对自己说,要多想一想长眠在烈士陵园的前辈先烈,要多想一想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绝不能陶醉在荣誉名利之中,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能够成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人生一个又一个台阶,所有这一切,都是党和人民教育培养的结果,而我没有别的方式来回报,只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多干几年、多飞几次!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奋进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我国航天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仰望星空,探索浩瀚宇宙的神圣使命在激励我们拼搏奋斗;展望未来,建设航天强国的壮美画卷在召唤我们续写荣光。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勇当先锋,让浩瀚太空见证中国航天战士的无限忠诚!
图2:航天员刘洋
刘 洋:青春因梦想而美丽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航天员刘洋。2012年6月,我与航天员景海鹏、刘旺驾乘神舟九号,完成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进入天宫一号,而我也有幸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执行任务后,经常有人问我,是不是从小就向往奔月的嫦娥,有着飞天的志向。其实,梦想往往是时代的印记,我小时候曾梦想过当一名公交车售票员,之后又做过医生梦、科研梦。上飞行学院时,教员给我们讲述世界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性--前苏联航天员捷列什科娃的故事,深有感慨地说:“中国是嫦娥的故乡,太空不能没有中国女性的身影!”从那时起,飞天的向往便印在我的脑海中,是啊,什么时候浩瀚的太空能看到中国女性的身影呢?
2009年,我国开始招收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听到消息后我毅然报名参加。一年后,当我满怀憧憬走进航天员大队时,门口那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标语牌便深深地震撼了我,正是肩负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梦想,我们21名航天员集结在这里,踏上了为国出征、追梦九天的奋斗征程。
然而飞天没有坦途,从天空飞向太空,从优秀的飞行员成为合格的航天员,等待我们的是一场炼狱般的脱胎换骨。我们不仅要重新走进课堂学习基础理论,还要进行包括体质、心理、航天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每个科目挑战的都是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而女航天员的付出往往会更多。记得第一次参加转椅训练,刚刚做到5分钟,突如其来的眩晕恶心瞬间让我脸色苍白、满头大汗,下来后整整一天吃不下饭。当时教员担忧地对我说,你离优秀还有差距啊!这对渴望实现梦想的我,就像是当头一棒。梦想从来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是就此退缩让梦想化为泡影,还是迎难而上迈过这道坎?我下定决心,拼了!我把休息时间压缩再压缩,把训练时间延长再延长,8分钟、10分钟、12分钟,不断挑战更高难度,最终达到了15分钟的优秀标准。
第一批航天员比我们普遍大十多岁,但他们依然拼搏在飞天路上。费俊龙、聂海胜、景海鹏现在都是年过50的将军航天员,每次训练仍然带头参加,高难科目抢着上。记得备选神九任务的那年春节,我在模拟器训练馆遇到了正练得热火朝天的聂海胜,他对我说,年纪大了,只能多花点时间才能不落后你们年轻人。神十任务刚刚结束,他就投入到紧张训练当中,有人问他:“你是将军飞天、功成名就,还用得着这么拼命吗?”他回答说:“为国出征是航天员永恒的梦想,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我们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航天员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截止目前国际上已有20多名航天员在执行任务和训练时不幸罹难。我刚加入这个集体时,杨利伟就这样说过:“只要祖国需要,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生还的机会,我也会义无反顾。”正是有了这种大无畏的英雄豪情和血性胆气,神五任务时,面对火箭低频振动叠加在人体内脏的强烈共振,杨利伟咬牙坚持,以顽强的意志挺过了难关;神七任务中,翟志刚、刘伯明面对舱门打不开和轨道舱火灾警报的紧急情况,他们想的是“哪怕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
他们的壮举让我深深钦佩,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我虽无所畏惧,心中也难免有所牵挂。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当上飞行员那天起,父母就既为我骄傲又为我整天提心吊胆。神九乘组选定后,我瞒着父母说要去酒泉搞联合训练,可能一段时间不能联系,让他们不要担心。出发前的那天晚上,我和爱人在航天城院里走了一圈又一圈,两人都沉默不语。我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后,我抬起头对他说:“万一、万一我真的回不来,你一定要答应我两件事:第一,替我照顾好爸爸妈妈,他们就我一个女儿;第二,娶一个能顾家的妻子吧,这么多年,没能给你做一顿像样的饭菜!”还没等我说完,他就打断我:“不,你一定能回来,我等你!”
飞天梦既是航天员的梦,也是全体航天人的梦。为了这个共同的梦想,我们并肩作战,成了守望相助的一家人。第一批航天员老大哥,将十几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教我们如何更好地学习训练,如何提高特因环境下适应能力,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费俊龙不止一次对我讲自信是多么重要,让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第二批的战友经常陪着我一起跑、一起练,互相交流心得体会,鼓励我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神九在轨飞行期间,有一次我和爱人天地通话,他对我说:“你放心飞吧,地面的科研人员都彻夜不眠地坚守在岗位上。”我听了非常感动,于是在我手册的空白页上写上了“早上好”和“工作人员辛苦了,晚安”的问候语,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和每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举着问候语向大家表示感谢。我知道,每次飞天任务都凝结着成千上万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正是这种同心筑梦、携手并进的团队精神,才成就了航天伟业的一次次壮美腾飞!
人们往往都羡慕航天员身上的光环,其实光环的背后更多的是奉献和牺牲。记得当初我告诉父母要选航天员、部队要来政审时,电话那端,他们沉默了许久后说:“你长大了,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爸爸妈妈尊重你的选择!”在我备战任务的那几年中,他们将万般牵挂藏于心中从不诉说,但是我懂!只是我不知道爸爸曾经做过手术、妈妈住过医院,我也不知道我的爱人说出差其实是瞒着我回家看望他们,是家人朋友承担了所有的事情,只报喜不报忧。我只知道,在我飞行的十三天中,我的妈妈几乎不眠不休,吃不下睡不着,体重整整轻了十斤。我只是知道作为独生女儿,在我为了任务一再推迟生育,他们选择理解和包容,在我执行完任务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他们忍不住喜极而泣。面对小家与大家、生命与使命的碰撞和抉择,宁可亏欠小家决不愧对国家,这就是我们所有航天员无怨无悔的选择!
人生因奋斗而精彩,青春因梦想而美丽。飞天梦就像一朵朵浪花,汇成了中国梦这条奔涌的长河,我们将紧紧拥抱这个美好的新时代,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事业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华章,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镌刻在浩瀚太空!
图3:航天员邓清明
邓清明: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航天员邓清明,是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首批现役航天员。20年来,我3次入选备份乘组,3次与飞天失之交臂,时至今日,我仍然初心不改、矢志不移,拼搏奋进在飞天路上,时刻准备接受挑选、为国出征。
今年1月5日,是航天员大队组建20周年纪念日。全体航天员面对国旗重温入队誓词,表达了奋进新时代、筑梦写忠诚的决心意志。20年前,我们第一批航天员带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带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在这里一起踏上了叩问苍穹、筑梦九天的伟大征程。从此,我们开始了紧张艰苦的训练备战,不断挑战生理和心理的极限,锤炼磨砺飞天的过硬翅膀。2003年,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当他返回航天城时,我们所有航天员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每个人都热泪盈眶、欢呼雀跃。那一刻,民族梦圆的无比喜悦澎湃着胸膛,为国出征的无限渴望也愈发强烈。
为了能够早日征战太空,我更加努力地刻苦训练,主动给自己加压加码,提高强度难度,无论再苦再累,总是逼着自己再练一会、再试一次。然而20年里,看着战友们一次次成功飞天,一次次载誉归来,既为他们感到高兴,也反复追问自己:为什么别人可以飞天,而不是我呢?我的差距在哪里?航天员是我的职业啊,如果没有机会执行任务,那不是我的失职吗?
但我深深知道,作为航天员,飞天不是追求个人出名出彩,而是为了事业精彩、民族梦圆。无论能否为国出征,我们都要以备战不息、追梦不止的行动,给自己一个交待,给家人一个交待,给培养我们的党、国家和军队一个交待。正是怀着这种初心,我们在挫折和压力面前,永不放弃、执着追梦,向着下一次任务勇敢冲锋。刘旺14年苦心砺剑才有了“太空穿针”的精彩表现。张晓光15年不懈努力,终于换来15天太空飞行,用“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心血和汗水铺就了飞天之路。
我们航天员经常说:飞天就像打一场战役,所有人都团结一心、顽强拼杀,只要抢占了高地就是打赢,至于是谁插上旗子并不重要。我们21名航天员大多都当过备份,有的甚至不止一次。神五任务时翟志刚是备份,神六任务时他又一次与飞天无缘,但他两次都站在战友身后,微笑着送战友出征;神七任务选拔时,航天员陈全仅以微小差距落选,他却说:“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面对谁上、谁不上,全体航天员首先想到的是任务、是使命、是国家,任务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备战神十一任务时,我已经50岁,深知留给我的飞天机会不多了,我铆足劲再一次向飞天发起了冲锋。为突破我国中期在轨驻留技术难题,我参加了33天模拟试验,一个多月里,我封闭在狭小的模拟舱内,忍受着与外界隔离的寂寞、机器的震动和噪声,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将神十一任务在地面全流程验证了一遍。这是我个人付出最多的一次,准备最充分的一次,也是离梦想最近的一次。可是,神十一发射的前一天,当宣布是景海鹏和陈冬执行任务时,现场顿时安静下来,我感觉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我又一次失去了飞天的机会,止步于发射塔前。说心里话,我当时心情很复杂,既为自己3次备份感到遗憾,也为海鹏3次飞天感到高兴。我走上前,紧紧抱住海鹏说:“海鹏,祝贺你。”任务成功后,总指挥长对我们两名备份航天员说:“作为优秀的备份,你们是光荣的,你们和神十一乘组共同完成了这次任务,任务成功就是你们的成功,航天员在天上的表现就是你们的表现。”听到“共同”二字,我流下了热泪,在这样一个神圣而又伟大的事业面前,个人的得失、个人的荣辱真的微不足道。天空没有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我努力了,我奋斗了,留名或是不留名,都已收获了人生最大的幸福。
目前为止,我们航天员队伍中已经有5位战友停航停训,再也没有飞天的机会。他们守望信仰,坚守寂寞,一次次落选,一次次准备,十几年如一日地默默备战,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漫长的等待。他们的等待与神舟飞天的辉煌一起,构成了中国飞天史上最厚重的一页,让我们一起来记住他们的名字吧,他们是吴杰、李庆龙、陈全、赵传东、潘占春!
进军太空的追梦路上,不仅有我们航天员在奋力奔跑,更有千千万万的航天人在默默奉献。我们大队至今还珍藏着一封书信,那是神五任务前,500名科技工作者写给航天员的信,信上这样写道:“请相信,五百颗心与你们心连心,五百颗心将与你们一同遨游太空。请放心,我们一定以实际行动兑现我们庄严的承诺,确保火箭准确入轨,确保飞船正常飞行,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一代代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研制、试验、发射、测控等各条战线,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用初心和坚守、用青春和热血搭起筑梦太空的云梯,这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可贵精神,成为我们航天员为祖国出征的不竭动力。
每个航天员的飞天逐梦,离不开家人的相伴相随。记得刚加入航天员大队时,母亲到北京来看我,高兴地对我说,你当上飞行员,我的第一个心愿实现了,接下来我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你能飞到太空去。可这个心愿直到母亲去世都没能实现,成了永久的遗憾。我也不会忘记,每次作为备份返回北京,我爱人都会专门穿上一件红色的衣服,手捧鲜花到机场迎接,总是面带微笑地鼓励我说:“不管你飞天还是没飞天,都是我们家的英雄,都是我们家的骄傲。”
女儿的成长,伴随我对梦想的追求与坚持,长大后她主动选择了航天事业,成了一名航二代。神十发射期间,我作为乘组人员进驻发射场,恰好女儿也在那里代职锻炼。那时我们航天员都处于隔离状态,分别近一年的女儿每天都隔着围栏来看我,我在围栏里面,女儿在围栏外面。我能看清她每次都特意把自己打扮得很精神,好让我安心备战。神十任务我又一次落选,回北京前女儿过来送行,她鼓励我说:“爸爸,不放弃、不抛弃,继续加油啊!”分别的时候,我从她不愿回首的身影中,感觉到孩子哭了。想着孩子对我的期盼,作为父亲,哪有理由不努力、不奋斗、不拼搏呢?!
追梦没有休止符,奋进永远在路上。我将牢记飞天初心,全力备战空间站任务,用一生去默默准备,随时接受党和人民的挑选,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图4:航天员聂海胜的妻子聂捷琳
聂捷琳:心永远和你一起飞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航天员聂海胜的妻子聂捷琳,很荣幸能够代表航天员家属在这里作汇报。很多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作为航天员家属,到底有着什么不同寻常的感受。其实我们也和其他家庭一样柴米油盐、朴实平凡,如果说不一样,那就是追梦途中的执着相随、飞天路上的心魂相伴。
1996年海胜报名参加航天员选拔时,我们已结婚多年,在南昌有着稳定的生活,还有了可爱的女儿。当时我特别不理解,他当飞行员就让我天天提心吊胆,要是当了航天员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可是海胜态度非常坚决,无论怎么劝说他都始终坚持,那股倔强劲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当选拔调研人员上门家访,要求我表态时,我眼泪刷一下就掉了下来,飞天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做妻子的再不情愿也不能让丈夫留下人生遗憾啊!到了北京后,我真切感受到这个梦想的无穷力量,它像一块大磁铁一样吸引着蓝天骄子纷纷奔涌而来,许多人也放弃了稳定的生活,有的甚至放弃了提拔晋升的机会,家属们毅然决然地支持丈夫的选择。翟志刚的爱人张淑静听说自己的体检结果可能会影响丈夫的去留,竟严肃地对丈夫说:“如果因为我耽误了你,我就选择与你分开!”那时我们家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拖后腿,一定要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可当爱人真成了航天员后,学习训练的那种艰辛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几十门基础理论课程一年内要学完,离开校园10多年的他像备战高考一样,没日没夜地学,家里也成了他的学习室,从客厅到卧室四处堆满了学习资料,甚至连墙上都贴满了背记的纸条。他们训练的强度也非常大,那段时间他回到家里常常脸色苍白、疲惫不堪,饭也不想吃,好几次睡觉连腿都要我帮忙抬到床上。看到他累成这样我心疼不已,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家照料好,让他少分心。许多训练科目还充满高风险,每次看到在场外待命的救护车,我们家属都很揪心。训练现场我们从来不进去,一方面纪律不允许,更主要的是实在没有这个勇气。记得有一次中心组织亲属观摩航天员训练,当刘旺的母亲从显示屏上看到儿子在高速运转的离心机中,脸部肌肉被甩得严重变形时,老人家实在受不了了,一边流泪一边不停地摆手说:“不看了,不看了!真的看不下去了。”
我们与爱人一样盼望早日飞天,而当那一天真的来临,高兴和担忧同时冲击着我们的心房。神六任务时,海胜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飞天。虽然我反复告诉自己我国航天技术已经很成熟,丈夫不会有什么危险,海胜也多次安慰我别想得太多,就当他到外地出趟差。可当送行的汽车发动的那一刻,我的泪水还是忍不住流了下来。发射那天我在电视上看到海胜穿着航天服、顶着鹅毛大雪踏上出征路,我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这样的天气发射能安全吗?不会出什么问题吧?火箭顺利升空了,可我又担心他在太空能不能适应、吃不吃得饱、会不会冻着。这些在科研人员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在我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任务的5天里,家里的电视总是24小时开着,我不放过任何一个与“神舟”有关的消息,半夜突然醒来,也要看一看有没有最新的动态。这短短的5天,成为我人生中最漫长的5天。飞船返回那天,当电视直播传来海胜走出返回舱的画面时,我却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这泪水既是如释重负的宣泄,更是收获成功的喜悦。
作为航天员的家人,最深的感受就是自己深爱的人属于你,但又不完全属于你,因为他们把一切都交给了祖国。海胜父亲走得早,母亲含辛茹苦把他们兄妹六人拉扯大,让母亲安享晚年是他多年的愿望。当了航天员后,回家探望母亲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神六任务开始训练后,母亲突发脑溢血住进医院,海胜听说后更是心急如焚。为了不影响他训练,我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中心得知后给他特批了3天假。他火急火燎地赶回老家,当看到母亲神志不清时,一下子就跪在母亲的床前,拉着母亲的手喊道:“妈,儿子不孝啊。”归队那天早上,赶飞机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但他迟迟不愿离去,一遍又一遍嘱咐我照顾好母亲。望着海胜远去的背影,瞬间我深深读懂了一名航天员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定与执着。
这样的事情在航天员大队并不少见,翟志刚在备战神五任务期间母亲突然去世,老人家弥留之际反复叮嘱家人不要告诉儿子,让他专心训练。等到任务结束回到家里,赶上的却是母亲的葬礼。他妻子告诉我,这个从不掉泪的刚强汉子,那一天紧紧抱着母亲的骨灰盒泣不成声。自古忠孝难两全,航天员虽然不能守在父母床前尽孝,但他们早已把对家人的爱融入到飞天事业中,诠释的是“大忠就是大孝”的军人情怀。
都说女人结婚是找到了依靠,但对我们来说,嫁给航天员却意味着更多的承担。他们常年封闭式训练,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特别是执行飞天任务的年份往往几个月都回不了一趟家。航天员公寓到家属楼只有不到500米的距离,却给了我们两地分居的感觉。我们既要当妈又要当爹还要当家,既要照顾好老人孩子又要料理好家务还要干好本职工作,很多压力与困难只能一个人承担,我们一个个成了名副其实的“女汉子”。女儿小时候体弱多病,记得有一天夜里外面下着大雨,女儿突然发高烧,体温升到了将近40度,身体还时不时地抽搐,急得我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赶到急诊室,雨水和汗水把全身都湿透了。医生看到我狼狈的样子责怪地问:“你老公怎么不来?”那时候我是多么希望海胜就在我身边啊,哪怕他什么也不做。陈冬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儿子,神十一任务封闭训练阶段,为了安心备战,他和爱人把其中一个儿子送回了老家。许久没见到爸爸的孩子打电话问陈冬:“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不要我了?”
作为航天员的家属,我们知道,他们再忙再累心里也始终惦记这个家。只要回家,他们都要拼命地抢着干家务,给孩子讲浩瀚无垠的宇宙,讲星辰璀璨的天河,讲中国人飞天的故事。每当这时,我们都能体会到他们的浓浓爱意和细致入微的体贴。都食人间烟火,谁不儿女情长?他们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筑梦九天的“家”才是“大家”;他们心里不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才是“大爱”。
奉献无价、大爱无声。作为航天员的家属,我们由衷地为他们骄傲自豪,我们愿意追求着他们的追求,坚强着他们的坚强,幸福着他们的幸福,为他们默默守望、与他们终身相伴,心永远与他们一起飞!
图5:中央电视台军事记者倪宁
倪 宁:逐梦新时代,与英雄一路同行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中央电视台军事记者倪宁。这些天,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让航天员这个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再次传遍大江南北,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画出了标准像,立起了好样子,也让我一次次感悟崇高、感受力量、感到震撼。我常想,奋进的时代呼唤英雄,复兴的民族崇尚英雄,阔步迈入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更需要与英雄一路同行,汲取砥砺前行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他们一生飞天逐梦,铸就的是英雄的忠诚。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首飞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也让中国航天员这个英雄群体第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就在杨利伟首飞前的几个月,世界航天领域接连遭遇重大挫折: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时空中爆炸、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俄罗斯“联盟一号”飞船返回时偏航400多公里、航天员死里逃生;巴西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爆炸、21人丧生……
所有这些,丝毫没有动摇中国航天员进军太空的坚定信念,航天员大队召开的任务动员会,变成了大家的“请战会”,他们纷纷递交请战书,写下了敢上九天揽月的豪迈誓言。任务成功后,我问殊荣加身的杨利伟:首飞之路是一场向死而生的冲锋,火箭轰鸣、天地雷动那一刻,你怕不怕?杨利伟平静地说:“战士冲锋陷阵,生死置之度外,党一声令下,还有什么豁不出去的!”望着他坚毅的眼神,那一刻,我读懂了一名英雄的忠诚。
20年来,这群时代英雄,把党和国家的事业看得比天还高,把飞天的使命看得比生命还重,用铁血豪情一次次创造飞天壮举,在灿烂星空画出了“龙的轨迹”。聂海胜两度飞天,景海鹏三上太空,托举他们一次次勇闯九天的是对党忠诚;“神七”任务中,翟志刚、刘伯明拼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支撑他们舍生忘死的也是对党忠诚;邓清明3次入选梯队,3次与飞天失之交臂,激励他重新出发的还是对党忠诚。
习主席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一次次面对面的采访,一次次心与心的共鸣,我深刻感受到,英雄的航天员群体把领袖统帅的伟大号召,铭刻于心、融入血脉,从习主席对航天事业的厚望重托中汲取强大动力,从特殊关爱中激发豪情壮志,成功叩开了中国航天迈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把对党的无限忠诚镌刻在浩瀚苍穹。
他们一腔报国热血,书写的是英雄的担当。
嫦娥奔月的浪漫,敦煌飞天的夙愿,这场梦绵延了千年,但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征程中,中国却是一个后来者。早在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就飞上太空;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便已登陆月球。从1998年航天员大队组建之初,航天员就担起了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历史重任。从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从神舟七号太空漫步到神舟九号手控对接,从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到神舟十一号中期驻留,中国航天员始终以强烈的进取精神,紧盯世界航天强国,不断加快赶超步伐。
大家从电视上看到的是航天员遨游太空的潇洒身姿、面对考验的从容不迫、载誉归来的自信风采,但成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付出。在我的镜头里,记录下这样一个个场景:低压缺氧训练中,舱内压力急剧变化,相当于5分钟内从地面爬升到5000米高空,他们忍受头晕恶心甚至冒着休克的危险,主动加大训练强度;模拟失重训练中,他们身着160多公斤的训练服,潜入10米深的水下,一次就要连续训练三四个小时,每次训练结束后体重减轻好几斤,常常累得连筷子都拿不住;超重耐力训练中,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他们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难,面部扭曲变形,甚至连鼻涕眼泪都甩了出来。在航天员手边有一个红色按钮,按下它就可以立即暂停,但20年来从未有一个人碰过。一次,在拍摄离心机训练中,我清晰地看到刘洋的脸色从微红、通红再到煞白,整个五官被挤压变形,很难与平日里靓丽清秀的她联系在一起。训练结束后,刘洋悄悄找到我说:“倪记者,你拍的资料不会在电视上播出吧?能不能别出现我训练时的镜头?我怕爸妈看到后受不了!”这群把国旗绣在胸口、把使命扛在肩头的钢铁战士,以超常的付出苦心砺剑,以惊人的毅力挑战极限,一次次扛起为祖国出征太空的光荣与梦想。
他们一颗无悔初心,彰显的是英雄的本色
。
每次为航天员出征壮行总是激动人心,问天阁前,列队送行的人群欢呼雀跃,待命出征的航天员英姿勃发,当总指挥下达“出发”的命令,航天员回以庄严的军礼,义无反顾踏上飞天之路,如同奔赴战场的勇士,带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去冲锋陷阵。从问天阁到发射场的车上,航天员总会唱起《歌唱祖国》,每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的歌声响起时,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也正是这首歌,让我更加深刻地读懂了航天员为国出征的那份初心,他们的心早已与祖国紧紧地跳动在了一起。
一次次为国出征,一次次飞天凯旋,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荣誉属于祖国,属于人民,属于每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归零成绩、归零经历、归零心态,一切从头开始,向着更高目标迈进;他们做的最多的就是回报国家、回报社会,20年来,航天员们走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工厂矿山,用上千场报告、数百次公益活动,宣传航天精神、播撒科学种子,诠释了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坚持“特殊队伍里没有特殊的人”,始终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身体失重心灵永不失重。
回味这些年追梦航天、感悟英雄的点点滴滴,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应该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空前成功,正是中国快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一个缩影,展示了梦想的力量和腾飞的希望。因为杨利伟的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成为了现实;因为50岁三上太空的景海鹏,媒体盛赞中国从此有了超长待机的铁血英雄;因为“东方嫦娥”刘洋、“太空教师”王亚平,广大青少年有了新时代的青春偶像;因为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刘旺、张晓光、陈冬,辽阔深邃的太空留下了中国人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足迹。
千秋伟业彪炳史册,伟大精神生生不息。多年以来,以航天员为代表的全体航天人,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也升华着这个国家向上的意志、胸怀和眼界。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属于坚定者、奋进者和搏击者,属于每一个为了梦想而打拼的中国人,只要我们拥抱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就一定能像他们一样书写精彩人生,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