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2018年十送北斗:“金牌火箭”如何应对“高密度”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红矮星
高级会员
439
主题
-1
回帖
999
积分
高级会员
高级会员, 积分 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 积分
积分
999
私信
航天
516
0
2018-2-12 20:36:33
人民网北京2月12日电(赵竹青)12日下午,我国用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将北斗三号双星送入预定轨道。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2018年,长三甲系列火箭预计将完成14次发射任务,其中有10次发射北斗导航卫星的任务,护送18颗北斗导航卫星升空入轨。面对火箭持续超高密度发射任务,长三甲系列火箭的研制团队将做出怎样应对?
“劳模”任务再加量
截至目前,长三甲系列火箭共实施了84次发射,堪称我国“单一型号史上发射量最多次”的火箭。有人形象的将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称为我国在役火箭中的“劳模”。
据介绍,2018年,长三甲系列火箭预计将完成14次发射任务,占我国2018年全年宇航发射任务总量的40%,将再次刷新全年发射任务的纪录。
“我们的任务非常饱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总设计师姜杰介绍,从2018年到2020年,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将预计执行发射任务40次左右,火箭将具备24天总装齐套一发火箭的能力。
“对长三甲系列火箭来说,北斗三号工程既是急难重的挑战,又是提高应对任务能力的机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长三甲系列火箭副总指挥刘建忠说。
“私人订制”变“批量生产”
“按目前发射计划,平均约26天一次发射,一发总装时间仅40天左右,且多发火箭总装工作并行开展,每发火箭出厂测试时间仅20天左右,如果不从生产管理上想办法,年度计划没有任何余量。”面对空前高密度发射挑战和人员设备紧张的局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说,“从管理上要效率,‘去任务化’是实现火箭产品化的重要途径,‘去任务化’是指实现火箭单机级、系统级和整箭级产品化、通用化、组批生产。”
岑拯解释说,之前火箭从立项到出场再发射,都是采用“定制化”方式,“从一枚火箭固定对应一颗卫星”。而“去任务化”意味着单级火箭、单发火箭完成总装后,可以灵活调整其承担的发射任务,只要卫星和火箭接口保持一致,针对具体任务只要调整软件即可。
据了解,目前,长三甲火箭研制团队正在逐步推进火箭“产品化”进程,对现有型号研制生产管理模式进行调整,逐渐形成“流水线”生产总装方式。
全面梳理,优化流程
为应对高密度发射,研制团队对全年长三甲系列火箭任务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全面策划。岑拯介绍,在顶层策划及综合管理、生产瓶颈解决、产品质量保证与控制、产品组织管理和人员等四个方面共梳理出34条措施。
“通过统筹布局,合理调配生产力,火箭的现有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岑拯介绍,总装厂充分利用北京、天津等多地生产能力,将部分产品转移至异地生产,实现多地联动,实现了生产资源的优化。
团队对研制过程中每项工作都要精细化、表格化的固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产品质量、产品测试等重点方面进行严格把控,保证重点工作的完成。
“同时,在保证测试覆盖性的前提下,合并测试并减少重复测试项目,也是缩短周期的途径之一。”岑拯说。
来源:人民网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